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12-27 10:47:24 記者 陳苓 報導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美方宣布未來兩年中國將增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但是中方持續避談詳細採購金額。據悉如何把採購數目化為文字,讓中方傷透腦筋,擔心會損害與其他重要貿易夥伴的關係。
南華早報報導,美中正在擬定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文本,據了解一大問題是如何把中國的採購承諾付諸文字。一名消息人士說,中國國內仍在討論能否達成2,000億美元的採買目標,也必須決定多少由政府採購、多少由企業購買。據傳做出明確承諾會被視為「管理貿易」(managed trade),可能會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定,將引發中國其他貿易夥伴的不滿。
一名內情人士表示,中國必須考慮如何與其他貿易夥伴取得平衡,像是歐盟、巴西、阿根廷。另一人士說,最理想的狀況是美中就採購目標,達成不言自明的默契,但是雙方必須克服缺乏互信的問題,也必須另尋方法監控進展。
中國是全球最大農產品採購國,向巴西和阿根廷採購黃豆,另外中國也向俄羅斯購買原油。據了解,中國擴大(向美國)購買,衝擊利益平衡,如果調整幅度過大,會引發法國和巴西等的不悅。歐盟外交界人士透露,歐盟密切關注美中貿談進展,擔心兩國協議會犧牲歐洲。該名人士說,倘若協議對歐洲企業不公平,他們不會坐以待斃。
日經:陸締結"不平等條約"
12月13日美中敲定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後,中方持續避談協議內容,讓外界心生疑竇,擔心仍有變數。日經新聞認為,北京對美國做出許多讓步,有如締結「城下之盟」,也就是敵人兵臨城下時被迫訂立的屈辱性條約,因此選擇保持緘默。
日經新聞19日報導,4月底美中一度達成貿易協議,但是5月初中方大幅修改協議內容,導致談判破局,當時北京不願簽署不平等條約、對此打了回票。然而,從這次美國公布的第一階段協議內容看來,中方承諾保護智慧財產權、停止強迫技轉等。協定也納入履約機制,美國能監督評估中國落實協議的進展,這正是北京先前亟於避免的「不平等條約」。
回想起來,要是中國在4月份讓步,或許能取得更好的協定。儘管4月份的協議也是不平等條約,但是北京至少能躲開隨之而來的新關稅,避免第三季GDP成長降至6%、跌至1992年新低。北京官員本以為時間對中國有利,沒料到卻讓川普受惠。4月以來中國經濟劇烈放緩,超過北京能接受的程度,使得習近平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川普的條件。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