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近來網際網路Internet普及,頻寬需求量急遽增加,造就了國內光通訊產業廣闊之成長空間,尤其在國內固網開放後,因應光纖網路之綿密架設,光通訊主、被動元件之龐大需求將引發可觀商機。因此,光通訊產業已被視為21世紀之明星產業。
若以市場需求角度觀察,根據PIDA評估2000年全球光通訊市場值達400億美元,至2003年則將提昇至800億美元。而就國內市場方面,依工研院光電所調查統計,1999年國內光通訊產業產值約2.16億美元,預計2000年可達3.2億美元,相較於去年約有40%之成長,若依全球市場趨勢來看,未來前景可期。
表一、全球光通訊被動元件市場
單位:百萬美元
Item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Connector連接器 |
510 |
680 |
850 |
1020 |
1280 |
WDM Coupler |
68 |
112 |
185 |
245 |
325 |
Coupler耦合器 |
330 |
390 |
460 |
540 |
640 |
Isolator隔絕器 |
210 |
300 |
340 |
430 |
510 |
Attenuator衰減器 |
25 |
30 |
37 |
45 |
56 |
Total |
1143 |
1512 |
1872 |
2280 |
2811 |
由<表一>可知,1999年全球光被動零組件市場總產值已達15億美元,單項產品中又以光纖連接器產值最大,佔了整體光被動零組件之45%,其次即是光纖耦合器以及光隔絕器,預計至2002年全球光被動零組件可望成長至28億美元,年複合平均成長率CAGR為25%。
貳、光通訊被動元件為國內廠商之契機
在整體光通訊產業之產品分類架構中,主要分為光纖、光纜、光主動元件、光被動元件以及傳輸設備等5大類。其中,由於光纖原材料、光主動元件以及高階傳輸設備產業,資金與技術進入門檻極高,加上國內廠商起步較晚,若欲切入,困難度相當高。以光纖原材料而言,目前全球市場幾乎是由Corning、Lucent、Alcatel等3家廠商所包辦,而在高階光傳輸設備部分,受限於各國電信法規限制、資本密集需求,以及品質穩定優先於價格競爭之特性,亦導致產業集中度高,全球前4大製造商即擁有超過80%之市場佔有率。
另外,光主動元件相較於被動元件,雖然其附加價值較高,但投資金額亦相對龐大,且國內廠商在關鍵零組件上均仰賴進口,牽制成本,加上技術自主性也不高,因此目前國內廠商生產以組裝加工為多,發展上亦頗多障礙。
因此,綜合以上所述,以整體光通訊產業來觀察光被動元件,特別適合台灣發展,最重要原因在於光被動元件相較於主動元件或其他傳輸設備而言,進入障礙較低,另外產品趨向於大量以及多樣性,適合以量產能力相較於國外大廠較強之國內廠商生產。而且,由於零組件製造之人工比重偏高,為節省成本,世界通訊大廠近來有轉至亞太地區生產之趨勢,使國內廠商接單優勢增加。
預計自明年起,短距離以及區域網路LAN之需求將逐漸顯現,尤其區域光纖網路未來成長潛力更大。因此,國內廠商可把握都會網路MAN以及區域網路LAN之光被動零組件商機。另外,更重要的是區域網路亦將脫離長距離LONG
HAUL之寡占市場姿態,價格必須大為降低,也因此可望帶動許多地區性中小型公司發展。
參、光通訊被動元件產品分類簡介
光通訊被動零組件之產品種類相當多,其中以光連接器Connector、耦合器Coupler以及隔絕器Isolator之市場較大,約佔整體光被動元件市場之80%,其他元件則包括光衰減器Attenuator、光塞取多工機OADM(Optical
Add-Drop Mux)以及光開關Switch等等。目前國內已投入或準備投入生產光通訊被動零組件之廠商,如<表二>所示。
表二、國內光通訊被動零組件廠商
