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比較
九一年預估損益 |
(單位:千元) |
|
全譜(6228) |
致伸(2336) |
虹光(2380) |
東友(5438) |
主要產品 |
底片掃描器90% 平台掃描器10% |
影像產品-60% 資訊周邊-31% 辦公室OA-9% |
影像產品100% |
多功能事務機95% 掃描器5% |
營業收入淨額 |
430,945 |
11,287,668 |
3,350,249 |
2,208,105 |
營業毛利 |
183,198 |
1,612,002 |
734,965 |
806,881 |
營業利益 |
79,238 |
113,126 |
205,715 |
498,159 |
稅前淨利 |
72,153 |
150,300 |
299,991 |
445,126 |
本期稅後淨利 |
69,153 |
144,207 |
309,909 |
381,288 |
目前股本(億) |
2.42E |
41.46E |
21.17E |
7.23E |
稅後EPS(元) |
2.86 |
0.43 |
1.47 |
5.35 |
收盤價 |
33 |
16.1 |
21 |
44.8 |
本益比(12/25) |
11.54 |
37.44 |
14.28 |
8.37 |
毛利率 |
42.5% |
14.3% |
21.9% |
36.5% |
營益率 |
18.4% |
1.0% |
6.1% |
22.6% |
淨利率 |
16.0% |
1.3% |
9.3% |
17.3% |
九一年1-3Q(單位:千元) |
全譜(6228) |
致伸(2336) |
虹光(2380) |
東友(5438) |
營業收入淨額 |
331,005 |
7,711,867 |
2,229,476 |
1,743,198 |
營業毛利 |
119,994 |
1,186,436 |
538,871 |
624,503 |
營業利益 |
36,970 |
102,067 |
143,039 |
396,494 |
稅前淨利 |
51,686 |
100,886 |
224,077 |
351,738 |
本期稅後淨利 |
52,686 |
106,528 |
229,416 |
295,269 |
目前股本 |
2.42E |
41.46E |
21.17E |
7.23E |
稅後EPS(元) |
2.18 |
0.26 |
1.08 |
4.08 |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報 |
投資建議
全譜定位於高影像品質、高毛利、生命週期長之底片型掃描器利基市場,以其技術與產品設計為主之核心競爭優勢下,全譜已成為全球主要底片型掃描器供應商(北美市佔率高達三成)。而利基市場所賦予底片型掃描器銷售量與毛利率的高穩定性特質,相較DSC及MFP等以大量生產為競爭主軸之產業(銷售與毛利易隨產業趨勢大幅波動),值得作為投資人投資組合上搭配主軸之一。
2003年全譜以其專利技術所擁有之成本優勢,加上新產品將陸續推出,對於整個底片型掃描器利基市場的涵蓋,也將由「消費性、專業用」跨入「商業用、特殊用」市場,進而包圍整個利基市場;以全譜科技過去協助國際大廠代工之產品品質與成本優勢觀之,將有極大的收穫。而在行銷通路部分,以北美、西歐為基點往新興市場擴展的通路(大陸、印度及北歐等),並與客戶由原本之經銷關係晉升為合作開發或ODM,可望持續獲得國際影像大廠的Outsourcing訂單(全譜可以藉由國際影像大廠之品牌通路進一步擴散其產品),2003年將是全譜豐收的一年。預估其主力產品,底片型掃描器之營收將成長約四成,而整體營收將成長兩成;每股盈餘約為3.65元,以33元之上櫃價觀之,本益比僅約9倍,實為極具潛力之投資標的之一。
投資重點
