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反對黨促國會展開金屬產業調查,制定長期發展政策
澳洲反對黨促展開金屬產業調查,制定長期發展政策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報導,面對國內金屬製造業持續衰退,聯盟黨呼籲國會展開調查,以釐清產業困境成因並制定長期對策,避免喪失數千個工作機會及關鍵主權製造能力。該項行動由反對黨製造業及主權能力事務發言人Andrew Willcox主導,呼應Glencore、Rio Tinto及Nyrstar等企業向政府尋求數十億澳元紓困資金,以因應能源成本飆升與不公平競爭導致的經營壓力。
該倡議於北昆士蘭城市Townsville啟動。聯盟黨指出,若Glencore位於Isa山區的煉「銅」廠或韓國鋅業公司在Townsville的Sun Metals「鋅」精煉廠關閉,恐將重創北昆士蘭經濟。國家黨參議員暨前聯邦資源部長Matt Canavan強調,確保戰略金屬產能關乎國家安全。去年西澳鎳產業幾乎全數崩潰,造成數千人失業。但單靠納稅人補助並非長久之計,應規劃使該產業重回經濟可行軌道。
聯邦政府正與塔斯馬尼亞州與南澳政府協商,以挽救Nyrstar位於Hobart的冶「鋅」廠及Pirie港的冶「鉛」廠。儘管談判尚未定案,Dawson選區的國會議員Willcox認為,沿岸社區對製造業高度依賴,唯有展開全面調查,才能明確瞭解產業困境與政府應有作為。
工會普遍支持針對全產業擬定長期策略,以挽救處境艱困的冶煉業,但部分觀點警告,若政策過度保護效率低落企業,恐反而抑制整體生產力。聯盟黨指出,自工黨上台後,製造業汽油成本上漲45.3%,電價亦增加逾10%,導致至少10家冶煉與精煉廠向政府尋求財政援助。據估計,這些工廠直接雇用超過6,000人,另有數千人仰賴其營運所帶動的相關產業生計。早在2016年,昆士蘭冶「鎳」廠關閉已重創Townsville經濟,該廠曾為當地最大雇主。
W議員警告,若澳洲無視國家戰略產能的流失,「中國」與「印尼」等競爭對手將迅速填補市場缺口。澳洲冶煉與精煉業已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若再度發生關廠潮,將進一步削弱國家主權能力。C參議員則批評工黨對製造業前景過度樂觀,將「氫能」與「綠鋼」視為未來關鍵出路,將助長去工業化之風險蔓延。(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