產 品 |
廠 商 |
光連接器 |
台精、上詮、元彰、百訊、政洲、嘉太 |
光耦合器、分歧器、衰減器 |
蒲朗克、冠西電、光炬、卓智、逢源、光微、偉智、元彰、環科 |
套管(連接器之關鍵零組件) |
大陶精密、新巨、建通、普迪 |
以下,即針對主要之光被動零組件作一簡介。
光連接器Connector:
圖一、光纖連接器簡圖
光連接器是一種裝在光纖終端之機械裝置,如<圖一>所示,可重複用來作光路徑之接續。一般依所要接續光纖之種類,可區分為單模光纖連接器與多模光纖連接器,目前則以單模產品為主。另外,為配合永久性以及半永久性之光纖接續之需求,可利用光機械式接合器及機械融接方式進行光纖接續,若以應用層面來看,光機械式為主流。而所謂光纖跳接線PatchCord,則是在一條光纖之兩端裝上連接器而可作為光路徑跳接之用。
光連接器之品質好壞主要由插入損失Insertion
Loss來決定。當纖核相對於套管Ferrule沒有同心圓時是插入損失之主要原因。因此,纖核與套管間之對準是非常重要。以目前產業技術及趨勢,由於陶瓷Ceramic套管能提供較佳之品質,其光纖穿透精準度高,同時溫度效應及機械特性佳,因此一般多採用圓柱型陶瓷套管作為光纖之對準。
由於光連接器為國內光被動元件廠商少數能量產銷往國外之產品,也是各家競爭主力產品之一,但是較關鍵之零組件如套管Ferrule,需自日本進口,貨源以及成本受牽制,同時投入廠商數量過多,因此該產品利潤相當少。不過,國內目前已有大陶精密較具量產Ferrule之能力。
而隨著光纖網路之架構,積極朝FTTD(Fiber to the
desk)目標進行,光纖連接器一直朝低損失、小型化以及安裝容易之方向發展,即所謂SFF(Small Form
Factor)。全球相關光連接器之製造廠商主要分為3大族群,分別以AMP為首之MT-RJ、以3M為首之VF-45以及以Lucent為首之LC型。而由於產品各有優缺點,目前尚未有制式規格出現,因此各具一方,待市場做最後取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VF-45型光連接器因不需Ferrule而備受矚目。
圖二、MT-RJ(L)與VF-45(R)示意圖
光耦合器Coupler:
有時又稱為分歧器Splitter,是用來將光訊號從一條光纖中分至多條光纖中之元件,如<圖二>所示,90%/10%為光波切分比例。依型態,如<表三>所示,光纖耦合器可分為雙分支、樹狀/星狀以及分波多工,目前使用重心亦由雙分支轉移至樹狀/星狀以及分波多工,以大幅提昇系統之通訊容量。
圖三、1×2光纖耦合器簡圖

表三、光纖耦合器之組態與製作方法
分類方式 |
光纖耦合器 |
組態
|
標準耦合器,1(2)*2 |
星狀耦合器,4*4,8*8,N*N |
樹狀耦合器,1*4,1*8,1*N |
製造方法 |
傳統光學 |
熔接式 |
平面波導式 |
光纖之製作方式有熔接式Fusing、傳統光學Bulk Optics、以及光波導式Wave
Guide等3種,其中熔接式光纖耦合器約佔有9成之市佔率,國內廠商亦以此方法為主流。簡單來說,熔接式是將兩條光纖併在一起熔融拉伸,使纖核因聚合力而結合在一起,以達成光耦合作用。由於損耗小、耦合比控制精度高、溫度特性好、尺寸小,因此生產效率高、成本低。而此種製作,一般是在所謂工作站上進行,切分比例亦可由製程參數來控制。
由於光纖耦合器之技術層次於光被動零組件中相對較高,因此毛利亦較佳,約達30%。不過以目前國內融結機缺貨情形看來,對於欲投入之廠商即為一大進入障礙。
光隔離器Isolator:
光纖傳輸系統中,有時要求只允許一個方向之光波能夠傳輸,此時就需要光隔離器來阻止反射回波信號。它在一般以半導體雷射LD為光源之傳輸系統裡,可防止反射光、散射光回射進入LD內而影響系統之穩定度。