全譜即將於2003年元月21日上櫃,倍利國際証券分析全譜的營運策略及現況,將其投資重點彙總如下:
全譜公司之投資重點 |
影像輸入業的先鋒 |
現實花花世界是類比的,所捕捉影像欲長久儲存,數位化是必備過程,全譜以Film Scanner的高解析度數位化工具使大眾過去留下的無價影像得以數位化,並扮演影像數位化的催生者之一。 |
DSC及DTV、LCD Monitor 為目前最熱門的影像輸出入介面及工具,而Film Scanner是將過去類比底片全面數位化的重要工具。歐美先進國家底片數位化已逐漸風行,Film Scanner有其存在之必要性與價值。 |
全譜成功切入利基性分眾市場,並以專利技術衍生之低成本優勢睥睨同業 |
近幾年國內影像瞄器紛紛轉型到DSC、MFP及光碟機等量大領域,全譜獨樹一格切入Film Scanner市場,並於歐美迅速建立知名度及灘頭堡,營運績效已明顯出現,近二年EPS約可維持3元上下。 |
國外大廠之Film Scanner部門普遍面臨虧損邊緣,未來或將淡出市場並Outsourcing訂單,全譜因其專利技術所衍生之成本優勢,使其在市場上的價格最具競爭力,規模亦為最適合的承接廠商,未來業績極具潛力。 |
Film Scanner是毛利高、生命週期長及價格穩定的產品 |
全譜的底片型掃描器毛利率約40~45%之間,而同業之MFP則介於30~35%之間,DSC則僅10~20%,顯然Film Scanner是高毛利的利基產品。 |
平台式掃描器過去的DPI之血拼和光碟機之倍速的世代交替,往往造成產品ASP無情的下滑,生產廠商更面臨存貨跌價損失的困境,並造成影像掃描器虧損的刻板印象。Film Scanner因鎖定專業人士或專業用途,近幾年價格相當平穩,生命週期也相當長,且生物醫療用途將成為未來新的應用領域。 |
股本小、籌碼集中的小而美之公司 |
全譜股本僅2.42億元,大股東掌控的股權在70%以上,流通在外之籌碼有限,是籌碼集中的成長型小型股。 |
倍利國際証券預估全譜2003年EPS約3.65元,以承銷價33元計算,本益比僅9倍左右,遠低於同業水準,如虹光等。 |
全譜是高毛利、高EPS的浴火鳳凰
在平台型掃描器廠商轉向數位影像的三大市場區隔後,各市場區隔的特性在轉型廠商之毛利率及獲利表現上表露無遺;以毛利率分析,轉型利基市場底片型掃描器的全譜毛利率最高約為42.5%(2002年公司財測估),商用市場訴求的多功能整合MFP之東友則次之約為34%,而屬於消費型市場之DSC則最低。
資料來源:倍利國際証券經濟研究部整理
若以每股盈餘來看,商用市場MFP之東友以中、高毛利配合大量生產特性最高,2002年公司估為5.27元,而轉型消費性DSC市場的廠商則因低毛利,雖然大量生產但市場競爭者眾侵蝕成長性,EPS約為0.3~1.5元之間;而全譜所處之底片型掃描器利基市場,量小但毛利高,因此全譜自2000年轉型成功後,2001年至今之每股盈餘約穩定維持在3元附近。
全譜將是大廠淡出市場之受益者
以底片型掃瞄器競爭情況分析,由於全譜具有技術與成本之優勢,已建立起一定之進入障礙,且國際大廠亦無意願擴展(如Nikon已決定不再投入研發),俟全譜之高階應用產品推出後,將可進一步包圍整個利基市場。以高階專業用及特殊用的機種可以提供的高毛利來說,雖然量可能會較小,但屆時全譜毛利及每股獲利將能向上再提升並更形穩定,因此全譜自2000年轉型成功以來,業已成為數位影像輸入業之浴火鳳凰。
成本優勢及定價策略成功,成北美最大Film Scanner供應商
全譜以低價的低階機種PF1800打下江山,由於定價處於消費者的接受範圍內,依據研究機構的調查每台150~300美元是Sweet Spot,而PF1800約169~249美元,因此全譜以其成本優勢,90年度全譜單以PF1800便輕易拿下北美近三成的市佔率。91年度全譜陸續開發出具備自動進片、自動對焦等操作便利性之進階產品(PF1800-AFL)及專業用產品(PF3600),並發展數位影像沖印中心用之商用機型(PF1800-LAB),產品線已漸趨完整。
