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07-30 11:51:2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日韓貿易糾紛,為數十年來在晶片領域努力耕耘的中國打開一扇窗,消息傳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等南韓業者已開始研究能夠替代日本的陸製關鍵電子材料。分析人士擔憂,這可能會把南韓推向中國懷抱。一名西方外交官更透露,協助南韓、日本或台灣保護科技,攸關美國國安利益。
英國金融時報29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自從日本決定限制關鍵電子製造材料出口至南韓後,三星已開始測試中國生產的「蝕刻氣體」(etching gas),看看是否能替代日本製品。不過,南韓的晶片業界專家稱,陸製蝕刻氣體等科技原料的品質,目前還趕不上日本。
對半導體業者而言,良率的重要性凌駕一切。這也是南韓業者極不願更換化學品供應商的主因。麥格理分析師Daniel Kim說,只要材料成分或製作程序有些許差異,產出就可能受影響。不只如此,中國向來有竊取智慧財產權、強迫轉移技術的紀錄,仰賴當地的供應鏈,資安上也有疑慮。
這不但對供應亞馬遜(Amazon.com)、蘋果(Apple Inc.)、微軟(Microsoft Corp.)等美國企業的半導體業者造成隱憂,首爾、華盛頓當局也同樣憂心。一名西方資深外交官員透露,「協助南韓、日本或台灣保護科技,攸關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Bernstein分析師Mark Newman則說,就戰略和長期的觀點來看,南韓業者轉往中國,將促使首爾朝北京靠攏,日本則明顯隸屬於美國陣營。他說,這種狀況對極力發展半導體供應鏈的中國相當有利。
日本政府7月4日加強了三項半導體材料對南韓的出口管制,分別是OLED面板材料氟聚醯亞胺(fluorinated polyimide)、半導體製程關鍵材料光阻劑和蝕刻氣體(高純度氟化氫)。共同社7月26日報導,日本政府計畫在8月2日舉行的內閣會議上,將南韓從能夠享受出口優惠措施的「白色國家名單」(white list)中剔除。
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研究顯示,倘若日本決定這麼做,南韓業者從日本進口的1,120項策略性材料,將有857項必須各別申請進口證明。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韓國國家文官培訓院院長Yang Hyang-ja 7月8日接受訪問時直指,倘若日本關鍵材料要花上90天才能抵達,南韓將難以發展晶圓代工。台積電(2330)、三星是全球唯二兩家有能力以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競爭7奈米製程的業者,今年EUV設備僅生產30台,台積電已預購18台、南韓則即將失去關鍵原料的供應源。
日經新聞英文版7月10日報導,Bernstein Research資深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說,替換光阻劑供應商的難度極高,倘若日本對南韓的出口限制無法盡快解除,那麼三星生產最新智慧機處理器的進度肯定會受到拖累,推出先進晶片製程、奪取台積電市佔的野心也將備受打擊。(相關文章見此)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