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1-03-14 08:32:04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日本11日發生強震,襲擊東北沿海地區,導致數十家半導體廠商生產鏈停擺,隨天災情勢穩定,半導體廠將逐步清點設備受損情況,除須更新損壞的設備零件外,舊式設備也有可能在廠房清理、盤點過程中一併汰換;台系半導體設備廠即被市場點名,將可望成為這波震災後續重建的受惠概念股。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日系半導體廠在建置時多已採取較高標準的防震係數設計,地震對於廠房結構物的損害並不大,但此次芮氏規模高達8.9的日本史上第一強震,市場所關心的生產設備位移、零件損壞、甚至生產線整體受損等狀況,仍有待進一步釐清、評估。
然而,即便日廠設備須更換、修復,台系設備廠是否就能從中受惠?事實上,目前日系半導體廠採用台廠設備比重並不高,一來是日本半導體設備自製率高,二來則是日系廠商採購設備時以效能為優先考量,而台廠則是在售價上較有競爭優勢,對日廠而言,吸引力相對有限;如此一來,台廠若要謀求轉進日廠設備供應鏈機會,到頭來,關注焦點仍須回歸到台廠加速研發、推動技術升級的進度。
舉例而言,早在2009年就已受惠於日本被動元件廠委外生產代工的設備廠萬潤(6187),正是憑著其研發能力,生產出符合日廠品質要求的製程設備,順利打進包括村田製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 Inc.)在內的日本被動元件大廠設備供應鏈。據了解,村田製作所位於宮城縣一帶的3座工廠,已因強震而停工,待設備受損狀況進一步釐清,市場也看好村田有機會繼續向萬潤訂購設備或相關零件,以恢復其受影響的廠房產能。
除了半導體製造商以外,部分日系半導體設備廠,同樣也受地震影響而有停工情形,這對台廠亟欲敲進的日本半導體廠設備供應鏈,更形同打開了大門。
由於日本半導體廠對設備量測精度、工作效率向來有著極高標準的要求,只要供應鏈敲進去了,後續的口碑也將帶來更多訂單,幫助台廠繼續打入更多日系客戶;這對近年積極尋求技術升級以打進中國以外市場的台系設備廠而言,將可藉此驗收技術提昇成果。
位於重災區內的全球第2大半導體設備蝕刻廠東京威力科電子(Tokyo Electron Ltd.)已宣布,該公司位於宮城縣大和町、目前正興建中的半導體設備新廠房因地震引發火災,有部分建築物毀損,預期新廠完工、新產能啟用時間將往後順延至今年4、5月以後。
台系設備廠弘塑(3131)與東京威力科同屬半導體蝕刻設備產業,今年初上櫃時即喊出要積極開發海外客戶、降低對台系封測廠採購的依賴程度,此次日本強震,弘塑能否藉東京威力科擴產動作遲滯,進而對其目前有95%以上營收來自台系封測廠的結構進行調整,進一步拉高海外營收比重,甚至從日本半導體設備廠手中搶下訂單,在在考驗著台灣設備廠營運手腕的靈活度。
另一方面,即使在未受地震直接衝擊的地區,鐵公路運輸受阻、供電中斷等基礎設施崩壞的逆境,亦鬆動了日本當地半導體設備的供應環節。以生產AVI(外觀終端檢查)設備的牧德(3563)、由田(3455)等廠為例,該領域在日本的主要競爭者為Shirai電子工業(Shirai Electronics Industrial Co., Ltd.),儘管Shirai設廠於京都、四國等地,相對受震災影響較輕微,但日本跨地區之間運輸短期內要恢復暢通並不容易,設備成品外銷也因鐵公路中斷而受阻,遲滯出貨、導致後續的轉單機會,也勢必是台系廠商將力爭的焦點。
短期來看,地震確有機會創造出可期待的轉單效應,但長期來看,不應忽視台灣科技產業的主要勁敵仍是韓國,在日本強震未對整體產業結構造成重大衝擊狀況下,台系設備廠要在半導體產業的後續競爭中取得優勢,仍須回歸到最基本的技術升級,以研發為核心,針對產業上、中、下游製程推出創新設備,並鎖定專利藉以與客戶齊頭並進,方是長遠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