全譜自有品牌產品的定價策略
資料來源:倍利國際証券經濟研究部整理
全譜新產品即將出貨,2003年業績將再成長20%以上
2003年Q1已開發完成Reflecta之ODM特殊機種Autoslide將出貨,Q1底亦將有兼具商業及特殊市場之MF4800等新產品出貨;因此在消費性PF1800奠基及新產品加成的情況下,明年業績至少可成長20%以上,加上2003Q1拉斯維加斯分別有LES、WPPI、PMA等大型展覽,全譜可再Promote其產品,因此2003年業績頗具成長潛力。
全譜產品階段發展與新產品上市的階段成長圖
資料來源:全譜科技,倍利國際證券研究部整理
股本小、籌碼集中的小而美公司
全譜科技股本為2.422億,目前主要投資股東三德集團之總持股約為70%,而經營團隊主要員工約持股7.5%,其他員工則為4.5%,股權集中度極高。外部法人股東主要以育華創投、歐華創投、倫飛電腦等為主,約計持有13%。以上述情況推估,流通在外的其他股權約5%左右,籌碼集中度極高,上櫃後全譜的股價表現應可期待。
投資風險
DSC擴散導致底片數位化觀念興起將提升底片掃瞄器需求
資料來源:倍利國際証券經濟研究部整理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影像數位化的需求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未來的影像直接以數位化方式擷取,另一個則是將過去影像之數位化;因此就整個數位相機對底片掃描器的影
響過程來說,初期數位相機的擴散將有助於提升及教育大眾對影像數位化之觀念,因此底片型掃描器在此一階段將與數位相機處於互補的過程,數位相機的普及將有助於提升底片掃描器的銷售量;隨著數位相機的擴散增加,影像數位化之需求也開始降低,這時數位相機對於底片型掃描器將開始出現部分替代效應,「消費型與商用」之底片型掃描器需求將漸漸下降,但傳統相機留下之珍貴底片或專業用途之底片數位化需求仍在。
DSC對消費性Film Scanner的部分替代效應
以訴求業餘攝影/家庭消費/SOHO族之「消費性市場」與照片沖印店之「商用市場」底片式掃描器而言,其解析度約為420萬畫素(1800 dpi),此為目前DSC之高階機種訴求之解析度(300萬畫素以上);作為一般消費性或是影像編修前之解析度應用已經足夠,而這也約略是人類能夠直接感受精細度差異之臨界點。但底片型掃描器僅消費性市場與DSC未來有較大的重疊性,但是專業性商用市場及特殊利基市場,仍需依賴高解析度為訴求之Film Scanner。
我們推估3百萬畫素以上之數位相機將在2003~2004年才開始大量普及;因此DSC對消費性底片掃描器之影響約至少於「3年」後才會開始短兵相接,而專業用途之產品受影響程度不大,且新興市場的消費型底片掃描器仍是處女地,亦有待業者的開發,整體而言,Film Scanner應用不僅是消費型而已,利基市場仍相當具潛力,因此DSC之影響將使Film Scanner往專業或特殊性等高階市場發展。
公司簡介
全譜之發展歷史
全譜成立於1993年,成立資本額為2000萬元,1999年前主要以平台掃描器之設計製造為主要業務。經歷國內平台掃描器之大量擴廠與殺價競爭,全譜於1999年藉由Olympus之委託設計,正式由平台掃描器轉型跨入數位影像輸入業之利基市場-底片型掃描器(Film Scanner)。在體認公司之核心競爭力在於技術與產品設計後,業務重心轉向利基型市場之底片型掃描器(film scanner)為主(競爭者少,進入障礙高),全譜為目前全球主要底片型掃瞄器之供應廠商(2001年北美總銷售量市佔率26.24%排名第一,其他以美日大廠為主);目前除了以自有品牌切入市場外,並協助美日國際大廠進行中、高價位產品之ODM業務。
