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pe:美對歐藥品稅率若維持15%,將是正面結果
義大利Dompé製藥集團:提高生產力有助於緩解關稅衝擊,歐盟亟需排除內部障礙的具體改革方案
義大利每年向美國出口100億歐元藥品,歐盟對美國藥品出口更高達1190億歐元。義大利Dompé製藥集團董事長Sergio Dompé指出,若美國對歐盟藥品稅率維持15%,將是一正面結果,但要做出最終判斷,仍需俟細節出爐;目前仍有兩關鍵變數,一為哪些藥品可獲得零關稅豁免;二為白宮對製藥產業的調查仍在進行中,其結果可能改變整體局勢。
Sergio Dompé表示,72%的義大利藥品銷往國外,關稅衝擊沉重;幸而近年來義大利製藥業透過機械設備、人力資源與科技的投資,大幅提高生產力,將有助於緩衝衝擊。但關稅終將轉嫁給消費者,特別是無法透過其他方式吸收成本的情況下,利潤極低的學名藥或專利已過期的藥品尤其明顯,這些藥品或許會獲得豁免。
歐盟出口至美國的藥品並非全部由歐洲企業生產,其中也包括美國企業,例如為享受愛爾蘭的稅賦優惠,而將生產線遷至當地。美國徵收關稅的目的是促使這些企業回流,但工廠搬遷並不容易,光是設計階段即需一年,接著需六個月驗證,之後再需兩年以上才能投產。在此之前,設施還得通過嚴格的檢查,另外還須找到適合的機器與人力,產業鏈無法在短短數年內建立。
Sergio Dompé指出,儘管如此,歐盟無法高枕無憂,關稅應該成為歐洲的警鐘。歐洲在競爭力上已大幅退步:三十年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藥品專利來自歐洲,現在只剩六分之一;亞洲國家已經突飛猛進,尤其是中國與印度。
歐盟雖然對於藥品監管有統一機構,但企業若要申請健保給付,仍需與每個成員國分別處理,每個成員國有不同的法規、程序與審核時間。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突顯歐盟還沒有統一體系。新冠疫情爆發時看似出現轉機,危機過後各國又回到各自為政的老路。德拉吉(Mario Draghi)報告已明確指出阻礙歐洲競爭力的癥結所在,歐盟亟需具體改革方案,以徹底排除這些障礙。(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