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總表 新聞內文

保德信投信:拒駭客於門外,生物認證前景可期

精實新聞 2004-09-03 17:01:21 記者 蔡淑瑤 報導

字級設定:

隨著現代人對科技產品的依賴增加,使用網路和電子產品的安全考量變得格外重要,尤其駭客功力與日俱增,如何安心享受科技,已成為資訊時代的重要課題。目前最普遍的認證方式,輸入時大多採用User ID、密碼和個人識別碼(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實體方面不外乎卡片和鑰匙。User ID容易查出,密碼不難破解,PIN則往往因過於複雜而忘記。卡片和鑰匙則有容易複製和遺失的風險。如何兼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認證科技的一大難題。

所幸,生物認證科技將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困擾。生物認證主要是根據人體的生物特徵進行辨識,最常見的是用指紋,臉型、虹膜、視網膜、聲音也逐漸成為辨識的依據。這種技術的流程大致是先掃描臉部、眼睛或指紋,將生物區域和背景分離,再擷取主要的特徵,最後把各種特徵轉化成數值,進行身分比對。生物認證的特點在於不需記憶,不易複製,更不必擔心遺失的問題,而且透過多種生物特徵交叉比對,認證的精確程度將大幅提高。除非因重大意外造成身體傷害,生物特徵幾乎無可取代。

保德信投信全球科技基金經理人張靜宜表示,無論科技如何發達,若無法提供安全的環境,科技產品也很難打開市場,因此生物認證技術在科技進展的過程中,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傳統的門禁系統,往往依靠刷卡或密碼,一但遺失卡片或洩露密碼,銅牆鐵壁也難以抵擋宵小;網路交易僅僅以密碼或身分證字號識別,信用卡盜刷的恐懼將使網路商品乏人問津;金融服務更是依賴有效的認證方式,龐大交易金額稍有疏失,不但增加金融機構的損失,更使商譽一夕掃地。

除了一般企業和個人的安全防護外,生物認證科技也在國防安全上佔有一席之地。自從911事件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出入境旅客的管制,恐怖份子和走私客的偽造技術精益求精,傳統的照片、條碼或其他防偽技術已逐漸遭到破解,美國已在機場將入境旅客的指紋和面貌輸入系統,進行長期追蹤,其他國家也有可能陸續把生物特徵納入認證的指標。張靜宜表示,生物特徵不易變造,整形手術充其量也只能修改外觀,無法改變聲紋、視網膜等內在特質,因此可以有效防止不法之徒闖關。在個人、企業和國家對於隱私和安全要求愈來愈高的情況下,生物認證科技也可望藉此受益。


•相關基金:保德信全球科技
•相關連結:張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