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布局龍頭股 參與美股多頭行情

2025/10/15 提供機構:Smart智富月刊
字級設定:

撰文:Nicholas Peach

美股今年在歷經4月初的重挫之後一路走高,很多投資人擔心買貴了,但趨勢常在猶豫中前進。降息有望讓科技與消費龍頭股先受惠,即使面對關稅與地緣風險,龍頭股憑藉供應鏈彈性與談判優勢,韌性更強。而歷史經驗與企業獲利預期也提醒著投資人——與其抓時機,不如用分批布局與長期持有,參與下一段成長。

龍頭企業體質穩健
較能抵禦外部環境衝擊


利率下調通常伴隨經濟成長的刺激,有利於股市表現。降息直接減少借貸成本,而美國龍頭企業通常擁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能夠以低廉甚至更低的成本取得資金。而利率下降也提高了未來收益的現值,這對於科技與消費類成長股(尤其是龍頭股)來說,相對帶來利多。

龍頭企業也具備應對關稅環境變化的能力。儘管關稅普遍被視為企業獲利的負面因素,龍頭企業因其規模優勢,能夠靈活調整全球供應鏈,例如轉移產品生產或採購來源,以降低關稅衝擊。例如蘋果(Apple)承諾投入1,000億美元於美國製造業,以爭取避免關稅的可能性。

此外,龍頭企業擁有更強的談判能力,能直接與政策制定者溝通,爭取豁免或有利條件。據報導,輝達(NVIDIA)與超微(AMD)已與美方達成協議,允許持續向中國銷售半導體,條件是與美國政府共享部分收入。

掌握美股市場時機極具挑戰性。歷史上,許多表現最佳的交易日往往出現在市場波動加劇的時期,甚至是在熊市中。長期而言,標普500指數年均報酬率約為10%,如2009年至2021年的牛市累積漲幅超過400%;而2008年與2022年的回檔則分別下跌37%18%。過去19年中,約有84%的年份標普500指數與美股50大均取得正報酬。採取紀律性的「買進並持有」策略,長期表現優於試圖掌握市場時機的操作,並受益於複利效應、低成本與行為風險的降低。

「新高」是市場常態
關鍵在於長期持有


美國主要股市指數,包括標普500指數與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今年多次創下歷史新高,儘管4月初的關稅消息一度引發市場大幅下跌,之後就逆勢上漲。雖然政策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在,但我們對下半年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推動市場波動的許多因素主要來自投資者情緒,而非企業基本面惡化。我們理解目前的市場環境較為複雜,因此,希望回應投資人心中的2大關鍵問題:

問題1》在市場高點仍值得進場嗎?

當市場下跌時,投資人擔心損失慘重;而當市場上漲時,又擔心買在高點。事實上,並沒有絕對「正確」的進場時機。與其試圖掌握市場時機,不如堅持長期投資策略,尤其在企業基本面穩健的情況下更具優勢。歷史數據顯示,即使在局部高點買入,對未來1年至5年的投資報酬影響有限。標普500指數自1957年成立以來,平均每年創下18次新高,「新高」本身就是市場的常態。

問題2》未來是否仍有波動?

我們預期年底前,美股市場仍將面臨波動,主要來自美國政策走向、聯準會(Fed)利率決策及地緣政治緊張。

然而,波動也可能為具基本面支撐的股票帶來買入良機。儘管部分企業因總體經濟不確定性而撤回財報預測,但目前管理層的評論顯示,關稅影響有限。根據FactSet數據,市場對美國企業2025年第2季與全年獲利的共識預期分別為成長5%9%

總結來說,雖然市場有時會大漲大跌,讓人心裡七上八下,但只要選對體質強健、競爭力高的美國龍頭企業,其實就是把握全球成長的機會。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想要精準抓到進出場時機真的很難,與其糾結能否買低賣高,不如分批布局、長期持有,創造累積財富的機會。

現在美股雖然屢創新高,但只要企業基本面沒問題,還是有很多值得關注的成長機會。遇到市場波動時,投資人也不需要太緊張,反而可以把它當成檢視投資組合、逢低買進的好時機。(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貝萊德iShares安碩亞太區主管)

本文由Smart財經好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