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淺談私募股權投資

2025/11/19 提供機構:Smart智富月刊
字級設定:

撰文:曾淑雲

對大部分投資人來說,手中所持有的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或基金等),大多是在公開市場交易中所獲得,而「私募股權」(PrivateEquity)相對是個較陌生的領域,又稱「私募股權投資」或「私募基金」。在過去,私募股權通常僅限於機構投資者或富豪才能參與,且往往能提供比公開上市股票更優異的報酬。隨著法規鬆綁與投資門檻的降低,一般投資人開始有機會接觸這類投資工具。

私募股權顧名思義,指的是對未在公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在不公開市場向不特定大眾募集資金,資金主要用於投資在特定企業之股權,這些股權都是經由私下的管道進行交易,無法在公開市場買賣。這裡的「不特定大眾」多為法人機構或高資產客戶,私募股權投資人往往會深入企業經營,從策略、管理到資本運作全面介入,協助企業提升價值。當公司成長或成功上市時,這些投資人便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持股,藉以實現可觀的報酬。

美國退休基金
納入私募資產比重上升


私募股權近年來有愈來愈熱門的趨勢。美國州及地方政府退休金投資私募股權占總資產的配置比率,過去5年從9%上升至近15%。另外,美國勞工部也在2020年頒布指導意見,允許401K)的勞工退休金福利計畫將私募股權作為多元化投資選擇的一部分。

私募股權相關指數在過去25年,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投資報酬,幾乎所有主要私募股權指數在此期間的報酬表現都優於同期的公開股票市場。以PitchBook全美私募股權指數(PitchBookPE All US Index)為例,於1999年初投入1萬美元至20256月底,資產將成長至264,070美元、年化報酬率約13%,比年化報酬率約9%的晨星美國市場指數(MorningstarUS Market Index)高出4個百分點。


隨著近年來企業維持私有狀態的時間愈來愈長,目前市場上約有1,500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僅透過私募管道對特定投資者開放投資,代表私募股權市場為投資人提供比以往更多的投資機會。相較之下,美國公開交易市場掛牌上市的企業家數反而是呈現下降的趨勢。

不過,私募股權也隱藏不少投資風險,除流動性受限之外,衡量私募股權報酬率的方式也不像一般股票那麼直觀,私募股權通常使用內部報酬率(IRR)來計算投資回報,這當中牽涉因素包含期初和期末價值,以及投資期間產生的現金流。然而這種計算方式假設了投資者在投資期間所獲得的現金流,都能夠以相同的回報率進行再投資,但通常這假設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再加上內部報酬率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計算方法,且還能透過調整現金流的時間來改變計算的結果,這些都是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時需要注意之處。

值得留意的是,私募股權的報酬變異性落差比公開市場更為顯著,某些類型私募股權標的,不同期間年化報酬率成績竟出現高達16個百分點的差距,績效優劣落差非常大,這也是私募股權投資一項風險。

私募股權仍能帶來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報酬。在從20057月至20256月的過去20年間,幾個私募股權的資產類別,不僅獲得高於公開市場的報酬,且風險較低。

若投資人想直接投資私募股權,通常須符合特定條件才行。以美國為例,通常要求年收至少逾20萬美元(或與配偶合計30萬美元的共同收入),且預期當年收入也能夠達到相同水準。另外投資者若是擁有至少100萬美元的淨資產(個人或與配偶合計),或在特定機構擔任特定職務也可能被視為符合者。對多數個人投資者而言,直接投資私募股權可能難以負擔,但現在也有其他私募股權的選擇——封閉式基金與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需留意的是,這裡的ETF是聚焦在那些管理私募股權基金的上市公司、而非是由私募股權所組成的ETF,原因是當ETF含有流動性不佳的證券部位時會有比重上限規定,如美國規定為15%

至於封閉式基金的部分,這類基金通常都是間隔基金(Interval Funds)或要約收購基金(Tender-offerFunds),前者指基金只在每季定期開放投資人申請贖回,並且限制其贖回比率在5%∼25%不等;而後者只允許投資人定期贖回最多5%的帳戶資金,之所以需要嚴格限制投資人申請贖回的頻率與比例,是因為這些基金持有的私募股權都是流動性較差的資產,若投資人在短時間內大量贖回,可能迫使基金拋售資產導致大幅損失。因此在進行投資前,除了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外,務必要了解投資商品的風險,避免將自己陷於兩難的局面。(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本文由Smart財經好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