全譜在初期以專利技術衍生出之成本優勢切入過去美日影像大廠未著墨之消費性應用市場取得高利潤後,亦體認國際大廠因無法取得此成本優勢,而不願投入過多資源於利基市場之特性,並且採取各種策略以滲透整個利基市場。因此2000年開始的各種委託設計代工服務與自有品牌機種推出,不但因低成本優勢使得營收大幅成長,在2003年之訴求特殊市場機種MF4800推出後,全譜將成為此一市場上唯一擁有完整產品線之主力生產廠商;而利基市場的終極特性-客製化的服務亦開始萌芽(醫療用單價高的Bio-medical機型),全譜無疑將成為底片型掃描器市場的完整解決方案提供者。
全譜公司之發展策略
全譜定位為數位影像輸入業利基市場之底片型掃描器廠商,自1999年轉型後,即透過清楚的策略開始於底片型掃描器市場進行擴張。全譜掌握底片型掃描器之自有ASIC設計、自動進片、自動對焦、光學設計及數位影像處理等核心技術,並透過「產品複製」、「市場複製」及「品牌複製」等三大策略主軸滲透整個底片型掃描器市場。
在「產品複製」方面,主要係透過核心技術能力針對各種不同需求設計不同產品,目前全譜正由「消費性→專業用」跨入「商業用→特殊用」市場。
「市場複製」方面則是透過代理經銷商的增加來擴大產品的曝光度及於各地理區域的銷售量,全譜除新增舊有之歐美代理商外(如北歐等),亦開始開發如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
「品牌複製」方面,由於全譜掌握國際影像大廠對此一利基市場之態度,而以ODM及自有品牌並進,除了自有品牌的較高毛利外也同時能透過核心技術替國際影像大廠之ODM設計代工取得市場上另一部份的經濟增值。
全譜主要轉投資概況
全譜100%轉投資之Pacific Image Electronics,主為服務北美當地經銷商需要,而於1995年所成立之美國子公司(PIE-US),截至目前共投資美金800,000元,共計80,000股。
全譜設立PIE-US之目的主要為蒐集當地市場情報,將貨物銷售給當地大型量販店、3C與攝影器材通路之連鎖店、網路行銷及郵購通路等不同層次之經銷通路,並就近提供相關之售後服務。
PIE-US分別於90年度成功開拓CompUSA,並透過Costco打入北美及加拿大市場,目前主要客戶有全球知名之大型量販店Costco、全美知名之3C通路商CompUSA、影像設備通路商Wynit、北美知名3C產品郵購通路商TigerDirect等。
產業發展趨勢
Film Scanner產品介紹
早期Film Scanner是特別為35mm正、負片而開發的掃描器,較適用於專業用途;舉凡35mm幻燈片和負片,或專業攝影之底片,均可經掃描後轉換成數位資料,儲存於PC系統達到數位化保存之目的。因屬專業人士使用,對解析度及品質要求極高,一般至少在1800 dpi(約400萬畫素)以上,因此技術門檻較高,主要廠商以國際知名大廠居多,如Canon、Nikon及Kodak等。其取像採用CCD透鏡縮小型之取像系統,光源一般採用螢光燈;動作方式是將幻燈片或底片,分別由系統的上方或側面送入系統的底片輸入裝置,該輸入裝置再將此底片由馬達帶動,相對於取像系統作上下移動而達到掃描的效果,因此成像在線性CCD上(與DSC之面型CCD不同);線性CCD再將讀到的類比信號,經ADC(A/D Converter)及ASIC(影像處理)處理後,即可輸出數位影像訊號。
數位影像輸入產業之關聯圖
隨著網際網路與多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於影像、聲音的傳輸需求也開始大幅成長,而整體資訊流程「資訊生產→資訊處理→資訊儲存→資訊傳遞→資訊顯示」中的各個環節亦開始產生質變;如資訊傳遞環節由針對「文字、聲音」的電報電話轉移至包含「文字、聲音、影像」的有線與無線通訊的演變,而位處資訊生產環節關鍵地位的「輸入裝置產業」,亦開始由過去以「文字輸入」為主的鍵盤、滑鼠轉向以「數位影像輸入」為主的掃描器及數位相機。
