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5-10-14 14:23:00 記者 陳苓 報導
科技不斷創新,可更新能源的成本持續降低、節能技術日益進步,未來能源需求不再隨著經濟成長增加,有望步入「能源富足年代」。
彭博社14日報導,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創辦人Michael Liebreich提出三大預測。第一,石化燃料生產成本低,未來會持續存在,但是由於能源供給充足,原油價格將為每桶50美元,而非90美元。
Liebreich第二個預測是,2040年可更新能源將主導電力供給。原因之一是頁岩氣等出現重大變革,成本降幅類似太陽能產業(圖示見此)。他估計,興建煤炭發電廠的成本將逐漸增加,太陽能電廠的成本則會下滑,或許十年之內,太陽能的價格就能和石化燃料競爭。
第三個預測是未來能源需求將持平,低於預估。他以澳洲為例,當局預估能源需求會增加,實際則呈現下滑。這是因為LED燈泡等省電科技,開始發揮功效,各種節能技術減少了電力需求。
彭博社先前報導,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預估,未來12個月美國太陽能發電量將增加逾30%、高居各能源之冠,風力發電的逾10%增幅排名第二,煤炭發電則是預估將呈現負成長。
英國電訊報5月27日報導,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全球平均氣溫若想避免上升超過各國政府同意的攝氏2.0度(註:與工業化前時期相比),全球企業帳上高達三分之二的化石燃料資產都必須永久封存不得開挖。
華爾街日報5月18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指出,石化燃料每年的隱含健康、環境成本高達5兆美元,傳統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其實沒有大家想像地那樣便宜。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