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市場瞭望台 報告內文

新興亞洲短線震盪,東北亞動能仍佳


2010/2/1 上午 10:06:00 提供機構:施羅德投信
字級設定:

中國祭出緊縮政策、美國限制金融業營運規模與自營交易的計畫,兩大消息一出,造成市場震盪,被視為復甦力道最強的新興亞洲也不例外,股市修正,資金出現淨流出跡象,對於新興亞洲的投資方向,施羅德投信表示,短期新興亞洲股市漲幅已高,不過外部經濟狀況持續改善,香港、台灣、南韓等東北亞國家將較東南亞其他國家表現較佳。

新興亞洲短線漲幅已高

根據Bloomberg統計,今年以來,MSCI新興亞洲指數下滑2.86%,氣勢不如去年猛烈漲勢,而最近一周,資金也開始出現流出印度、印尼、台灣與菲律賓跡象。施羅德投信分析,新興亞洲已經率先反應獲利回溫,股價在短期內,累積不小的漲幅,接下來的表現,需要觀察實際獲利數據是否強勁,才有再推升股市上漲的動能。

新興亞洲之際,施羅德投信認為,防禦性族群表現將較高波動度(higher beta)的景氣循環類股來得穩定,例如民生必需品、金融及高股息殖利率個股,價值相對合理、獲利穩定、能見度佳,可以發揮相對防禦的特性。

與中國貿易緊密度高的東北亞 出口看俏

儘管短期震盪,但是中長期新興亞洲仍是投資焦點,其中東北亞最值得留意。都市化與人口成長趨勢,帶動新興亞洲內需發展空間,加上不論是家計單位債務、企業債務與金融機構體質皆較西方國家來得好。隨著中國貿易持續改善,內需旺盛,進口金額不斷創歷史紀錄,這對與中國貿易緊密度高的東北亞國家很有利。

根據2008年中國進口總額統計,亞太(不含日本)比重逼近50%,而中國貿易門戶與貨物轉運中心的香港、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積極設廠在中國的台灣、南韓出口總額比重介於25~40%,高於整體新興亞洲平均水準。另外隨著美國商品銷貨存貨比重逐漸好轉,低基期與庫存重建效應,可望讓今年亞洲外部經濟呈現溫和復甦,進而改善企業獲利。

各國退場機制紛紛啟動,資金動能到頂疑慮加深,波動風險升高,對投資人來說,想要降低投資新興亞洲的震幅,不妨以區域型基金取代單一國家基金,透過區域布局分散風險,同時搭配定期定額累積基金單位數,在風險中,獲取相對穩定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