數位影像輸入產業以平台式掃描器為開端,而隨著對「數位影像輸入」需求的發展,整體數位影像輸入的產業也開始發生變化;就如同其他的產品一般,整個數位影像輸入產業亦開始走向市場區隔化。以目前的發展情形來說,主要包含以「即時影像訴求—大眾化消費市場」為主的數位相機DSC、以「多功能整合訴求—商用市場」為主的多功能事務機MFP,以及全譜公司所處定位以「高解析度應用訴求—利基市場」為主的底片型掃描器Film Scanner。
市場特性分析與產品生命週期比較
數位相機DSC產業生命週期短,大量生產、毛利低
前述由平台掃描器所衍生的數位影像輸入產業三大市場區隔,皆是以整合「機械、光學、電子」為主的技術來提供數位影像輸入之功能,但每個區隔皆因其市場訴求差異而有不同的市場特性與發展。以「即時影像訴求—大眾化消費市場」的數位相機DSC來說,主要技術以光學鏡頭與影像感測器(CCD or CMOS)為主,因定位為大眾化的消費性市場,故毛利率較低;且除為了「規模經濟生產、降低成本」而需大量資本投資外,隨著消費者需求與廠商行為變化亦會出現如同平台掃描器的解析度競爭或光碟機的倍速競爭現象,因此生命週期較短。此外目前發展中的3C整合概念使得許多資訊通訊應用裝置亦開始整合較低階的DSC(如手機用DSC、PC Camera等)產品,未來數位相機仍會朝高階機種邁進。
多功能事務機(MFP)生命週期、毛利率中等,但仍須大量生產
以「多功能整合訴求—商用市場」的MFP來說,因整合印表機、掃描器及傳真機的功能,故定位於商用市場,同樣具有需要「大量生產」的產業特性,因此投資額較大;另因其功能整合之訴求,故相對技術的競爭目前並不著重於更強的單一功能,而是整合程度與使用方便性,故競爭激烈程度相對也會較消費性產品低一點,國內廠商東友、旭麗即是成功的例子。
底片型掃描器影像品質高、毛利高、生命週期長特性
全譜所定位的「高解析度應用訴求—利基市場」的底片型掃描器(Film Scanner)中,主要以對底片、投影片及幻燈片等的高解析度影像數位化為主,相對於MFP與DSC來說,屬於利基性市場,需求的技術包含ASIC的設計、自動機械(對焦、進片)、光學設計及數位影像處理等。
底片型掃描器的高解析度,早已超越人類眼睛的感受,但因影像放大之需求,可應用於將底片、幻燈片及投影片數位化以利儲存編修,並以追求極緻、精確的應用(如業餘攝影或專業攝影工作室等等)及特殊用途應用(如生物醫學應用等等)的高解析度需求為主。
也因此底片掃描器的應用差異僅在於因目標市場的定位差異有所不同,而有不同的解析度應用與掃瞄速度需求市場區隔(例如針對業餘攝影與SOHO族通常以1800 dpi為主打產品,但面臨專業攝影則以更高解析度3600 dpi滿足其需求);而不會有如同平台掃描器與光碟機等以消費性大眾市場為主的解析度或倍數競爭之世代交替與產品價格下跌過程(見Nikon Super Scan8000ED機型Film Scanner歷史價格圖為例),因此Film Scanner產品生命週期較長幾乎完全掌握在生產廠商及品牌廠商手中。
Film Scanner之高解析度數位化影像的訴求,並非現有之數位相機DSC、多功能事務機MFP或平台掃描器所能滿足,加之以影像處理的不可逆性(高解析度可轉化為低解析度,但低解析度影像並無法轉回高解析度),因此形成此一高影像品質、毛利高的利基市場,而此正是全譜科技主要的產業定位。
國內Scanner廠商積極轉型的策略與成果分析
國內Scanner廠商轉型策略
九十年代開始萌芽的數位影像輸入產業係以平台型掃描器為開端,儘管掃描器已成為我國少數能擁有全球性知名品牌的資訊周邊產品(2000年全球市佔率92.18%;MIC統計);但歷經國內廠商大量投入、產能過剩、削價競爭、消化庫存的過程,使得各廠商均面臨大量虧損的困境。在此嚴峻的競爭環境下,廠商亟欲追求轉型,因此繼平台型掃描器發展後,前述之數位影像輸入產業三大區塊也成為最佳轉型方向。