圖四、光隔絕器之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如<圖三>所示。當信號光正向入射時,經起偏器成為線性偏振光,再經法拉第旋磁介質,使其偏振方向相對於外磁場H方向由旋轉45度,恰好與檢偏器偏振方向一致,以通過檢偏器而射出。當光反向輸入時,通過檢偏器後之偏振方向與檢偏器之偏振方向是一致的,再經旋磁介質時,其偏振方向右旋45度,使得反向光之偏振方向與起偏器之偏振方向垂直,因而產生隔離效果。
光隔離器是一兩端開口之被動元件,目前主要應用於光發射模組、光放大器,以及高速率傳輸系統中以降低雜訊。國內廠商在光隔離器方面之技術,處於起步階段,有自己研發之產品,但是所有零件均為進口,因此技術層次只在組裝。
光衰減器Attenuator:
光衰減器一般用來測量系統之靈敏度,或平衡傳輸光分路之光功率大小等,依其使用方式分類,光衰減器有固定式、階段可變式與連續可變式3種。固定式光衰減器構造較為簡單,通常是用GRIN
Lens作為元件,再用光學吸收玻璃作為衰減片而構成小型包裝式器件;階段可變式一般是在平行光路中插入多窗口衰減片轉盤,透過旋轉換檔而改變光之衰減量;連續可變式光衰減器有多種形式,利用連續變化之減光薄膜,或利用聲光元件在高頻電信號驅動下產生Bragg反射效應,因而使光束偏轉導致連續之光功率衰減。<圖四>所示,為階段式光衰減器簡圖。
圖五、階段式光衰減器簡圖

光衰減器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光通訊領域,在被動元件中,其產量僅次於連接器、耦合器。而國內廠商所生產之衰減器多為固定型之衰減器。
光塞取多工器OADM:
光塞取多工器之功能,將某一特定波長從主幹線擷取下來至區域光纖網路系統,同時,區域網路又將同一波長但不同訊號意義之光訊號送入主幹線上。擷取下來之光訊號與上載之光訊號雖然是同一波長,但二者所代表之訊號意義是截然不同,一是主幹線訊號,一是區域訊號。也正因為同時均採用相同波長之光波,所以光塞取器對於波長串音現象之要求相當嚴格,不可使區域網路之上載光訊號又回到區域網路中,同時下載之光訊號必須完全從主幹線取下,以避免與上載之光訊號重疊。
圖六、光濾波式(L)vs.光纖光柵式(R)

目前較成熟之製作技術方式為光濾波式與光纖光柵式,如<圖五>所示。其中,光纖光柵式為配合旋光器結構,由於旋光器價格目前還相當高,製作成本並不低廉,但結構與商品組裝最為容易。另外,由於光纖光柵方式之技術必須搭配溫度補償之組裝技術,而光學濾波片方式則沒有溫度補償之組裝問題,但是生產成本高。
肆、國內廠商概況
蒲朗克
蒲朗克之主力產品為光耦合器、WDM(1310/1550nm)(80%)以及跳接線(20%),主要原料-光纖,採購自美國Corning公司,而非來自國內廠商,主要原因為Corning產品之品質以及貨源穩定,藉以降低外界因素影響蒲朗克之產能,尤其在以品質第一、價格次之的現今光通訊元件產業市場來說。
目前蒲朗克之產品銷售市場以外銷為主,尤以美國(50﹪)為最大宗,除了因美國在光纖網路架構進度相較於其他地區較為領先,市場需求提早顯現之外,對於蒲朗克在國際市場知名度欲藉由美國市場而提昇,更是主要考量。
以蒲朗克目前之營運狀況、產品品質以及接單能力,均無問題,主要限制在於目前產能多寡,進而影響營收。公司目前雖然積極計劃擴廠,但是廠房土地、機器設備以及人力資源之取得,均需要時間。若以融結法製造光耦合器以及WDM之燒結機設備來說,蒲朗克主要採購自日本以及國內廠商光紅光電,但是由於市場需求熱度未減,機台設備購得不易,以目前狀況,公司下訂單至取得機台,平均約需3個月之時間,時效上稍嫌緩慢。不過,增加製程設備仍是擴充產能之唯一路徑,因此蒲朗克計劃未來擴充燒結機設備至12台,以生產WDM以及光耦合器為主,以因應未來龐大之市場需求,把握商機。
