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理人報告 報告內文

保德信亞太基金十月回顧與十一月展望


2011/11/17 下午 05:37:00 作者:羅暐程
字級設定:

一、績效檢討:

10月份亞太基金淨值單月上升6.77%。10月由於美國和歐債危機暫時得到喘息,各國股市皆呈現反彈格局,亞太主要仰賴歐美外銷比重較高的國家如香港恆生指數上升12.92%,日經指數上升3.31%,台灣加權指數單月下跌5.01%,韓國股市則上升7.88%,另外印尼等內需市場為主的區域也出現了6-8%不等的漲幅,這些地區為10月產生主要正貢獻的來源。

二、市場回顧與展望:

10月份亞太地區投資氛圍還是圍繞在歐洲主權債務問題和美國經濟成長動力上面,同時也受到中國地方和銀行不良債權增加等事件影響,在歐盟各國意外達成共識,決議減記希臘債務50%、提高銀行資本適足率和擴大EFSF的規模至一兆元,美國第三季GDP也超出市場預期來到2.5%,使得市場受到激勵,資金回流之前大幅下挫的風險性資產,使得亞太主要股市呈現出普遍反彈的現象。

而中國在溫家寶總理於十月初親自到溫州調研後,月中起陸續有四省市發地方債試點、允許地方政府與銀行協調還款時間安排、撥下2,000億人民幣予鐵道部等多項政策出台,大幅抒解了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憂慮,使得上証A股也開始反彈4.62%,同時中國相關板塊如香港、國企指數也呈現較大幅度的彈升。

展望未來,第三季中國的GDP增速微幅放緩,但4Q11開始止跌回升,但近期的大跌使得亞太各地區的相對評價都來到歷史低點附近,未來再大跌的風險減少,加上政府為保持就業率增長目標,預期將調整貨幣政策由緊縮轉為適度放寬的憧憬,同時傳統第四季的旺季也將帶動亞太地區各國外銷增長,因此對第四季的看法相對會樂觀許多,但由於國際情勢尚未明朗,因此預計亞太股市仍會維持震盪格局。

三、總經環境:

2011年10月份大中華區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通膨風險已在下降,但歐美需求有趨緩跡象。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由8月份的51.2降至50.4,且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由6.2%降至6.1%。受到耶誕節訂單漸入尾聲的影響,中國9月出口年增率低於預期,由7月的24.5%降至17.1%,進口年增率亦由前月的30.2%降為20.9%。台灣9月出口年增9.9%,高於市場預期;進口年增10.8%,進出口增長率同步上揚;9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1.62%,低於前月的修正值3.97%。香港9月出口和進口值分別較去年同期衰退3.0%和成長2.3%,9月綜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前月的5.7%略升為5.8%。

日本央行下調其對2011及2012兩個財年度的日本經濟預估,反應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日本經濟復甦形成威脅,但維持“在溫和復甦軌道”的預期。日本央行對2011財年GDP的預估值為0.3%,對2012財年GDP的預估值為2.2%,2013財年GDP的預估值為1.5%。日本9月零售銷售年增率從前月-2.6%上升至-1.2%,由於外部景氣不確定性,使民眾消費意願趨於保守,抑制零售銷售成長力道。9月份出口年增率從前期2.8%下滑至2.4%,反應全球景氣表現走緩,及日圓仍為強勢。

南韓第三季GDP年增率3.4%,季增率0.7%,合乎市場預期,但第三季私人消費僅年增2.2%,遠低於前期的2.9%,顯然消費支出已見疲態,導致企業支出保守,房市也呈現低迷;新加坡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則較去年同期上升5.5%,符合市場預期;印度央行也再次調高附買回及附賣回利率一碼,足見印度通膨和經濟也還沒走出陰霾。

四、未來投資策略:

在經歷近期的修正以後,亞洲各國股市已來到相對便宜的位置。基金配置上仍將維持在中國相關領域的配置,同時適量回補台灣、韓國區域的配置比重,由於看好東協地區的潛力,將繼續適度的加碼東協股市。產業類股方面則看好龐大消費族群市場、以及政策主導的大型投資案和電子新產品推出的旺季來臨,對於較不具技術能力或成本優勢的標準元件則相對持較保守的態度。由於經濟大環境的負面因素已暫告結束,因此未來將採取較為積極的投資策略。

五、外匯避險部位之考量:

10月份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升值1.89%,港元10月份兌美元匯率升值0.31%,新加坡幣10月份兌美元升值3.82%。日圓貶值2.76%至78.8025元,韓圜升值5.76%至1110.2130兌1美元。(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10/31)。亞太基金因投資幣別配置已相對分散,並未進行避險。

六、基金週轉率與淨值績效比較:

10月份亞太基金買進週轉率由9月的8.58%上升至17.16%,賣出週轉率由17.73%下降至7.48%。


•相關基金:PGIM保德信亞太基金
•相關連結:羅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