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布局債券基金正逢其時

2025/10/16 提供機構:Smart智富月刊
字級設定:

撰文:曾淑雲

今年債市面臨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件與風險,如上半年川普(Donald Trump)發動的關稅戰、美國公債的安全性遭到質疑、穆迪調降美國長期公債的信用評等,以及美國聯準會(Fed)的獨立性受挑戰等,諸多事件都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尤其是股市歷經了大起與大落,但即便市場詭譎多變、利空消息頻傳,債市今年來績效表現仍不俗。截至8月底,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報酬率來到5%,債券資產的報酬走勢相對股市穩定許多,而配置債券資產能發揮一定的風險分散效果以及穩定報酬的功能。

當然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只能反映投資等級債券的表現,債券市場當中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債券。若從晨星所編製的各種固定收益指數過去10年間的年度漲跌幅統計,可以清楚發現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不同類型債券的績效表現會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也就是不同類型的債券商品在績效上有所差異,但彼此間報酬差距還是比股票類資產小很多。

2024年來看,表現最好和最差的股票指數差距高達27個百分點,反觀同期最好與最壞的債券指數彼此僅差8個百分點。即便不同類型的債券資產報酬差距小,但不代表不會虧損,例如2022年因為沉重的通膨壓力,迫使聯準會在短時間內一口氣將利率調高4.25%,不僅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在當年度出現2位數的跌幅,包括那些對信用風險較為敏感的債券指數,也在經濟衰退的擔憂下出現重挫。而那些對信用風險較為敏感的債券資產通常具有波動較大、出現週期性漲跌等特性,例如非投資等級債與槓桿型貸款在2015年時,因為經濟衰退疑慮而表現不佳,但在隨後的2016年,卻又跟著景氣好轉而出現強勁反彈。其中,貸款類型的固定收益資產由於伴隨浮動利率條件,因此在2022年升息環境的走勢相對抗跌,但在2020年降息環境則是表現落後,而這樣的表現與一般多數的債券情況剛好相反、資產走勢連動性低,因此也讓這類資產在固定型收益資產的組合當中,發揮了分散風險的功能。

弱勢美元格局
有利於新興市場表現


但值得一提的是,晨星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在近年來呈現谷底反彈,延續了過去2年的強勁升勢,尤其是在今年前8個月的漲幅領先其他類型債券指數,報酬率來到7.57%,繳出相對亮眼成績,與其在2020年∼2022年時的低迷成績形成強烈對比,回顧那段期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與聯準會大幅升息等影響,導致不少新興市場國家主權債出現違約。一般多數情況下,每年大多只會有12個新興市場國家的主權債出現違約狀況,但在2020年卻有包括黎巴嫩、阿根廷、厄瓜多、蘇利南、辛巴威在內等新興市場國家相繼宣告違約;在2022年,俄羅斯、烏克蘭、斯里蘭卡、迦納、白俄羅斯等亦陷入違約窘境。因此,那段期間的新興市場國家主權債績效普遍不盡理想,如2022年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組別年度平均虧損達14.14%

所幸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後續多開始推動財政改革,新興市場債的信評也逐漸回升,再加上今年川普關稅戰,以及威脅聯準會運作等言論為美元帶來負面影響,投資人開始尋求美國以外的資產來分散風險,此舉也讓新興市場債重回投資人目光。

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年度報酬較佳的債券類型在每年都會有很大的變化,例如抵押貸款證券可能在某一年的漲幅優於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但在次年就會出現落後並且換成非投等債的表現異軍突起,這表示投資人若想將資金押注在特定類型的債券身上來博取亮眼報酬,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大部分投資人在建立固定收益資產組合時,還是採分散配置策略為宜。

截至20258月底為止,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的到期殖利率約為4.4%,而槓桿型貸款指數的殖利率更是高達8.6%,不論是重視配息收入或總回報的投資人,這樣的收益水準都是一項很大的加分。除了債市的績效外,透過資金流向也能看出債券投資的熱度,有著顯著升溫的跡象。據晨星資料統計,美國ETF8月份合計有1,18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其中高達430億美元都是流向債券型ETF,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如同前面所提,當聯準會在2020年因應疫情衝擊而大幅降息時,一部分債券指數在當年度都出現了接近2位數的漲幅,這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如今聯準會很有可能會再度啟動降息循環、展開持續降息,投資人如果想鎖住相對較高的債券票息,或者期待降息後可能帶來的債券資本利得,那麼現階段或許會是個布局債市的不錯時機。(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本文由Smart財經好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