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CULV具備體積小、低耗能、有時尚感等優勢:
CULV產品不像一般NB講求高運算速度、全功能等特性,備有多個介面卡、I/O等插槽,如此一來便需要多餘的空間配置這些備用介面,因此體積也相對龐大,另外高速運算下,散熱也是其重要考量因素,因此體積大、耗電、外型侷限都是一般NB的缺點。反之CULV就是以體積小、低耗能、以及時尚感為設計基礎,也為其重要優勢。
宏碁帶領CULV機種出貨:
目前惠普與戴爾尚未確定何時推出CULV機種NB,計畫在3Q09與Windows 7同時推出,以宏碁為首的台灣廠商則較積極推出,就代工方面則是緯創取得宏碁14、15吋主要機種的訂單,其次為英業達取得13吋機種,廣達取得11吋機種。
CULV在規格上有需多變革,個別廠商受惠:
ULV訴求為低電壓及輕薄,PCB採一半HDI設計有機會受惠廠商有南電(8046)、欣興(3037)、健鼎(3044)、華通(2313)、金像電(2368)、瀚宇博(5469);而若欲達更輕薄之20mm厚度,採用金屬機殼作為A件,有機會受惠廠商有可成(2474)、鴻準(2354)。散熱模組走向薄型,單價較Netbook高,力致(3483)、超眾(6230)都將受惠,PCB採一半HDI設計,板對板或軟排線連接器需求增,宏致(3605)為最大受惠者。Hinge也因小型化而產生技術障礙,新日興擁有較高的良率,因而獲得較多的訂單。
投資建議:
宏致(3605) PER 10~12X區間操作
廣達(2382) PER 10~12X區間操作
一、前言
CULV其實為早期ULV平台之延伸,多應用於日系品牌、 以及高價產品,Intel在產品策略上為防堵10吋以下Netbook產品越界,衝擊主要獲利來源NB處理器平台毛利,英特爾(Intel)於10/2008向合作夥伴發布CULV(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平台。
二、CULV簡介
英特爾最新NB平台CULV規劃,包括入門級單核心Celeron、效能級單核心Core 2 Solo(Centrino)及效能級雙核心Centrino 2等低中高階,除現有SU9400/SU9300/SU3300及Celeron 723,每千顆單價為262、262及104美元外,03/29/2009再推出SU9600(289美元)及Core 2 Solo SU3500(262美元)。
在晶片組方面,Celeron 723(10W)搭配03/2009下旬登場的GS40(每千顆單價48美元),Core 2 SU3500(5.5W)及SU9600(10W)則搭配GS45(每千顆單價53美元)。
過去英特爾的ULV處理器價格昂貴,但這回為了力拱CULV市場,主機板業者透露,英特爾3Q09將大量出貨的Penryn ULV處理器,價格將會明顯調降,如此一來才有辦法以較低價格,刺激消費者接受及購買10吋至13吋的CULV筆電。英特爾在2009年Computex展中,與宏碁等OEM電腦廠聯手推出多款CULV筆電,拉抬新世代消費型NB的市場買氣。
表一:已推出CULV機種

資料來源:IBTS整理
CULV具備體積小、低耗能、有時尚感等優勢
CULV產品不像一般NB講求高運算速度、全功能等特性,備有多個介面卡、I/O等插槽,如此一來便需要多餘的空間配置這些備用介面,因此體積也相對龐大,另外高速運算下,散熱也是其重要考量因素,因此體積大、耗電、外型侷限都是一般NB的缺點。反之CULV就是以體積小、低耗能、以及時尚感為設計基礎,也為其重要優勢。
三、CULV市場概況
CULV效能預配備介於Atom與Motenvina之間
根據Intel對Netbook定義為一、螢幕尺寸為7~10吋;二、搭載可滿足網路應用;三、架構簡單且省電的處理器、晶片組平台;四、儲存容量與記憶體容量相較主流pc來得小;五、期望售價控制在399美元以下;六、主打上網功能,與常規PC產品有市場區隔。
Intel擁有90%的CPU市占率,在NB領域卻因Netbook熱銷而直接衝擊常規NB平台出貨,雖然Intel意圖停止供應低價Atom處理器,但超微、Nvidia及威盛虎視眈眈,必定迅速吃下此塊大餅,但持續出貨,獲利來源勢必受到侵蝕。Intel希望力守傳統常規中低階NB中低階生存空間,並與Netbook 產品和平共處,故推出CULV平台方案。
表二:Intel新舊平台效能數據比較

