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股市中賺錢的要訣還是老話一句,無非就是在多頭市場中多賺一點,在空頭市場中少賠一點,如此便能長期在股市中逐步累積財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認購權證其實就是可以讓投資人多賺一點的操作工具。今年之權證市場熱鬧非凡,開紅盤已來,券商接踵而來連紻發行權證,累計今年以來共發行xx 檔權證,使權證市場發行權證之數量累計共高達97 檔,發行總金額也突破270億元大關。
然而,由於市場熱度驚人,即使發行券商大量發行權證,但是市場之需求旺盛,以至於權證市場人然是一證難求,許多權證一發布發行之後,便立刻被認購一空,許多權證發行後幾小時之內,有的甚至幾分鐘之內便宣告關門,其中還引來不少投資人的抗議。至於次級市場的交易,許多權證一掛牌,投資人蜂擁而至,將價格快速推升至不合理的價位。
面對眼前權證市場熱鬧滾滾的現象,投資人仍需做好準備,才進場交易,千萬不要以為權證好賺,也不管標的是什麼,便一股腦的投入,即使認清標的為何,還要留意權證的價格何不合理,因為買的便宜便容易賺錢,買貴了就先吃了暗虧,投資人不可不慎。以下便為各位介紹權證之基本概念、已發行權證評析、已掛牌交易之權證評析、以及簡易之操作策略。
- 認 購 權 證 基 本 概 念
一、什麼是認購(售)權證
認購(售)權證(Warrants)是一種衍生性權利契約,其持有人(即買方)有權利在未來一段期間內(或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固定價格向認購(售)權證發行者(即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股票(Underlying Assets),但卻沒有向發行人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二、認購(售)權證的特性
1. 擴大槓桿效果、以小搏大:投資人只要支付很少的金額(權利金)即可以取得購買標的證券股票的權利,其槓桿效果介於3?5倍。
2. 有點危險卻又不太危險:投資人所承擔的最大風險僅限於所支付的權利金,但所能夠得到的獲利空間卻是無限,亦即投資認購(售)權證不僅享有高度價格上漲的利益,且當市場行情下跌時,有如購買保險一樣,能夠有效鎖住下方風險(Downside Risk Protection),最大損失金額即其權證的購入價。
3. 資金成本低:投資認購(售)權證的資金成本僅約購買現股的1~4成。
4. 具有避險功能:投資人可以搭配其它金融商品而充分達到避險的功能,例如在融券的同時,買入相當比例避險部位的認購權證,在融資買進個股的同時也買進認售權證,可達到充分避險的作用。
5. 能滿足每位投資者之需求:認購(售)權證能提供機會給一般投資大眾來管理風險、鎖住利潤或創造更多的利潤。
而投資認購(售)權證主要獲利來源有:
1.賺取認購(售)權證本身的價格的漲幅。(主要獲利來源) \
2.持有認購(售)權證直到滿期日,賺取認購(售)權證標的證券(股票)與權證執行價間的差價。
II、合約規格介紹
我們將以12/14/1999上市的 建弘04為例,來說明以下的各項權證發行條件的規件:
標的證券 |
明?電腦普通股 |
權證種類 |
認購權證 |
權證形式 |
美式上限型 |
發行日期 |
11/30/1999 |
到期日期 |
上市後一年 |
發行價格 |
23.7 |
溢價比率 |
22.05% |
履約價格 |
發行日前一交易日明?普通股收盤價,即107.5元。 |
執行比率 |
1.0 |
桿槓倍數 |
4.54倍 |
連動比率 |
0.54 |
有效桿槓倍數 |
2.45倍 |
發行規模 |
一仟萬單位,即二億三仟七佰萬元 |
交割方式 |
現股交割,但發行券商可選擇用現金交割。 |
特殊條款 |
上限型(上限150%:162元) |
1、標的證券(Underlying Assets): 此為認購(售)權證的主體,可以是任何金融商品(或其組合)。譬如普通股、期貨、利率、貨幣等。上例中即為明?電腦普通股。
2、權證的種類: 認購(售)權證:係由股票發行公司以外的第三者(銀行或綜合券商)所發行。認購權證(Call Warrants):亦即「買權」,其持有人有權利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固定價格向發行者購買一定數量的特定股票。認售權證(Put Warrants):亦即「賣權」,其持有人有權利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固定價格向發行者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股票。目前上市之權證均為認購權證。
3、權證形式:
美式認購(售)權證:只要在認購(售)權證期滿日之前一天,且該標的證券市價高出執行價,投資人皆有權利隨時執行其轉換權。歐式認購(售)權證:投資人僅能在認購(售)權證有效期的最後一天行使其轉換權。目前上市之權證均為美式認購權證。
4、到期日(Expiration): 持有人必須在滿期日之前,履行其交割標的證券的權利,過了滿期日後,權證即喪失其請求轉換權利。上例中為上市12/14/1999後一年即12/14/2000。
5、權利金(Premium):係指認購(售)權證買方支付給賣方的金額,亦即認購(售)權證的價格。上例中,就發行日而言即為發行價格23.7元。
