MoneyDJ新聞 2025-07-24 10:35:55 記者 周佩宇 報導
自行車產業歷經2年多的調整期,歐洲與北美市場先前的高庫存去化告一段落,終端需求已見回穩,即使是中低階車款,也將在今年第四季至明年初陸續消化完畢。不過,中國市場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急跌,市況尚未觸底,加上本土品牌積極轉型搶市,可能為後市競爭格局增添變數。相關自行車品牌業者包含巨大(9921)、美利達(9914)。
自行車產業在歐美主力市場通常於4至9月進入銷售旺季,因此第三季出貨可望維持水準。惟須留意近期歐美市場海運時程拉長,過去因紅海局勢緊張,船期已延至約兩個月,如今又因歐洲內陸港口壅塞問題,整體運輸時間進一步拉長至三個月,導致出貨安排需更早啟動。不過整體而言,工廠持續到年底都維持高度運轉,品牌商也將在年底開始備貨明年春夏的新車款,下半年生產動能延續。
近期歐洲仍有部分中小品牌傳出受財務壓力拖累,如德國整車品牌 YT Industries GmbH ,使其台灣的代工業者愛地雅(8933)、明係(6804)須提列應收帳款風險。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多數大型品牌已在過去兩年完成資金重整,目前營運相對穩健,僅剩少數規模較小、財務結構較不穩定的的業者尚處於過渡期。
相比於歐美地區,中國市場自去年強勁成長後,在通路庫存壓力高的情況下,今年市況急轉直下呈疲軟態勢,業者觀察指出,中國市場如同在兩年間快速經歷了歐美自疫情以來歷時五年的榮枯循環,從爆發成長到急速冷卻的轉折更為猛烈。不過儘管如此,台灣品牌業者多未在當地過度囤貨,承受的調整壓力相對有限。且雖然市場何時落底仍無明確指標,但產業人士多數認為,待庫存調整結束,仍會回歸較為正常的產業週期。
此外,中國本土品牌的轉型也是市場關注焦點,過去中國的自行車工廠僅著重代工製造,在去年市況熱絡時加速投入設計與品牌經營,部分業者已建立一定規模並具備成長潛力。若中國品牌獲得政策支持、並進一步投入海外布局,未來恐將影響市場競爭格局。
不過現階段中國品牌要進軍歐美仍面臨多重貿易壁壘挑戰,因美國持續對中國維持多層級關稅,加上歐洲則長年實施反傾銷政策。雖然部分業者已評估透過轉移生產基地來突破,但美方也透過關稅與海關規則防堵中國商品藉由貼牌轉出口,進一步提高難度。整體而言,短期內中國品牌要打入歐美市場仍存高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