觀察過去平台型掃描器具有大量製造、毛利低的市場特性,而國內廠商轉型的主要方向也均以具有大量製造的商用多功能事務機與消費性之數位相機為主。如同前述MFP與DSC之市場特性均需以大量資本投資建立產能為主,毛利較低、生命週期亦較短,即為明證。目前較具成果的有轉向MFP的東友及旭麗、DSC的鴻友及致伸與OA的虹光,因此Film Scanner領域國內僅全譜盤據市場。
全譜則異於其他平台型掃描器廠商,選擇轉進不以大量製造為主的利基市場—底片型掃描器領域,此一領域相對MFP與DSC而言,量小但毛利高;過去主要生產者為欲提供影像處理完整產品線的國際影像大廠,如Nikon、Minolta、Canon等(惟此一市場占各該公司營收比重均甚低)。此一市場之競爭關鍵主要以技術為主,包含ASIC、光學及機構設計等等,且其高解析、自動對焦、自動進片等功能為過去國內掃描器廠商著墨較少之處,因此進入障礙相對較高。相較MFP與DSC而言,Film Scanner產品生命週期長,且同業進入機會不大;對國際大廠營收獲利的邊際貢獻又低,因此全譜在1999年業務重心轉向後,目前已成為全球之主要底片型掃描器供應廠商(2001年北美總銷量市佔率26.24%排名第一)。
國內Scanner廠商轉型策略
資料來源:倍利國際証券經濟研究部整理
底片掃描器產品之市場區隔
底片型掃描器產品之市場區隔
屬於利基市場的底片型掃描器市場,其使用除因掃瞄標的不同(底片、幻燈片、投影片等等)而必須有一些相對應的改變外,主要仍依掃瞄速度快慢與解析度高低來區分各個應用市場。如前所述,底片型掃描器之解析度相較平台型掃描器高出甚多,但因為利基市場特性故並沒有如同平台掃描器與光碟機等以消費性大眾市場為主的世代交替過程,僅在於因目標市場的定位之差異而有不同的解析度應用與不同掃瞄速度之需求。
以針對業餘攝影與SOHO族的低價消費市場而言,通常以1800 dpi的解析度為主打產品,對掃瞄速度的要求也較低;而面對照片沖印店之商用市場雖然解析度的需求類似,但對掃瞄速度則有較高的需求,價格也較高。若轉向更高階以專業攝影工作室為主的專業應用市場,則必須以更高解析度3600 dpi來滿足其對影像之需求;另為滿足特殊應用市場如醫學等領域的需求,高達4800 dpi之解析度則是廠商必須提供的。
也因此整個底片型掃描器的市場可依掃瞄速度與解析度區分為4大塊,包含低價位的消費用市場、中價位的商用市場、中高價位的專業用市場及高價位的特殊用市場。這四大塊區域構成了底片型掃描器之利基市場,而所有廠商企業亦將在此四大區隔領域中競爭。
底片型掃描器之發展趨勢將由專業化走向消費化,進而帶動市場的高度成長
過去底片型掃描器價格極高,惟全譜以PF1800平民化機種快速掠奪市場,因定價於169~249美元之間,而得以與大廠500~1000美元以上作區隔,大眾接受度相當高,因此短短三年內北美市佔率即達三成。因全譜的低價策略成功,該公司之Film Scanner定位已逐漸成為消費性電子的平民化產品,受惠產業趨勢的變化,全譜未來仍有機會高速成長。
全譜未來將可承接Film Scanner大廠之outsourcing訂單
由於國際大廠偏向高階、高單價產品,大多以專業人士為目標市場,惟其因產品成本且需求量並不足以使國際大廠在Film Scanner產品領域中獲利,部份廠商甚且陷入虧損邊緣;因此大廠對此市場或將採逐漸outsourcing的策略,此為大環境使然,全譜目前因已取得技術及獲市場之肯定,應是未來此趨勢之最大受益者之一。
公司競爭利基與策略
核心競爭優勢—技術與產品設計
全譜與其他平台型掃描器廠商不同,經營團隊體認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研發及產品設計而非平台型掃描器、MFP或DSC之量產能力,因此轉型跨入屬於利基市場的底片型掃描器領域。而支撐公司研發與產品設計優勢的來源,公司具有堅強研發能力的研究發展團隊近10人,平均業界年資約10年,研發能量不在話下,自1999年以來,每年占營收比重達10~25%的研發費用,更是功不可沒。而這些研發經費的投入,陸續於2000年後開花結果,全譜不但擁有自行設計ASIC之能力,國際影像大廠委託代工訂單亦源源不絕;在專利之取得與國際影像大展中屢獲優異之獎項,並獲得以技術與品質要求極高的德國市場訂單,其優異之技術競爭力更可見一斑。
