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聯強國際為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高科技通路商,銷售的產品橫跨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元組件四大領域。營運據點遍佈全球26個國家與地區、141個城市,形成以亞太為主軸,美洲、印度兩翼為輔的全球通路佈局。
聯強自1997年起跨足海外市場,於2004年中國地區營收已超越台灣成為第一大營收來源。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成長,對資訊產品需求亦大幅增加,未來聯強營運動能仍依賴中國市場而成長,而中國手機市場佈局為聯強2008及2009年營運成長觀察重心。
根據研究機構賽迪顧問統計,中國2007年手機銷售約1.47億支,2008年成長至1.89億支,聯強於2H07取得NOKIA手機經銷權,2007年及1H08營收貢獻分別為7億元及32億元。由於目前代理手機款式仍少、而聯強相較於中國其他NOKIA手機經銷商具有付款期限長及後勤維修能力,未來隨著聯強代理款式持續增加,一線手機通路商可望增加採購聯強所代理的NOKIA手機,IBTS預估其對2008年及2009年營收貢獻分別達100億元及150億元。
除中國手機營收貢獻可望增加,原有中國市場的資訊產品銷售在代理產品線進一步拓展、企業用IT設備市場銷售進一步成長, IBTS預估聯強2009年合併營收為2,464.25億元,YoY+25.77%,稅後淨利預估為61.92億元,YoY+43.10%,EPS5.14元。
投資建議:由於聯強相較中國同質性廠商PER未明顯低估、且近期台灣中概股市場評價呈現滑落,建議於2009年PER 12~15X「區間操作」。
一、公司簡介
聯強國際(Synnex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集團是亞太地區最大的3C專業通路商,針對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提供整合型服務。聯強國際集團的營運據點,涵蓋台灣、中國大陸、港澳、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及地區,並投資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印度等國家,營運據點遍佈全球26個國家與地區、141個城市,形成以亞太為主軸,美洲、印度兩翼為輔的全球通路佈局。
聯強國際為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高科技通路商,銷售的產品橫跨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元組件四大領域,提供客戶多品牌、多產品與一次購足的便利。目前聯強國際集團銷售全球超過250個領導品牌,包括Intel、Microsoft、IBM、HP、Seagate、Nokia、Motorola、Sony Ericsson、等, 產品品項高達七千項。聯強國際集團深耕通路領域達30年,發展出銷售、通路、維修三合一的獨特經營模式。多年來致力於拓展多元化的產品及市場,研發通路管理的核心關鍵技術,建立整合配售、物流、維修的通路運作系統。
圖一:聯強國際營運版圖

資料來源:聯強
二、經營沿革
聯強國際的經營團隊,從引進台灣第一顆Intel微處理器(1974年),即深耕於高科技產品代理與通路經營,並見證了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的發軔與蓬勃成長。三十餘年來,聯強國際從早年積極推廣微處理器的技術應用,支援國內資訊產業的研發與製造,1990年代更陸續切入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等產品經營,使產品線更加完整,提供客戶「多領域、多產品、多品牌」的一站購足服務。
早在1986年,聯強國際即成立MIS部門展開電腦化,自此便成為聯強供應鏈運作的堅實後盾(並於1991年即榮獲資策會「第一屆傑出資訊應用獎」)。而自1990年代即積極籌建的運籌中心,便使聯強足以建構集「銷售、配送、維修」三合一的獨特經營模式,奠定了作為「針對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提供整合型服務的專業通路商」的堅實實力。1997年開始,聯強更將在台灣建立的整合型服務模式經驗,逐步複製到海外;使聯強國際躋身為以亞太為主軸(台灣、大陸、香港、澳洲、泰國),北美、印度為兩翼的高科技通路集團。
圖二:經營核心

資料來源:聯強
三、經營理念
聯強的企業標誌可分為兩部分,上半部的「M」 象徵科技的橋樑,兩邊分別連結製造商與經銷商,象徵聯強通路商的角色,同時這也代表聯強的業務部門。下半部的「W」則是橋墩,透過橋下的水紋與波浪區分為三層,第一層最接近橋樑,代表產品規劃、市場行銷與技術服務三大組織功能,由其直接支援業務人員,達成業務目標;其次則是資材與財務管理部門;最底下則是聯強的資訊管理系統(MIS)與人力資源(HRM),象徵聯強的一切運作均以這兩者為基礎。
這個企業標誌非常精確的表達出聯強的經營管理理念,通路的本質在扮演原廠與客戶之間的橋樑,而業務的運作則必須依靠其他各部門的支撐。聯強建立矩陣式功能組織的團隊合作與專業化授權分工的管理模式,以奠定科技橋樑的強固基石。
圖三:經營理念