6、溢價比例(Premium Ratio):以認購(售)權證買賣股票比直接投資股票要多付出的費用,亦即認購(售)權證因時間價值所給予的風險貼水,為衡量認購(售)權證價值常用的方法。在上例中,溢價比例等於23.7/107.5=22.05%。
7、履約價格(Strike Price): 當投資人請求履約時,認購(售)權證發行人事先約定賣給投資人(或向投資人買入)標定股票的價格。上例中即為107.5元。
8、執行比率:認購(售)權證給予投資人執行買進(賣出)標的股的權利,而執行比率即規範了投資人執行時能買得(賣出)的標的股股數。上例中執行比率為1,即一單位的權證有買進一股明?普通股的權利。
9、槓桿倍數(Gearing Ratio)
以同樣的金錢投資認購(售)權證和股票,在市場狀況良好時,投資認購(售)權證具有較大的投資效益,而常用來衡量認購(售)權證投資效益即是成本槓桿比率。在上例中,槓桿倍數為107.5/23.7=4.54倍。
10、沖銷率(或稱連動比率):Delta值
指的是每一元標的證券股價現值變動下,所造成認購(售)權證價格的變動值,為發行券商因應股票價格的變化而調整避險部位的依據,Delta值也稱為避險比率。上例中沖銷率為0.54。
11、有效槓桿倍數(Leverage)
實際槓桿倍數係由槓桿倍數和Delta結合而得,是計算認購(售)權證實際投資收益較佳的方法。可避免投資者在多頭時,「高估」投資收益,而投入過多的資金;在空頭時,又「高估」投資損失,因而喪失不錯的投資機會。
Leverage=Gearing Ratio × Delta ;上例中,有效桿槓倍數為4.54*0.54=2.54。
III. 權證之特殊設計:(重款條款、上限、價內、價外…)
1. 重款條款:重設型認購權證,其主要之特點為發行券商可事先約定在權證發行之後,當權證之標的價格(或均價),向下跌破重設價格時,權證之覆約價格將於隔日向下調降為重設價格,當然重設價格也可以不只一層,若有兩層,則為雙層重設型權證,若多於兩層,則通稱為多層重設型權證。
2. 上限條款:上限型權證有獲利之上限,為新奇選擇權中之界限選擇權(Barrier option)的一種,權證之存續期間中,一旦標的股價之收盤價觸及上限價格(Barrier),權證便自動結算收盤價與履約價之間之價差予投資人。因為上限型權證放棄了部份參與股價上漲空間之權利,所以上限型權證的價格會較傳統型權證低,權利金下降幅度與放棄之獲利空間有關。上例中,建弘04即為一上限型權證。
3. 我們介紹何謂價內、價外型權證
由於:認購權證價值(權利金)=內在價值+時間價值
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此乃決定認購(售)權證價值的最重要指標。亦即「價內」(In the Money)之金額。 認購權證的內在價值即:
Max{(標的證券股價-認購權證執行價),0}
價內(In the Money):標的證券股價高於認購權證執行價
價平(At the Money):標的證券股價等於認購權證執行價
價外(Out the Money):標的證券股價低於認購權證執行價
而所謂價外發行就是權證在發行時,權證之履約價格高於當時標的股票價格;若權證之履約價格低於當時標的股票價格,則稱為價內發行之權證。券商要採價內/外發行的原因,主要是針對不同投資人之特性而設計,最終的目的當然還是能刺激銷售。
價外發行之權證特點:
1.價格便宜,有效槓桿倍數較高,能滿足愛好風險的投資人。
2.因單價較低,可刺激次級市場交易量,提高市場流動性。
價內發行之權證特點:
1.Delta較高,因此標的物上漲時較為敏感。
2.價格較貴,較無法享有權證之高槓桿效果,適合較保守之權證投資人。
IV、權證發行市場概觀

在認購權證的發行市場方面,如下圖所示,88年共發行54檔權證。89年以來共發行20檔權證。88年10月以前重設型權證為市場之主流,10月以後則開始出現上限型權證。而89年以來,由於多頭市場確定,因而發行價外型權證以降低權利金蔚為風潮。
自88年10月以來,權證發行日益熱烈,但發行價格所隱含之波動度卻有日益提高之現象(參見附表中發行時波動度一欄)。因此建議投資人不必於發行時一昧地搶購,應冷靜考慮權證應有之合理價格,以免買到過貴的權證。
下頁所附之表格為對目前市場上權證之評析。由於近來權證市場過熱,導致目前市面上之權證市價普遍偏高,因此投資人於介入權證市場之前,除了對權證標的的選擇之外,尚需注意權證價格是否已偏高,流動性是否足夠。像去年底寶來11聯電權證便曾發生隱含波動率高達200%以上,權證價格明顯被高估之現象。導致後來聯電股價雖仍上漲,但權證卻因市價已偏離理論價太多而大幅下挫之怪異現象。於寶來11市價已被高估之際買進之投資人,不但無法享受聯電股價上揚的利益,還必須承受波動度修正之損失。這便是忽略權證合理價格,盲目追價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附表所根據的為89年1月20日收盤價資料。投資大眾若欲得知權證每日合理理論價、隱含波動度或者是Delta等資訊,可由精業報價中之個股基本資料頁中得知。建弘證券網頁之研調資訊當中亦提供每日盤後權證行情,均可為投資人投資權證前之參考。
最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權證市場不合理的蜜月行情。可能由於權證發行市場搶購熱絡之故,導致投資人於權證上市時進行搶購。因此自今年第二檔掛牌之權證─日盛中信銀權證開始,便出現權證上市首日不顧標的走勢,而高掛漲停之不合理現象,使初上市之權證市價全部偏高。其實權證價格應與標的股價走勢有強烈相關性,不應一昧盲目地追價,以免到頭來自己吃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