蒲朗克計劃於未來2~3年內,除了積極提昇國內廠之產能外,大陸廠量產成功亦為公司營運重點。主要考量之因素為,由於蒲朗克產品均偏向用戶端,因此,光纖之舖設進度即決定了市場需求之時機,而且大陸光纖網路架構之舖設進度相較於台灣以及日本為快,潛在市場需求之商機無限。在產品研發方面,將以DWDM高密度分波多工器之製作以及光被動元件製造設備為主要方向。
大陶精密
由於光纖已成為通訊事業主流,在整體光通訊產業架構下,台灣以生產光被動元件為較具優勢之角度切入,其中更以光連接器Connector與耦合器Coupler為主力產品。基本上,國內廠商在不同型式光纖連接器之生產方面都已無太大障礙,而且光連接器中之Ferrule與素材也有大陶精密率先第一家投入生產。
依據大陶精密估計,隨著光通訊產業之發展,未來2年陶瓷套管之需求仍將呈現供不應求之短缺情況,廠商供給面之量產平均年成長率約35%~40%,而訂單客戶需求面之平均年成長率約為50%,相差約13%。此短缺情形之改善,唯有等待更多廠商投入此領域。
大陶精密本身在Ferrule製程中,以研磨製程為主,採機器組裝自動化生產,所需之材料採外包制,製造設備亦由國外廠商提供。相較於其他廠商像日本,以人工為主,大陶精密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未來大陶精密若以此製程經驗移至大陸增設廠房,人工成本下降幅度更大,營收成長將更明顯。目前台灣廠製程良率約90%,高於世界之平均水準,具有相對之品質與成本競爭優勢。目前大陶精密訂單來源以及市場分佈,國內約佔70%,國外佔30%。其實,公司本身最大獲利限制並非訂單多寡,而是公司本身之量產能力。
大陶精密目前生產地點以台灣為主,平均月產量為100萬顆單模光纖用陶瓷套管,平均每顆單價為1.4~2.5美元,公司預計至2001年底,國內廠房擴充生產線後,平均月產量可提升至400萬顆。另外,在大陸方面,深圳廠預計明年底平均月產量將可達300萬顆,平均每顆單價為1.2~1.4美元。不過,大陶精密未來主力產品仍以台灣廠所生產之高單價2.5美元Ferrule為主。大陶精密保守預估,至今年底營收約600萬美元,2001年經產能提昇後,在預期短缺情形持續下,應可達2000~2500萬美元,營收將大幅成長3.5倍。
建通精密
建通精密計劃量產光纖連接器之關鍵零組件陶瓷套管Ferrule。建通建通建通建通係於今年3月與瑞士廠商簽訂技轉合約,投資6000萬元生產陶瓷套管,總投資規模約1億元,第一階段之機器設備預計今年底進廠安裝,2001年第一季量產,年產量可達350萬個,預估未來每年可挹注營收約1.5
~ 2億元。
製程所需之陶瓷粉原材料,建通主要由美國採購初胚,投入後段研磨加工,並非由原始陶瓷粉之射出成型開始,因此,未來出貨還需寄望初胚廠能穩定出貨。
新巨
1999年起,即開始量產光纖連接器之相關元件陶瓷套筒Sleeve,所佔比重甚小,預計今年產能約51萬個,月營收貢獻約100萬元。而新巨為擴增產能,預計今年11月在新店民權廠加裝生產設備,除擴充產能外,另將生產技術層次更高之陶瓷套管Ferrule,使明年Ferrule以及Sleeve之產能可望倍增。
鴻海精密
鴻海之「鳳凰計劃」將集資30億美元投資或併購與光纖通訊相關之國內外企業,今年則預計先投入5億美元。公司本身亦表示,由於全球網路以及通訊產業高度成長,預估「鳳凰計劃」之整體獲利將高於資本額10~20倍。以鴻海如此之規模以及企圖心切入光通訊市場,相信將對國內相關廠商造成不小之衝擊。
環隆科技
環科積極投入光通訊零組件市場,已完成佈局規劃,在生產技術部門方面,現階段規劃先由其轉投資之凱裕科技開始進行試產,在技術來源部分,主要係由環科持股15%之美國Lightel公司提供凱裕科技相關之光纖被動元件之生產技術。凱裕科技初期將斥資九千萬元進行技轉以及購買15台機台,作為生產光耦合器以及WDM之用,預估明年元月起可量產,初期年產量可達二十萬個光纖耦合器,在良率90%情形下,會有35%以上之毛利。