全譜歷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淨額比例 |
單位:千元 |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1~6月 |
研發費用 |
22,067 |
27,339 |
42,536 |
24,522 |
營業淨額 |
86,223 |
169,891 |
296,192 |
209,234 |
比例 |
25.59% |
16.09% |
14.36% |
11.72% |
資料來源:全譜公開說明書 |
- 專利、獎項與國際品牌之委託設計代工是全譜技術水準之最佳肯定
全譜擁有底片型掃描器之核心技術競爭優勢,在專利、獲獎與國際品牌委託代工上表露無遺。全譜之PF1800-AFL系列產品於2002年分獲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中「攝影及影像類別BEST of CES」獎及我國「第五屆傑出光電產品獎」,顯示公司之產品技術已達世界水準。而國際大廠如Olympus及Kodak等之委託設計代工亦顯示全譜之產品品質已深受國際大廠認定。而歷年如「E型接觸型穿透式掃描裝置」及「浮沉式透明片掃描定焦裝置」等產生成本優勢之專利,除了築起其他廠商進入此產業之進入障礙外,也同時是全譜技術與產品設計核心競爭優勢之表現。
以技術及品質要求聞名全球的德國市場,已成為全譜的重要市場,2001年德國銷售比重佔全年營收約20~25%;2002年因美國市場銷售大幅增加,稀釋了德國比重下降到僅佔15%,但銷售值仍增加,預估2003年因ODM新機種出貨,德國比重可回升達30%左右。該產業的特殊性及全譜的競爭力可見一般。
產品滲透—全譜的產品線完備
- 全譜的產品滲透「消費性市場→專業用市場→商業用市場→特殊性市場」
全譜在1999年開始跨入底片型掃描器後,藉由替國際影像大廠之設計代工,累積底片型掃描器之研發經驗與實力,並藉由低成本優勢推出低價平民化之消費性機種,而能於國際影像大廠著重之專業用市場外再開拓另一個發展空間。而在前述底片型掃描器四大市場區隔中,全譜亦以研發與產品設計之核心競爭優勢陸續推出相對應之產品;因此目前全譜於整個底片型掃描器市場之佈局,除有以低價消費市場為主要訴求的低價位PF1800系列機種外;另有可自動進片、自動對焦等操作便利可應用於消費或商用市場之中低價位PF1800-AFL機型,再加上以掃瞄速度更快及符合照片沖印店底片整捲掃瞄功能訴求商用掃瞄市場之中價位PF1800-LAB機型,全譜之消費性與商用市場產品線更加完備。
另外針對攝影工作室/記者等專業攝影工作者,全譜則是以解析度更高之中價位機種PF3600來滿足其對影像品質的進一步需求,亦或是針對專業領域之應用如投影片、幻燈片等開發專業應用之掃瞄器。
至於特殊應用如婚紗攝影與攝影工作室等因應底片格式迥異或甚至部分相關之醫學應用,全譜亦將在2003年開始推出MF4800之高價位機種以滿足其需求;也因此全譜在整體底片型掃描器利基市場之產品佈局將可在2003年完成。配合全譜之自有研發所創造之低成本競爭優勢及國際影像大廠對此領域之淡出態度,全譜將可擁有完整之產品線滲透優勢及高度成長潛力。
除上述產品外,全譜亦有接受相關研究室之委託設計,開始進入生物醫學之影像掃瞄領域,惟其銷售量將相對較低,但單價將比前述之高價位機種MF4800高出數倍,故對將來營收及獲利將是另一個動力來源。所以2003年是全譜產品線佈局完備後的收割年度,其營運績效值得期待。
全譜自有品牌機種的訴求及市場分佈 |
|
機型 |
光學解析度 |
掃瞄速度 |
其他功能 |
訴求市場 |
全譜自有品牌 |
PF1800 |
1800 dpi |
55sec |
手動正片及負片掃瞄
