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業為我國的關鍵基礎工業之一為供應電子電器資訊通訊建築業界的重要產品,自民國39年以來己發展相當完備,屬成熟型產業,而整個應用體系可分為發、輸、配、用電及訊號傳輸等五層次,而根據經濟部之分類我國電線電纜主要則可分為裸線、漆包線、電子、電力用電纜(電力用電線、超高壓電力用電纜、匯流排電力用電纜、一般電力用電纜)及通訊用電線電纜等五種主要產品:
產品 |
主要原料 |
銅料占製造成本 |
產業結構 |
主要產品 |
應用領域 |
裸銅線 |
電解銅板(銅錠、純銅) |
95 |
原料及設備投入資本額大,進入障礙高 |
裸銅線、硬銅線、裸銅絞線、無氧銅線 |
其他線纜產品的上游材料 |
漆包線 |
銅導體、各種絕緣料 |
75-95 |
原料及設備投入資本額大,進入障礙高 |
媒漆包線、尼龍雙被覆漆包線、平角銅漆包線、消磁線圈 |
供應製造家電與電機產品的馬達、發電機、變電器之線圈用 |
電子 |
裸銅線、PVC |
70 |
小廠林立,競爭激烈 |
分成電腦線、PVC花線、同軸電線、電源線、排線 |
供電子、家電及資訊產品的接線和號傳輸用 |
電力電纜 |
裸銅線、PE、電力接續材料 |
75-80 |
|
塑膠電力電纜、交連PE之中、低、高壓及超高壓產品 |
供電力系統傳輸之用 |
通訊電纜 |
裸銅線、PE、PVC、積層鋁帶 |
60 |
製造層次較高,產品結構複雜 |
各種金屬被覆、塑膠絕緣電纜、海底通信電纜、光纖電纜 |
用於交換局與用戶間之主要幹線或局中繼線路及市內電信地下化,或通訊信號及高度傳真電訊傳輸之用 |
資料來源:統一證券整理
線纜業在1998年~2001年生產值與銷值分別衰退了16.43%與15.87%,2002年起由於台電在線纜業的招標工程在5月起陸續動工交貨,使得2002年1~8月電線電纜業出現成長趨勢,而若以產品細分,主要亦來自台電需求量較大之電力用電線及電纜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0.06%,供電動機使用之漆包線,在國內電動機生產增加下成長6.89%;而2001年在電腦業不景氣影響極大的電子線亦出現2.89%的成長;在相電線電纜產品需求均成長的帶動下,電線電纜之主要原料裸銅線,較2001年出現4.46%之成長,而各業中以通訊用之電線電纜由於前幾年國內主要幹線以佈建完成,因此去年出現大幅衰退22.78%之情況,以目前情況研判,通訊用之情況仍將維持衰退,而今年在台電六輸輸配電路工順利進行下,預估今年電力電纜產銷可望回升至以往平均水準達到6%以上之成長,為線纜業表現較佳者。
主要線纜產品之成長率
產品 |
97 |
98 |
99 |
00 |
01 |
02(1~8) |
裸銅線 |
-5.26 |
-9.46 |
-7.81 |
8.06 |
-19.2 |
4.46 |
漆包線 |
10.2 |
-13.52 |
0.63 |
0.55 |
-26.16 |
6.89 |
電子線 |
14.17 |
-6.35 |
31.13 |
5.52 |
-19.22 |
2.89 |
電力電纜 |
7.26 |
-7.15 |
-13.36 |
-12.11 |
1.97 |
20.06 |
通訊電纜 |
-11.65 |
27.3 |
8.12 |
-1.92 |
-6.37 |
-22.78 |
電線電纜業 |
|
-4.32 |
-3.01 |
-1.19 |
-12.21 |
4.48 |
資料來源:工業統計月報
1.原料以進口為主,價格及匯率對營運成本影響較大
電線電纜之主要原料為銅、鋁、鉛、錫等非鐵金屬及聚乙烯(PE) 、PVC、橡膠、塗料、絕緣紙等,除少數鋁及PE、PVC外,皆仰賴進口,因此,營運極亦受國際價格及匯率之影響。
電線電纜概分為銅電纜及鋁電纜,其中銅估計約占電線電纜整體生產成本的60~95%,由於國內並不產品,因此,主要是由國外進口,每年簽訂長期供應合約,由智利、秘魯、薩伊、尚比亞等國進口,再委由國內銅板加工廠商如太電、華新麗華、華榮、義新、台一等加工,銅板進口後亦熔解再抽線生產裸銅線,而國內裸銅線銷售數量最多為華新麗華,平均每月銷售量在1萬公噸,台一原居第二大,在發生財務問題後,目前僅約1300公噸,華榮約4300公噸,各家銷量不如以往。
90年國內主要裸銅生產廠商產銷情況
|
87年 |
88年 |
89年 |
90年 |
|
銷量 |
產值比重 |
銷量 |
產值比重 |
銷量 |
產值比重 |
銷量 |
產值比重 |
1602太電 |
36,945 |
22.40 |
54,506 |
30.95 |
66,192 |
39.20 |
65,667 |
-- |
1605華新 |
125,334 |
55.54 |
139,684 |
43.95 |
143,730 |
42.66 |
133,800 |
51.30 |
1608華榮 |
43,249 |
57.15 |
46,493 |
57.15 |
45,684 |
63.60 |
39,846 |
63.70 |
1609大亞 |
2,810 |
4.71 |
3,838 |
5.71 |
4,457 |
6.64 |
2,908 |
5.30 |
1612宏泰 |
3,067 |
3.90 |
494 |
1.63 |
559 |
1.73 |
490 |
5.40 |
1613台一 |
25,680 |
35.21 |
25,006 |
40.82 |
22,022 |
47.77 |
12,070 |
32.10 |
1615大山 |
167 |
1.29 |
197 |
0.97 |
121 |
1.00 |
188 |
1.30 |
1616億泰 |
4,596 |
3.00 |
3,075 |
1.82 |
3,840 |
0.18 |
4,067 |
2.00 |
資料來源:新報社
2.集中度高
目前國內電線電纜製造廠商在產業數年景氣不佳下,目前僅餘約130家,在規模上多屬中小型企業且多半以簡單之線纜加工為主,因此,前10家市占率高達75%,主要由大廠掌握。
3.市場結構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
國內電線電線的出貨對象多數以台電、電信局等政府公部門為主,因此,內銷比重除華新供應大陸所需外銷比重在40%外,一般在八成以上。
由於政府採購採合約報價,雖然價格先前已大致議定,但線纜業者與公部門的合約價,可依國際金屬價格波動而進行調整,現階段在銅、鋁價大漲下,銷售至政府機構的產品則已陸續調漲。
相對而言,出貨至私人企業的產品,則在市場競價的情況下,不易調漲,但業者指出,若後市銅、鋁價或塑膠、橡膠、樹脂等電線被覆原材料仍持續漲價下,線纜業也將與下游協商,以求合理轉嫁。
國際銅價自2001年全球經濟景氣反轉以來,價格不斷下滑,一直到去年下半年起才開始出現揚升力道,LME(倫敦金屬交易所)三月期銅報價,從2000年9月每噸2036美元的近期高點,回跌到911事件時的每噸1336美元,2002年由於全球銅礦商陸續發生停礦、減產及併購等事件而使銅價獲得支撐,雖然2002年全球銅市的供應,而在每噸1600美元處呈現區間震盪,銅產量為1502萬噸,但仍有12萬噸之供應過剩量。
據國際銅業研究小組(ICSG)預測,在國際景氣逐步回升及減產持續下,2003年世界銅產量將成長2.6%,達到1541.8萬噸,消費量將增加3.7%,達到1556萬噸,供需缺口為14.2萬噸,因此,預測今年國際市場銅價將上升到每噸1640美元~1840美元。
LME 3月期銅價走勢

