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亞太基金十二月回顧與一月展望
一、績效檢討:
12月份亞太基金淨值單月下跌1.09%。12月由於美國耶誕節假期和歐債危機暫時解除的空窗期,亞洲各國股市皆呈現區間盤整的格局,亞太主要國家漲跌互見,之前跌深的香港、台灣則反彈超過2%,為12月基金正貢獻主要來源;中國股市在政府持續房價調控而下挫,其中上証指數跌幅達5.74%,新加坡下跌2.08%、澳洲股市亦為下跌1.76%,韓國下跌1.18%,這些區域對基金產生負貢獻。
二、市場回顧與展望:
2011年12月亞太投資市場的焦點集中在:一、中國貨幣緊縮政策正式轉向:11/30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意外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0.5%,為近兩年來的首次貨幣寬鬆政策,所激勵之股市漲幅雖未能延續,仍是重要政策訊號。二、歐債問題達成數項進展:歐盟高峰會達成共識,決定加強歐元區財政監管規定協議,也確定挹注IMF 2,000億歐元,增加IMF對財政危機國家的紓困能力。另外,歐洲央行不僅宣布降息一碼,還將提供無限額的36個月期信貸給歐元區銀行,使金融機構更易於取得低成本的資金。三、日本央行在1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議利率維持在0~0.1%不變,然而日本央行表示,之前回溫的日本經濟成長已出現停止跡象,主因為海外需求降溫以及日圓升值對日本出口的負面影響。為了因應財政支出,日本政府在12月推出本財年第四次追加預算為2.535兆日圓。
而東協國家則因為自身經濟體結構以內需為主,受到國際連動不大,因此12月東協股票市場多以盤整為主;泰國首都中心區已開始逐漸脫離水患威脅,經濟活動也開始逐步恢復,使得泰國地區經濟活動開始恢復,也帶動泰國股市上漲3%。
展望未來,1月台灣將舉行大選,緊接著歐債到期以及標售新債的高峰來到,又有世界各主要國家如法國、中國、美國等的大選或政府改組,因此2012年仍是充滿變數和機會的一年,而亞太主要股市如日本目前指數預估股價與淨值比為歷史相對低點,中國大陸及相關國企指數不論在亞洲國家或已開發國家中,都相對為歷史低點或是亞洲相對較低的市場,因此從股價評估或價值投資的角度,亞太股市相對具有投資價值。
三、總經環境:
2011年12月份大中華區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區域內通膨風險已大幅降低,而外部需求尚未見復甦力道。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由10月份的50.4降至49.0,且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由5.5%降至4.2%。受到耶誕節訂單漸入尾聲的影響,中國11月出口年增率由前期的15.9%降為13.8%,而進口年增率由前月的28.7%降為22.1%。台灣11月出口年增僅1.3%,低於市場預期;進口年減10.4%;受訂單下滑影響,11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3.55%,低於前月的修正值1.0%。香港11月出口和進口值分別較去同同期成長2.0%與8.8%,10月零售銷售金額年增率由前月的24.0%略降至23.1%。
日本經濟數據較不理想。第四季短觀報告中,大型製造業對景氣看法悲觀,調查值由第三季的2降至-4。11月份出口額年率下滑4.5%,連續第二出口額下降,11月貿易赤字達6847.3億日圓,也是連續第二月出現貿易赤字。
韓國央行維持利率水準於3.25%不變,下調2012年GDP成長預估值至3.7%。新加坡政府宣佈新一輪打房政策,主要為抑制外國過多投資、避免未來房價泡沫化。泰國公佈1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由前月62.8再降至61.0,來到逾10年來低點,顯示內外經濟環境不佳已顯著影響消費信心。印尼央行暫停降息,係考量短線資本流出與貨幣貶值風險,但未來仍有降息可能。
四、未來投資策略:
在經歷12月的盤整以後,亞洲各國股市已來到相對便宜的位置。基金配置上仍將維持在中國相關領域的配置,同時適量回補台灣、日本區域的配置比重,由於看好東協地區的潛力,將維持東協股市比重。產業類股方面則看好中國農曆年龐大消費族群市場、以及政策主導的大型金融及跌深的工業類股,對於較不具技術能力或成本優勢的標準元件則相對持較保守的態度。由於經濟大環境的負面因素已暫告結束,因此未來將採取較為積極的投資策略。
五、外匯避險部位之考量:
12月份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18%,港元12月份兌美元匯率升值0.23%,新加坡幣12月份兌美元貶值0.04%,日圓兌美元升值0.57%到77.565日圓兌一美元,韓圜兌美元則貶值0.86%來到1152.4500韓圜對一美元(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12/30),亞太基金因投資幣別配置已相對分散,並未進行避險。
六、基金週轉率與淨值績效比較:
12月份亞太基金買進週轉率為13.05%,賣出週轉率為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