小型化、USB隨插即用 |
消費性大眾
業餘攝影 |
PF1800AFL |
1800 dpi |
24sec |
自動進片、自動對焦
USB/IEEE1394雙介面
14/16 bit A/D |
消費性大眾
業餘攝影
照片沖印店 |
PF1800LAB |
1800 dpi |
21sec |
自動進片、自動對焦、For Mini LAB
IEEE1394高速介面
High speed full roll film scan |
照片沖印店 |
PF3600 |
3600 dpi |
46sec |
自動進片、自動對焦
USB/IEEE1394雙介面
14/16 bit A/D |
影像設計家
專業攝影
攝影工作室 |
MF4800 |
4800 dpi |
NA |
自動進片、自動對焦
支援最大4’’*6’’掃瞄區域
支援各類型底片
LED光源 |
特殊用市場
專業攝影/婚紗
牙醫用X光 |
Bio-medical |
客製化設計(超高單價) |
生物醫學用 |
資料來源:倍利國際証券經濟研究部整理 |
區域市場滲透—以北美、西歐為基點再向新興市場擴散
目前全譜在美國設立子公司負責與北美經銷商間之聯絡服務事宜,2002年美國營業額已竄升到佔全譜營收四成以上,美國市場亦逐漸加溫,在歐洲已從英國、德國市場外擴到荷、比、盧、法國等先進國家。整體而言,歐美先進國家銷售額佔90%左右,可見歐美國家目前仍是全譜的主戰場,而其他如亞洲之中國大陸、印度等尚未進行開發之市場將是全譜未來營收與獲利提升的另一重點。
全譜銷售額區域分佈 |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金額 |
% |
金額 |
% |
金額 |
% |
外銷 |
美洲 |
16,585 |
19.46% |
67,231 |
39.57% |
115,294 |
38.93% |
歐洲 |
37,871 |
44.43% |
89,062 |
52.42% |
156,632 |
52.88% |
亞洲 |
10,123 |
11.87% |
2,239 |
1.32% |
18,469 |
6.24% |
其他 |
13,874 |
16.28% |
7,345 |
4.33% |
5,134 |
1.73% |
小計 |
78,453 |
92.04% |
165,877 |
97.64% |
295,529 |
99.78% |
內銷 |
6,787 |
7.96% |
4,014 |
2.36% |
663 |
0.22% |
總計 |
85,240 |
100% |
169,891 |
100% |
296,192 |
100% |
資料來源:全譜公開說明書 |
目前全譜之營收主要來自於北美與西歐之英、德、法、荷比盧等,在北美主要透過全譜之子公司PIE-US與當地之重要經銷商進行聯絡與服務銷售;惟因介於消費性電子與資訊產品之底片型特性,其經銷商範圍亦涵蓋著名之傳統資訊通路、攝影通路及新興之郵購通路與網路銷售通路經銷商等,如Costco、CompUSA、Wynit、TigerDirect。在北美之外的銷售則是透過全譜直接與當地之經銷商進行接觸,其範圍亦包括各國家地理區域之重要資訊、攝影、郵購及網路通路經銷商,如德國重要影像產品供應商Reflecta(德國投影機第一品牌)及與郵購OTTO合作之Mediax等知名廠商。
全譜除了在建立通路策略上除持續提供全產品線之服務外,亦將北美及西歐之成功經驗開始在其他國家地理區域擴散;例如已開始拓展之中國大陸通路(北大方正)、印度婚紗/攝影通路(Monarch)及北歐-丹麥之通路,相信這將是另一個未來支持全譜營收與獲利成長的關鍵動力。
2002年前三季全譜及子公司PIE-US重要銷售客戶國籍分佈
資料來源:全譜公開說明書,倍利國際証券經濟研究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