資料來源:IBTS整理
CULV CPU時脈1.2~1.6Ghz,縮小FSB至800Mhz,以降低耗能,晶片組則採用較低階的GS40/GS45,TDP也介於Netbook與一般NB之間。
目前惠普與戴爾尚未確定何時推出CULV機種NB,計畫在3Q09與Windows 7同時推出,以宏碁為首的台灣廠商則較積極推出,就代工方面則是緯創取得宏碁14、15吋主要機種的訂單,其次為英業達取得13吋機種,廣達取得11吋機種。
表三:主要代工廠商與出貨時間

資料來源:IBTS整理
四、CULV受惠零組件廠
CULV在規格上有需多變革
為了壓低成本,目前品牌大廠主流CULV NB多採用2.5吋硬碟、塑膠機殼、18650nb專用鋰離子電池、LED背光,不配備光碟機,厚度介於22~24mm,重量在1.8公斤左右,價格可達699~899美元。若欲達到20mm厚度,則需採用金屬機殼,硬碟與顯示面板也都需要特別設計,電池則可能採鋰高分子電池,價格將提高至1000美元。
CULV訴求為低電壓及輕薄,故整體設計與一般NB不盡同,即使整體單價不算太貴,但部份規格為高階產品規格,如PCB採一半HDI設計、LED背光源使產品達到22~24mm輕薄訴求,有機會受惠廠商有南電(8046)、欣興(3037)、健鼎(3044)、華通(2313)、金像電(2368)、瀚宇博(5469)以及晶電(2448)、奈普(6255)等;而若欲達更輕薄之20mm厚度,採用金屬機殼作為A件,有機會受惠廠商有可成(2474)、鴻準(2354)。另外鋰高子電池機會大增,但短線上走低價路線,仍會以傳統鋰電池為主。
散熱模組走向薄型,單價較Netbook高,力致(3483)、超眾(6230)都將受惠,PCB採一半HDI設計,板對板或軟排線連接器需求增,宏致(3605)為最大受惠者。Hinge也因小型化而產生技術障礙,新日興擁有較高的良率,因而獲得較多的訂單。
表四:Intel平台零組件比較

資料來源:IBTS整理
五、結論
CULV為2H09 NB出貨成長的主要動能,出貨高峰將集中在09/2009新機種鋪貨,3Q09返校需求與舊機種促銷有助NB 2H09出貨成長,相關代工與零組件廠商目前最值得留意:宏致、廣達。
六、個股推薦:
宏致(3605)
1Q09毛利率回升顯著
宏致1Q09合併營收8.57億元,營收隨淡季效應下滑,但02/2009開始急單效應明顯,營收快速回升,由於銅價下跌,使得宏致擁有低價庫存優勢,匯率也同步下滑,以及新會計原則下,將下腳料列入營收,使得1Q09毛利率提升至38.76%,業外收益部分則因匯兌收益增加達0.25億元,1Q09稅後淨利1.67億元,單季稅後EPS1.94元。
04/2009營收衝高,但NB供應鏈缺料影響05/2009與06/2009的成長
急單效應持續至04/2009,MoM+5.46%,但05/2009開始ODM廠受缺料影響,降低宏致出貨,以至宏致05/2009營收出現大幅下滑,依目前出貨與訂單狀況來看,06/2009有回升跡象,將優於05/2009,但仍無法回升到04/2009的水準。IBTS預估宏致2Q09營收11.04億元,QoQ+28.81%,毛利率則因銅價上漲,台幣升值,因此毛利率下滑至35.54%,稅後獲利另外也受到匯兌損失0.25億元影響,下滑至1.55億元,QoQ-6.81%,稅後EPS1.81元。
3Q09旺季可期,但能見度尚不明朗
07/2009營收預期將有機會回升至04/2009的水準,3Q09旺季可以期待,但成長幅度則較不明確,尤其目前CULV機種推出時程上不明確,Acer有放緩鋪貨的跡象,HP、Dell、Toshiba、Lenovo等大廠主流CULV機種都規劃在3Q09底才開始出貨,推測在整體設計上尚未克服相關問題,因此宏致受惠程度尚難確定,因此對於3Q09營收成長看法較為保守,IBTS預估宏致3Q09營收12.5億元,QoQ+13.18%,由於匯兌損失因素消除,因此稅後淨利達1.99億元,QoQ+27.85,稅後EPS2.31元。
宏致產品營收比重:

資料來源:IBTS整理預估
板對板(BTB)與軟排線連接器(FPC)為近期值得期待的產品線
宏致在NB內構連接器領域市佔率達6%(計算基礎為2008年全球NB連接器市場規模400億元),特定料號的連接器有到達40%的市佔率,目前 CULV特殊設計需仰賴BTB或者FPC等連接器連結HDI與傳統板,同樣出一台相同功能的NB,就有機會帶給宏致平均50%的營收成長,十分具想像空間,為近期值得期待的兩大產品線。
另外宏致的競爭對手複雜,世界前五大NB連接器供應商為Tyco、Molex、鴻海、實盈、以及宏致,顯示宏致倚賴技術與成本控制已佔有一席之地,客戶分散包含各大NB ODM與品牌廠。
投資建議區間操作
IBTS預估宏致2009年合併營收43.92億元,YoY+13.07%,毛利率36.02%,稅後淨利7.02億元,稅後EPS8.16元,由於2H09訂單能見度依然不高,3Q09成長動能不明朗,因此投資建議為區間操作,PER10~12X。
營運預估表

資料來源:IBTS
廣達(3288)
05/2009 NB出貨略受零組件缺貨影響,訂單遞延至06/2009
04/2009廣達NB出貨僅230萬台,MoM-17.86%,原預期出貨有機會遞延至05/2009,但因TFT-LCD與ODD等零組件缺貨情況持續,因此雖然出貨回升,但成長仍不如預期,僅250萬台,MoM+8.70%,訂單持續遞延至06/2009,預估06/2009出貨量為280萬台,MoM+12.00%,2Q09 NB總出貨量為760萬台,QoQ+9.35%。
All-in-One PC出貨持續成長,YoY+37.50%,集中在2H09出貨
廣達為Apple iMac的主要代工廠,佔Apple出貨量50%,Apple iMac出貨持續而穩定,在4Q08 All-in-One PC佔廣達營收12.50%,幾乎為Apple所貢獻,1Q09開始,各家品牌大廠陸續跨入All-in-One新機種研發,主要合作對象以廣達與緯創(3231)為主,廣達取得機種較多,估計2009年出貨75萬台,加上原來Apple iMac產品,出貨成長YoY+37.50%,成長幅度優於PC產業,集中在2H09出貨。All-in-One尚不普及,主要因為價格維持在高檔,未來廠商定價策略尚不明朗,但有持續走向低價化,Windows 7的推出,搭配了觸控軟體,將增加All-in-One的優勢,有機會開發小孩、老人、或家庭用市場。
2Q09營收QoQ+9.26%,EPS1.06元
廣達1Q09營收1,660.98億元,QoQ-15.82%,但由於台幣大幅升值產生匯兌收益,稅後淨利43.83億元,QoQ+9.80%,稅後EPS1.21元。2Q09 NB出貨增加,彌補Non-NB產品出貨下滑,IBTS估計廣達2Q09營收1,814.73億元,QoQ+9.26%,受到台幣升值,匯兌收益減少影響,稅後淨利38.81億元,QoQ-11.45%,稅後EPS1.06元。
2009年NB出貨持平,3Q09新機鋪貨與返校需求,QoQ+31.58%
IBTS估計廣達2009年NB出貨僅能維持與2008年相當,出貨量3,650萬台,1H09出貨數量較為緩慢,3Q09將因新機種鋪貨與傳統返校需求帶動出貨有較明顯的成長,估計出貨量為1,000萬台,QoQ+31.58%。
投資建議:廣達2009年成長動能不足,PER 10X已經為歷史高檔,維持區間操作評等, PER 9~11X
IBTS估計廣達2009年營收8,490.29億元,YoY+3.70%,毛利率微幅上升至5.85%,受投資收益下滑影響,稅後淨利188.42億元,YoY-6.86%,稅後EPS5.16元。廣達2009年成長動能不足,股價也已回升到PER 10X上下,處在歷史水準的高檔,較不具吸引力,不過3Q09 NB出貨動能尚稱強勁,給與股價的支撐利基,因此IBTS維持廣達區間操作評等,操作區間PER 9~11X。
營運預估表

資料來源:IBTS
投資評等說明
| 評等 |
隱含報酬率空間 |
| 強力買進 |
> 50% |
| 買進 |
30%~50% |
| 區間操作 |
預期股價波動區間 < 30% |
|
觀望 |
- 建議降低持股
- 近期股價將呈持平走勢
- 無法由基本面給予合理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