資料來源:聯強
四、近期營運概況與未來營運展望
聯強營運成長動能來自中國市場
聯強自1997年起跨足海外市場,於2004年中國地區營收已超越台灣成為第一大營收來源。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成長,對資訊產品需求亦大幅增加,未來聯強營運動能仍依賴中國市場而成長。
聯強合併營收由2004年的1,342億元成長至2007年的1,710億元,同期間稅後淨利亦由24.72億元擴大至38.75億元,其經營Know-How(MIS系統、物流系統完整及財務控管)持續發揮,費用率表現遠低於競爭同業,在2H07再加入中國區NOKIA手機銷售,為未來營運增添成長動能。
圖四:聯強2004~2007年營收及每股盈餘變化

資料來源:聯強
圖五:2007年聯強地區別營收比重

資料來源:聯強
2007年合併營收依產品別來看,資訊產品營收1,244億元,YoY+25%,成長動能來自NB、LCD螢幕、伺服器等產品線的擴增;通訊產品營收167億元,YoY-17%,因結束與中華電信的合作關係;IC元件及其他收入營收298億元,YoY+32%,成長動能來自NB、智慧型手機、GPS等相關IC元件的客戶需求增加。
圖六:2007年聯強產品別營收比重

資料來源:聯強
聯強擴展中國手機業務的競爭優勢
大陸手機潛在用戶數約8億,目前使用手機人數約5億,且二級城市手機使用率低於25%,手機市場成長性佳。大陸手機補貼政策仍不流行,而台灣手機補貼率70%、香港80%、美國更高達90%,中國移動目前手機補貼率僅約10%;未來隨著中國提高手機補貼率,可望快速提升品牌手機市佔率。聯強09/2007開始與Nokia合作,以Nokia在大陸原有的5,000家手機經銷客戶為跳板,搶攻大陸手機市場。
聯強擴展中國手機業務的競爭優勢,說明如下
1.藉由與手機大廠Nokia簽約合作,可利用Nokia在大陸原有的5,000家直接經銷客戶(major account)當作聯強大舉進軍大陸手機市場的跳板,可以快速且有效地切入大陸手機市場。
2.在台灣取得資金成本約2%,而在大陸取得資金成本約6%,所以聯強能比大陸競爭對手取得更低成本的資金,大陸廠商都是以現金交易,聯強卻能憑藉較低的資金成本而給予經銷商更長的付款期限,因此經銷商更願意多多銷售聯強所代理的手機。
3.聯強原本在大陸就有建置IT產品的物流系統,也已經遍佈在356個城市,所以在配送手機部分,可以使用原本的物流資源,2007年聯強在大陸物流已經可以配送到356個城市,為了提高物流效率,將會在大陸陸續成立發貨倉庫。
2008年營運概況
聯強1H08合併營收為928.29億元,YoY+17.71%,稅後淨利為19.41億元,以除權後股本120.4億元估算,EPS為1.61元。
展望3Q08,受惠於中國四川地震需求遞延及手機、NB出貨成長強勁,聯強07/2008合併營收為167.27億元,MoM+7.8%,2H08進入電子產品銷售旺季,營運動能將進一步走高,IBTS預估聯強3Q08合併營收為521億元,MoM+15.01%,稅後淨利預估為12.81億元,EPS1.06元。
根據研究機構賽迪顧問統計,中國2007年手機銷售約1.47億支,2008年維持成長至1.89億支,聯強於2H07取得NOKIA經銷權,1H08貢獻營收為32億元,預期代理款式2H08逐步增加下,預估2008年營收挹注達100億元,較2007年約7億元營收呈現大幅跳升,且4Q08將新增澳洲XBOX獨家代理業務,營收可進一步成長。IBTS預估聯強2008年合併營收1,959.40億元,YoY+14.56%,稅後淨利43.27億元,YoY+11.66%,EPS3.59元。
2009年營運展望
聯強2007年代理NOKIA手機於中國市場銷售營收貢獻約7億元,IBTS預估2008年在中國銷售NOKIA手機營收貢獻將可達100億元,且聯強相較於中國其他NOKIA手機經銷商具有付款期限長及後勤維修能力,未來隨著聯強代理款式持續增加,一線手機通路商可望增加採購聯強所代理的NOKIA手機。
由於聯強代理NOKIA手機款式仍少(1H08約4款機種)、營收基期亦不高,IBTS預估2009年NOKIA手機代理營收將達150億元,YoY+50%,毛利率亦可逐漸回升至6~8%業界手機代理的水準,有利整體毛利率改善。
除中國手機營收貢獻可望增加,原有中國市場的資訊產品銷售在代理產品線進一步拓展、企業用IT設備市場銷售進一步成長,IBTS預估聯強2009年合併營收為2,464.25億元,YoY+25.77%,稅後淨利預估為61.92億元,YoY+43.10%,EPS5.14元。
聯強營運預估表(單位:百萬元/元)

資料來源:IBTS
圖七:PER走勢圖

資料來源:IBTS彙製
投資評等說明
評等 |
隱含報酬率空間 |
強力買進 |
> 50% |
買進 |
30%~50% |
區間操作 |
預期股價波動區間 < 30% |
觀望 |
- 建議降低持股
- 近期股價將呈持平走勢
- 無法由基本面給予合理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