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與建議
-
由於國內廠商已掌握Chip-R所需之上游關鍵材料-陶瓷基板(氧化鋁基板),加上各日系大廠全球市佔率較為分散,集中度不若MLCC與鋁質電解電容器高,使得國內Chip-R廠商如國巨、大毅等的市場競爭力大為提高。另外,在國巨購併Philips飛元廠與飛磁廠後,國內晶片電感廠商如奇力新等,也掌握其上游關鍵材料技術,未來可與日系大廠相互競爭。
-
去年Chip-R ASP跌幅已超過20%以上,雖然近期產品價格已呈現止跌回穩之跡象,而目前多數Chip-R廠商也認為今年產品價格再下跌空間有限,惟國巨近期表示,今年Chip-R ASP有可能還會出現下滑,倘若如此,對國內Chip-R廠商今年獲利將有所影響。
-
就目前國內前四大MB廠商P4 MB所佔其出貨比重來看,P3 MB與P4 MB世代交替的速度較市場預期快,而預期P4 MB之需求效應應會在今年世代交替完成後完全顯現,對於三大被動元件需求量也會明顯增加,尤其在標準型被動元件部分,國內被動元件廠商應可直接受惠,但在高階被動元件部分,則國內被動元件廠商祇有少數幾家如國巨、華新科、禾伸堂等能夠受益。
-
今年Sony PS2年出貨量可較去年成長近10%,合計Chip-R、MLCC、V-Chip的出貨金額約近20億元左右,對於國內被動元件廠商的營收將有正面助益。研究員認為Sony PS2的出貨量增加,或許可以減少被動元件產品供過於求的窘境,但整體產業的景氣回升,仍需視下游資訊、通訊產業景氣何時翻揚而定。
一、傳統型電阻器因屬於成熟型產品,加上削價競爭嚴重,其市場規模已逐漸萎縮,而未來晶片型電阻器將取而代之,成為全球電阻器市場主流
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為電子產品中,使用量最多,亦是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合稱三大被動元件。根據全球被動元件產量來分,依序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而依照全球被動元件產值區分,依序為電容器、電感器、電阻器;但若以平均單價與利潤來看,則依序應為電感器、電容器、電阻器。根據ITIS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台灣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的全球產值比重分別為8.1%、7.1%、5.1%,而目前三大被動元件市場仍由日系大廠所主導,多數國內廠商之競爭力遠不如日系大廠。
由於未來電子產品將朝向「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對於SMD離散型電阻器(晶片電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根據Frost & Sullivan統計資料顯示,預估晶片電阻佔全球電阻器市場總值可由1995年的46.9%,提升至2002年的62.1%,而未來晶片電阻也將成為全球電阻器市場的主流。另根據Reed Electronics Research統計資料顯示,傳統型電阻器如碳膜電阻、金屬膜電阻、金屬氧化膜電阻等,因屬於成熟型產品,加上削價競爭嚴重,預計至2002年時,將會較1997年分別衰退12.57%、6.38%、6.21%,其市場規模將逐漸萎縮。而隨之興起的是能符合未來電子產品需求之厚膜電阻、薄膜電阻、網路電阻,預計至2002年時,將會較1997年各成長27.09%、29.33%、36.46%(見表一)。
表一、1997~2002年(F)全球各式電阻器市場規模表 單位:百萬美元
年度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F) |
2002(F) |
厚膜電阻 |
897 |
906 |
954 |
1,012 |
1,073 |
1,140 |
薄膜電阻 |
75 |
77 |
80 |
84 |
91 |
97 |
網路電阻 |
576 |
606 |
645 |
688 |
731 |
786 |
繞線式電阻 |
250 |
250 |
254 |
255 |
257 |
258 |
碳膜電阻 |
175 |
170 |
165 |
162 |
158 |
153 |
金屬膜電阻 |
188 |
185 |
184 |
180 |
179 |
176 |
金屬氧化膜電阻 |
161 |
160 |
159 |
158 |
155 |
151 |
資料來源:Reed Electronics Research
