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慧洋11月營收小增;累計每股稅前5.48元
精實新聞 2011-12-06 07:33:22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散裝航商KY慧洋(2637)今年11月受惠新增2艘船舶在月中、月底分別加入船隊,單月合併營收、合併營業利益均較10月小幅成長,儘管11月日幣匯率續強,對KY慧洋產生金融資產評價損失,導致單月稅前盈餘表現不如10月,惟今年前11月,KY慧洋累計合併稅前盈餘仍達18.48億元,年增85.5%,以加權平均股數3.38億股換算,每股稅前盈餘約為5.48元。
KY慧洋11月合併營收為6.83億元,月增1.5%、年增20.9%,單月合併營業利益月增5.1%、年增40%,達2.48億元(營益率36.3%);雖因11月日幣匯率續強,致金融資產評價損失拖累合併稅前獲利月減61.9%、年減36.2%至1.39億元,不過今年前11月,KY慧洋仍交出累計稅前盈餘18.48億元,年增逾85%成績。
KY慧洋以新增船隊、鎖定期租合約為穩健擴充規模的最主要策略,累計今年前11月,集團合併營收達到68.05億元,年增35%,累計合併營業利益24.6億元(營益率36.1%),年增53.1%;累計合併稅前盈餘18.48億元,年增85.5%,以加權平均股數3.38億股換算,每股稅前盈餘約為5.48元。
KY慧洋指出,今年11月集團共有2艘船舶加入船隊,1艘是15日交船的1.3萬噸級駛上駛下船(Ro-Ro Vessel),1艘則是30日交船的4.86萬噸級輕便極限型(Handymax)船;該2艘船舶在11月貢獻天數雖不多,但12月起將會完整貢獻營收與獲利,屆時對營運的挹注也會更加明顯。
今年以來,KY慧洋旗下船隊共已新增11艘、並汰換3艘老船,其船隊規模現已達到75艘,是國內營運船舶數量最多、船型也最多樣化的散裝航商。在長約操作策略上,KY慧洋鎖定日本航商,以10月底以來新增的3艘船舶來看,均是與包括NYK、東方汽車運輸公司(ECL)、NYK環球海運簽訂15年、12年與2年的租約,以鎖定獲利。
KY慧洋指出,集團在造船入場的時間點亦均經審慎評估,積極以較低成本訂造新船,以11月間決議在日本佐世保船廠打造的2艘巴拿馬型(Panamax)船舶為例,因該型船舶搭載最新設備,在船市較熱時造價約6000萬美元,不過KY慧洋是在韓國船東違約時即時接手該筆訂單,單船造價僅約3500萬美元,光造價就省下逾4成成本,換算單日成本約8500美元,以目前Panamax船舶日租金約在1.3萬美元水準來看,獲利空間相當不錯。
根據KY慧洋規劃,明年將有11艘新船將加入營運,包括2艘Capesize(海岬型船)、2艘Panamax、6艘Handy(輕便型)、以及1艘多功能用途船,並持續以優質服務取得長約客戶信賴;KY慧洋認為,雖然2012年對多數航商而言恐仍是「苦等春燕」的險境,KY慧洋仍能藉由高價值船舶的營運能力、穩定接入業務,來持續擴充集團營收與獲利表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