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廠赴陸放寬,台積淡定;聯電:合作彈性增
精實新聞 2013-10-02 11:27:11 記者 王彤勻 報導 經濟部投審會昨(1日)宣布放寬企業赴陸投資規定。企業赴大陸投資負面表列項目正式拍板定案,其中,製造業包括輕油裂解廠、晶圓廠投資限制都獲放寬。而晶圓廠未來將比照面板廠標準,原訂赴陸併購、參股投資的製程技術,必須落後該公司在台灣最先進製程技術兩個世代,如今則鬆綁至一個世代以上。對此,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表示,目前已於上海設有一座8吋廠,目前則沒有其他加碼中國大陸投資的計劃。而日前董事會才決議擬在亞洲取得晶圓廠產能的聯電(2303),則坦言投審會放寬規定後,尋求合作標的可望更具彈性。
台積電法人關係處處長孫又文指出,台積目前於上海設有一座8吋廠,目前並沒有其他在中國大陸投資的計劃。至於聯電財務長劉啟東則表示,聯電董事會日前通過以不超過美金3億元額度(近台幣90億元),在亞洲取得晶圓廠的股權、產能或機器設備,如今經濟部投審會放寬投資限制,的確可給予聯電在尋求合作對象上,更大的彈性。
惟事實上,目前8吋晶圓廠的天花板,大抵仍侷限在0.13/0.15微米製程,因此即使放寬赴陸投資的製程限制,晶圓廠赴陸投資仍僅能鎖定非常成熟的製程;至於在12吋廠方面,若以目前晶圓雙雄都已量產的最先進製程28奈米來看,意謂赴陸投資參股,最先進則有望開放到40奈米。不過,從陸廠中芯(SMIC)今年下半年40奈米產能大舉開出,以及國內晶圓廠12吋佈局地點仍多在台灣、前往中國大陸設廠並不見得具有經濟效益來看,此次投審會鬆綁投資限制,對台灣晶圓廠似乎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台積董事長張忠謀曾於日前表示,台積之所以選擇把多數的生產據點都設在台灣,就是因為希望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如今,台積於新竹、台中、台南均設有12吋超大晶圓廠(GIGAFAB),而將於明年Q1量產的最先進一代20奈米製程,即落腳台南的Fab 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