另外,凱裕在台灣試產成功後,環科亦將在大陸購置30台機台,預計未來兩地同步生產後,獲利乘數效果將可倍增。不過,在凱裕科技生產成功後,會將光纖被動元件部分移回環科生產,凱裕未來則尋求與Lucent合作,將主攻光主動元件以及DWDM,以求專業分工。
錸德科技
錸德跨入光通訊領域,轉投資旺錸科技,鎖定光纖絲、光纖光纜、光纖預型體以及陶瓷元件,預計2001年開始生產。主要考量國內非常欠缺光纖上游原材料之產業層級,現今只有卓越及信越光纖身處光纖抽絲之領域,全球大多數之光纖需求都以Corning以及Fujikura為主要供應來源,此原料市場將成為光纖通訊領域中發展空間較大之一環。
不過,以光通訊產業之特性,品質方為競爭要素,亦是旺錸科技必須首先突破之目標。錸德表示,目前廠房與機器設備已陸續就定位,旺錸科技預定十二月開始進行光纖抽絲的量產動作。
台達電
就台達電與蒲朗克之合併計劃,整個購併計劃將分為包銷、技轉以及合併三階段,目前兩家廠商已簽妥包銷以及技轉協定,而合併金額則尚未底定。對於包銷協定中提到,台達電必須於1年內負責銷售蒲朗克36萬個光連接器以及跳接線,15萬個光耦合器以及WDM,合計約為1.5~1.8億元之銷售業務,之後即進入技轉階段。不過,雙方亦同意若台達電負責包銷數量能提早完成,即可進入技轉。以目前全球光通訊被動元件市場需求持續攀升之現象看來,預計台達電之包銷業務應可於今年底完成而進入技術移轉,對於台達電在光通訊元件之量產腳步以及競爭力提昇,助益甚大。對於蒲朗克來說,合併後可藉由台達電在國際市場之知名度來協助其產品順利銷售。此外,蒲朗克亦希望藉由台達電來獲取國外大廠之DWDM元件之技術轉移。
東台精機
目前國內製作光耦合器之燒結機幾乎均是進口產品,而由於光被動元件市場熱絡,耦合器燒結機呈現缺貨狀態,東台精機已於8月底正式與工研院光電所簽訂技轉合約後,將成為國內少數具有生產燒結機能力之製造商。在市場供不應求之情況下,未來獲利可期。若以每部5萬美元計算,東台預估明年此單一產品之營收貢獻可望達6億元。
另外,錄海精機亦宣佈已完成光纖耦合機之雛形與測試階段,將來除了供應生產設備外,同時提供製程技術服務,幫助廠商快速投入量產,爭取商場先機。
伍、強大競爭對手,中國大陸
依照相關廠商指出,中國大陸在光纖通訊產業技術,由於起步較早,至少領先台灣5年以上,不僅生產規模、技術層與人才培養領先國內,且產業實力由上游材料至系統組裝,已有完整基礎,而國內光通訊產業在缺乏基礎建設下,以整體產業發展來看,大陸將是台灣最大之潛在競爭壓力。
不過,以台灣在PC時代所累積之國際化經營實力與量產之成本優勢,若從市場經營或生產據點角度思考,在全球光纖產業一片看好之情形下,台灣所將扮演之分工角色應不會缺席,而這也是台灣業者之絕佳機會。另外,國內廠商仍較大陸具有生產品質之可靠度,亦有全球眼光,與國際間之聯繫亦較大陸為佳,除此之外,相較於大陸之強大競爭,台灣另一優勢為製程管理能力,尤其對於光通訊產品之品質而言。因此,綜上所述,未來誰將勝出,尚難定奪。
陸、建議廠商未來營運模式(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由於光通訊元件之品質要求甚高,廠商普遍都在台灣生產利潤較高之元件,而將產品走向大量生產之低毛利產品外移大陸之計劃。因此,像鴻海在矽谷籌設研發中心、大陸設生產基地之方式,可望成為台灣發展光通訊產業之鐵三角。不僅如此,大陸未來龐大之電信市場潛力,商機無限,及早在大陸佈局,就近市場,也是廠商選擇大陸設廠之另一因素。
就國內廠商現況來說,跨足光通訊被動元件之廠商,多數仍屬於資本額在10億元以下且尚未上市櫃之中小型公司,若能與國際大廠JDSU、E-
Tek或Lucent結盟,在資源運用上將有加乘效果。以研發來說,投入資金比例可相對降低,而且人員訓練可有效縮短學習曲線,讓資源做極大化之應用,亦不失為一雙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