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撥款逾4,000萬星幣提升農業與水產養殖業品質,強化星國食品安全
一、 新加坡國防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扎吉哈本(2025)年11月5日出席第四屆「全球農業食品科學研討會」(Global Agri-Food Scientific Symposium)時宣布,新加坡食品局(SFA)將撥款4,050萬星幣(3,098萬美元)資助兩個研究項目,以開發創新方案提升農業種植及水產養殖品質,強化星國食品安全。
二、 上述補助款來自「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畫第二階段」的資金,取得撥款的兩個項目如下:
(一) 「種子創新中心」(Seed Innovation Hub)研究項目:獲得2,200萬星幣(1,683萬美元)補助,旨在整合新加坡境內的品種培育研究,並在其他機構與企業支持下,整合為一項旗艦農業項目。該中心推動星國的育種策略,重點研發高品質及具優勢種子,提升農作物的生長、產量及營養價值,尤其是針對熱帶氣候及受控環境農業。此計畫亦拓展至傳統農作物,涵蓋具市場價值的果類作物,例如辣椒、茄子、黃瓜及莧菜等。透過高效的育種方法及與業界合作,加快植物遺傳改良速度,可望使優質種子及作物大規模應用,進而提升食品安全;
(二) 「水產科技園」(AquaPolis R&D Programme)研究項目:獲得1,850萬星幣(1,415萬美元)補助,該科技園將透過選擇性育種,培育高品質及抗寄生蟲的魚苗,結合疾病管理及先進的養殖策略等綜合方法,提升星國境內生產之亞洲鱸魚的營養價值,使其更具競爭力,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三、 負責「種子創新中心」研究項目的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理學院生物學系周福添副教授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該中心研究如何協助農民轉型為都市農業,在過程中發現多數種子來自國外,適合室外種植,不適合室內環境。因此,其決定提升農場產量及農作物價值,不僅優化種植流程,亦改良蔬菜品質,使其口感更獨特、好吃、更具營養,進而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相關改良運用2項技術:(1)「快速育種」:使蔬菜從種子至種子週期,從一年一次縮短至四個月一次,可在一、兩年內完成原本需時六、七年的育種及純化過程;(2)「全基因組成選擇」:透過分析植物基因組成,即使在種子階段亦能預測其特性及外觀形狀,進而依照需求制定植物結構及品質。
四、 負責「水產科技園」研究項目的新加坡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Richard Le Boucher博士指出,此項目在2022年開始構思設計,並將在2025年11月啟動,為期三年。其研究團隊瞭解漁場業者面臨的關鍵問題,盼透過創新方案協助水產養殖業者,改善漁場條件。水產養殖業者面臨的問題包括:(1)魚類疾病及不同病原體;(2)市場與魚類品質(如何提高Omega-3脂肪酸含量);(3)因應新的病原體(寄生蟲),以及(4)飼料價格。該項目將延續先前「海水養殖中心」(Marine Aquaculture Centre)啟動的育種計畫,育種計畫須不斷更新及改良。
五、 為推動農業及水產養殖發展,新加坡已培養200名相關的研究科學家及工程師,未來將與逾60個行業合作,盼能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商業應用。(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