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高科技基金十一月份經理人報告
2017/12/20 下午 03:31:00 作者:呂彥樺
觀察近期經濟數據,美國11月ISM製造業指數58.2,雖低於市場預期的58.3及前值58.7,但維持連續15個月高於榮枯線以上之水準,且整體訂單成長、庫存偏低、生產活動加溫的趨勢並未改變。此外,GDP第三季季增率由3.2%上修為3.3%、消費者信心指數創17年來新高,經濟數值廣泛擴張,準FED主席鮑威爾表示「認為下次會議升息的條件正在匯集當中」,因此12月升息看似底定,明年3月亦有機會再升息1碼。近日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開啟國內外科技股的修正走勢,之後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稅改案,美股盤面開始輪動到金融、零售等類股;由於台股尤其電子指數向來與費半高度連動,也觸發加權指數與OTC明顯轉弱。從費半主跌的設備類股、晶片商,或者為評價過高的個股判斷,顯示投資市場對於當前景氣過熱的敏感性升高,台股一向淺碟,加上近期外資相繼發表看淡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等權值股的報告,iPhone X也傳出零組件拉貨下修等利空消息,外資調節部位的壓力使得台股一路走低,之前強勢的類股如矽晶圓、被動元件、LED、VCSEL感測等群族也都開始走弱。
然回歸基本面而論,FED升息步伐維持溫和,全球經濟仍在上升軌道上,除IMF上修今明年全球GDP成長率外,國內主計總處亦二度上修國內GDP到2.58%、2.29%,認為景氣復甦力道可望至少延續至明年。因此展望台股後市並無須立即轉淡偏空,反而可以伺機中長線布局,當前觀察重點除聚焦在外資期現貨的態度外,年線或萬點位置能否有撐,以及科技族群是否回穩,皆關乎市場資金有無重新匯集的可能。綜上所述,目前靜待利空沉澱,伺機挑選中長期具競爭力的質優產業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