資料來源:Bloomberg
至於國際大廠之動作方面,BHP Billiton旗下的Escon-dida銅礦,去年初宣佈減產16萬噸年產量,2002年12月初,該礦又宣佈,2003年將只生產90萬噸銅精礦含銅量及15萬噸陰極銅。另外,BHP Billiton旗下 Tin-taya銅礦的減產(2002年減產9萬噸/年)將至少持續到2003年年中,而位於美國的Robinson和Pinto Valley銅礦將繼續停產。
另外,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商-智利國營銅公司(Codelco )表現,2003年向國外地區的銅銷售量將削減20萬噸,而且,只有當銅庫存下降至70萬~80萬噸時,該公司才會將這20萬噸銅庫存消化。Grupo Mexico旗下的Asarco公司10月底宣佈,考慮關閉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Misson銅礦(銅精礦含銅年產能5萬噸)。
去年起國際經濟走低,使得COMEX庫存快速攀升,全球只有大陸呈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因此,國際大廠減產動作可望持續,另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3年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3.7%,高於今年的2.8%。對於銅消費而言,經濟增長速度加大將明顯加快銅需求量,可望促進銅消費的回升。
COMEX 交易所銅庫存量走勢

銅為線纜業最重要之原料成本,若以LME銅現貨指數與台灣線纜指數比較,兩者之走勢相當接近,不過,影響時間則明顯較往年更不明確,根據統計結果,若以85~87年之間主要線纜業之股價與銅價比較,相關係數高達70%以上,而近年若以88~91年計算,相關係數己降至40多%,不過,一般在銅價上漲前一個月便因預期因素,而攀升,當月時兩者相關係最強。
LME銅現貨價與台灣電線電纜業股價指數比較圖

資料來源:Bloomberg
由於國內的線纜業通常會囤積二至三個月的原料庫存,因此現階段銅鋁價格大漲,業界將受惠於庫存貨成本低於現貨,間接賺取差價,若以去年10月左右之進貨價格與1月均價比較,漲幅己超過10%,由於國際大廠減產效應持續,預計第一季之銅價仍處於易漲難跌的情況。今年1月政公部間己調漲2~5%,由於後勢看多,因此,第二度調漲己開始蘊釀。在銅價喊漲下,國內包括華新、太電、華榮、大亞等裸銅線產量較大之公司,頗具想像空間,但實質的挹注上以華新貢獻度較高。
至於其他題材面以六輸及大陸之三峽工程,申奧及世運會之商機最大,若以六輸而言,則以161KV的商機因高達1300億最具想像空間,但目前僅華新、太電、華榮、大亞及宏泰五家可承攬主要幹線的輸線標案,其中又以大亞因產能最大,同時因最早投入161KV之製程,在設備折舊提列等相關成本亦較同業為低,六輸商機明顯在今年起啟動,不論商機及獲利挹注上,預計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去年稅前獲利預估約4.9億,大幅成長906%,稅後EPS=0.9元,今年在六輸題材下,全年獲利可達5.6億,稅後EPS=1.16,成長28.9%,以庫藏股減資後股本計算,稅後EPS=1.20 元,若加計庫藏股轉公積之淨值可增到13.5元,建議可逢低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