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7-10 15:22:06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大立光(3008)董事長林恩平透露,展望明(2026)年,公司有望啟動一項具規模的可變光圈鏡頭專案,為既有產品線帶來升級動能。林恩平指出,小規模的可變光圈鏡頭專案目前已在進行中,但2026年預期將導入更大規模、規格更複雜的案子,對於單價(ASP)與技術挑戰均帶來推升效果。
林恩平進一步說明,該可變光圈專案將採用4組光圈設計,透過actuator自動調節,依焦段需求變動f/2.0、f/1.8、f/1.6等不同孔徑。每一組光圈具備各自的最佳設計參數,如何在模組內疊加並細緻校準,是影響整體效能與量產穩定性的關鍵。他強調:「要把鏡頭模組效能和量產效益開出來,得在疊加後做最細緻的調整。」
儘管這類新專案在良率控管上面臨挑戰,尤其是光圈數量、鏡片與感光元件尺寸的提升,都加大技術門檻,但林恩平認為,對於ASP有正面支撐力,加上市佔率在初期即會由客戶明確分配,有助於專案穩定展開。
林恩平表示,針對可變光圈影像系統,大立光將同步投入新零組件開發,雖零組件毛利略低於鏡頭模組,但仍可貢獻獲利,「還是有利潤啊!」
技術面上,可變光圈鏡頭有助於精細化景深(Depth of Field)控制,對高階影音拍攝應用尤為關鍵。林恩平預期,若高階機種導入順利,未來也有機會擴散至中階手機機型。
針對鏡片材料與供應鏈布局,林恩平指出,大立光目前模造玻璃(Molding Glass)採自製與外購雙軌並行。未來是否擴產,將視客戶對高階鏡頭需求是否持續升溫而定。至於海外設廠,他坦言:「供應鏈做到不容易,離開台灣去做不太可能。」
至於稜鏡技術應用,他指出,雖然某些機型考量機身重量可能評估塑膠件,但一般而言,第一道折射面若被塑膠吸收過多光線,會影響成像品質,因此目前仍以玻璃為主要材質。客戶也普遍傾向使用玻璃元件,以確保光學品質。
大立光Q2單季營收為116.72億元、季減20%,毛利率53.6%、營益率41.8%,毛利率較Q1的54.6%下滑1個百分點、營益率則與Q1的41.7%上揚0.1個百分點。單季稅後盈餘為10.32億元,受到業外匯兌損失42.2億元的衝擊,較Q1的64.43億元大幅季減84%,單季EPS為7.73元。
以Q2出貨產品畫素別來看,1000萬畫素等級產品佔比為50%-60%,2000萬畫素以上的高階產品佔比為30%-20%,其他產品佔比約30%-20%。
今年上半年,大立光累計稅後盈餘為74.75億元、年減30%,EPS為56.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