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師談「基金清算」


2000/11/20 下午 12:01:00 提供機構:邱顯比教授
字級設定:

由於台股跌跌不休,連帶的投信公司的股票型基金規模也大幅縮水,部分基金甚至面臨到被清算的命運,因此最近在各大財金網站,水餃基金面臨清算的討論就成為熱門話題。因應此話題,本週我們特別專訪台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針對基金清算所可能引發之影響發表他的看法,以下為訪談摘要:

問:為什麼要基金會被清算?

答:所謂基金清算是指在基金的信託契約終止後,將基金的淨資產價值變現並分配給受益人的行為。一般基金的信託契約,除了契約本身明定存續期間到期須終止信託契約外,還會規定契約三方(受益人、經理公司、保管機構)或因市場狀況、經營不善等因素,由主管機關命令或契約三方決議終止基金的信託契約,並且在信託契約終止後必須對基金進行清算。最近大家常提到的基金清算,主要是因為基金規模在一定期間內(例如:連續30個營業日)沒有達到一定之規模(國內基金通常為2億台幣;海外基金通常為400萬美元),因而使得基金受益人必須負擔較高的投資成本(例如人事成本、管銷費用…等);同時基金公司也無法以較具經濟規模的方式來管理基金,因而終止契約並進行清算,因此基金清算可算是基金公司的權利與義務。

問:基金清算會對投資人造成什麼影響嗎?

答:當基金公司針對旗下基金提出清算要求時,投資人並不需要那麼擔心,因為基金清算並不等於公司倒閉!當基金規模過小,或低於信託契約規定時,基金經理人能夠選擇的投資標的相對有限,投資獲利機會降低,對投資人也不利,因此,基金清算其實是對投資人權益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對股票型基金來說,基金清算對該基金淨值波動影響不大;反而是債券型基金,由於投資在公司債的部分,可能會因為流動性低的關係,造成淨值較大的波動。

問:基金清算對基金公司的影響?

答:一般來講,基金規模若在2億元以下,扣除基金經理人薪資、研究員人事成本、管銷費用,該基金幾乎都是虧損的,也因此大多數基金在其契約上多半會載明,若基金淨值在 2億元以下,將主動清算解散。此時清算掉這種水餃基金對基金公司來講,等於是縮減成本,減少相關費用的支出。而且對基金公司來說,這些基金規模小的基金,多半績效也未盡理想,基金公司也樂於藉由這個機會,提昇整體旗下基金的績效。

問:基金清算會對大盤造成影響嗎?

答:關於這一點,投資人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些面臨清算的基金,基金規模都很小,持股有限對市場的賣壓不大,所以並不會對大盤造成太大的影響。

問: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基金清算?抱持的態度應為何?

答:其實基金清算在國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國內的投資人或許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因此會對它產生疑慮。在國外,清算基金大部分是因為該基金績效不好,而且基金公司會召開受益人大會,進行基金清算或基金合併,因此對投資人的權益來說,並不會造成損失。在國內,投信大多會安排投資人轉申購旗下其他規模較大、績效較好的基金,並且提供一些優惠措施,例如轉申購免手續費…等。

雖然國內現在尚無有關基金合併的法令,但是相關單位或許可以針對這個議題進行研究,當基金面臨清算的時候,投資人可以多一種因應的選擇,投資人的權益也更增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