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理人報告 報告內文

保德信亞太基金九月回顧與十月展望


2011/10/24 下午 12:02:00 作者:羅暐程
字級設定:

一、績效檢討:

九月亞太基金淨值單月下跌10.15%。受到美國和中國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和歐債危機的延續影響亞太主要仰賴歐美外銷比重較高的國家如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33%,香港國企指數單月下跌18.51%,台灣加權指數單月下跌6.66%,另外印尼等內需市場為主的區域也出現了6-10%不等的修正,這些地區為9月產生主要負貢獻的來源。

二、市場回顧與展望:

9月份亞太地區投資氛圍依然受到1.歐洲主權債務違約、2.美國總經轉弱、3.中國經濟硬著陸與銀行不良債權增加等事件影響,表現持續弱勢。歐元區17名成員國目前多數已通過擴大EFSF,但8/29德國議會通過這項法案後,對於支撐市場信心的正面效應相當短暫,顯示市場對於歐元區政策制定者解決歐洲債信問題的能力仍有疑慮。機構法人持股減碼及套現活動進一步增加,拋售對象甚至已擴散至防禦型地區和今年以來的強勢股,如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皆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反映市場已採取全面性的股票減碼及提高現金比重的行動。

亞太主要股市面對全球經濟不明朗的前景,以及自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歐美金融市場再度面臨系統性危機爆發的威脅。若歐美政府未能採取有效財政政策來刺激自身經濟成長,並竭力阻止歐洲債務違約風險的蔓延,全球恐將持續籠罩在二次衰退的隱憂中,而亞洲各國股市亦無法排除持續探底的機會,因此10月各國政府的政策調整將是觀察重點。

目前投資人處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環境、面對歐洲銀行系統隨時爆發的威脅、以及股市潛在下跌風險的狀況下,不理性的拋售行為已經超越對合理股價的考量,以恆生指數為例,整體市場本益比都已經來到8倍附近,離2008年最低的7.73倍來看已經相去不遠,從而削弱對體質良好企業的中長期看法。展望未來,第三季中國的GDP增速仍將有所放緩,預計4Q11以後才會止跌回升,但近期的大跌使得已反映中國經濟過熱,未來再大跌的風險減少,加上政府為保持就業率增長目標,預期將調整貨幣政策由緊縮轉為適度放寬的憧憬,同時傳統第四季的旺季也將帶動亞太地區各國外銷增長,因此對第四季的看法相對會樂觀許多。

三、總經環境:

中國9月份PMI指數延續了8月的季節性上升趨勢,但升幅大幅低於歷史均值。從各分項指數來看,本月新訂單指數為51.3%,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生產指數為52.7%,比上月回升0.4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9%,比上月回升2.6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為56.6%,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9%,比上月回升1個百分點。值得留意的是,自今年6月份以來,新出口訂單指數一直處在50邊緣上下波動,8月份一度降至48.3%,這表明週邊經濟狀況惡化程度可能超出預期,須關注未來歐美經濟二次衰退風險。

日本9月份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顯示,大型製造業信心指數(DI)為+2,較上次調查結果(2011年6月)大幅上揚了11大點,為3季來第2度呈現上揚,且為6季來第5度呈現正數,業界並預估下次(2011年12月)調查結果將為+4。不過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持保守態度,2011年度(2011年4月-2012年3月)日本大型企業設備投資額預估將年增3.0%,較上次調查結果下修了1.2%。

南韓失業率降至三年來的低點3.1%,南韓央行認為這是南韓經濟穩健的代表;新加坡八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則較去年同期上升5.7%,高於原先預期;印度通膨雖自13%回落至12%附近,但仍是在相對高的位置,印度央行也再次升息一碼,足見印度經濟也還沒走出陰霾。

四、未來投資策略:

在經歷九月的修正以後,亞洲各國股市已來到相對便宜的位置。基金配置上仍將維持在中國相關領域的配置,同時適量回補日本、韓國區域的配置比重,由於看好東協地區的潛力,將繼續適度的加碼東協股市。產業類股方面則看好龐大消費族群市場、以及政策主導的大型投資案和電子新產品推出的旺季來臨,對於較不具技術能力或成本優勢的標準元件則相對持較保守的態度。由於經濟大環境的負面因素仍舊存在,因此對於九月將採取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

五、外匯避險部位之考量:

九月份日圓貶值0.15%到76.6890日圓兌一美元。韓圜貶值10.47%至1178.10兌1美元。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貶值5.05%至1美元兌30.4855新台幣。星幣貶值7.77%至1美元兌1.2964星幣。港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05%來到1美元兌7.7913港幣。(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9/31)。亞太基金因投資幣別配置已相對分散,並未進行避險。

六、基金週轉率與淨值績效比較:

9月份亞太基金買進週轉率由七月的18.09%下降至8.58%,賣出週轉率由20.19%上升至17.73%。


•相關基金:PGIM保德信亞太基金
•相關連結:羅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