雖然未來全球電子產業市場規模仍可緩步成長,而根據Reed Electronics Research統計資料也顯示,全球電阻器總需求量亦可隨之緩步增加,但過去全球電阻器需求前二大國家-美國與日本,因下游系統組裝廠商受到生產成本壓力,而分別逐步移往墨西哥與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地區,造成其市場需求大幅衰退,預計至2001年時,美、日兩國電阻器市場需求值將較1997年各衰退10.68%與52.67%,惟美國因無線通訊產業快速發展,對於高單價、高附加價值之高階電阻器產品需求增加,故其電阻器市場需求值可望出現逐步增加(見表二)。
表二、1997~2003年(F)各國電阻器需求值變化表 單位:百萬美元
年度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F) |
2002(F) |
2003(F) |
美國 |
1,105 |
928 |
957 |
978 |
987 |
1,006 |
1,012 |
日本 |
991 |
679 |
583 |
523 |
469 |
421 |
375 |
台灣 |
168 |
165 |
151 |
138 |
129 |
121 |
113 |
香港 |
182 |
139 |
130 |
131 |
131 |
131 |
131 |
南韓 |
290 |
191 |
207 |
196 |
184 |
174 |
165 |
中國大陸 |
261 |
302 |
339 |
370 |
396 |
415 |
435 |
亞太其他國家 |
854 |
752 |
761 |
775 |
781 |
789 |
798 |
墨西哥 |
417 |
545 |
594 |
646 |
710 |
779 |
839 |
西歐國家 |
1,161 |
1,170 |
1,170 |
1,185 |
1,187 |
1,189 |
1,196 |
合計 |
5,492 |
4,929 |
4,945 |
4,996 |
5,028 |
5,079 |
5,117 |
資料來源:Reed Electronics Research
二、除了Chip-R產業已取得上游關鍵材料技術外,在國巨購併Philips飛元廠與飛磁廠後,國內廠商也掌握晶片電感上游關鍵材料技術,未來有機會與日系大廠相互競爭
根據ITIS統計資料顯示,自1996~2001年第三季為止,台灣與日本之間被動元件貿易皆呈現逆差狀態(見圖一、二、三),而細究其貿易逆差的變化,可以發現Chip-R的貿易逆差現象,有逐漸減緩之態勢,但MLCC與鋁質電解電容器的部分,則呈現貿易逆差加大的窘況,主要係因為Chip-R所需之上游關鍵材料-陶瓷基板(氧化鋁基板),目前已有國內廠商-九豪在生產中(全球氧化鋁基板主要係由Maruwa、Kyocera等日系大廠生產),上游關鍵材料生產技術已被國內廠商所掌握,加上各日系大廠全球市佔率較為分散,集中度不若MLCC與鋁質電解電容器高,使得國內廠商如國巨、大毅等的市場競爭力大為提高,在2000年時,全球無線通訊產業快速發展,促使日系大廠轉向無線通訊用Chip-R領域時,國內廠商能夠迅速擴大資訊產品用Chip-R市場。反觀MLCC與鋁質電解電容器等產品,雖然國內廠商如鋁質電解電容器大廠-立隆、世昕、凱美等,皆積極跨入上游關鍵性材料-鋁箔領域,降低對日本材料廠商的依賴程度,惟整體進行並不順利,且上游關鍵材料仍被日系大廠所掌控,加上市場高度集中在日系大廠上,使得國內廠商的市場競爭力現仍低於日系大廠。
圖一、台灣與日本Chip-R產品進、出口值圖

資料來源:ITIS、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圖二、台灣與日本MLCC產品進、出口值圖

資料來源:ITIS、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圖三、台灣與日本鋁質電解電容器產品進、出口值圖

資料來源:ITIS、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研究員認為除了Chip-R產業國內廠商已掌握上游關鍵材料技術,可與日系大廠互相競爭之外,在國巨購併Philips飛元廠與飛磁廠後,國內晶片電感大廠-奇力新也可以透過國巨的集團關係,與全球第二大磁性元件廠商-飛磁廠進行合作,取得晶片電感上游關鍵材料技術,並降低其生產成本,未來有機會可與日系大廠一爭高下。至於MLCC與鋁質電解電容器產業,恐將待國內廠商確實取得上游關鍵材料技術,或是降低生產成本技術(如製造MLCC之BME製程等)運行順暢後,才有機會大幅提升其全球市佔率。
三、去年Chip-R ASP跌幅已超過20%以上,雖然近期產品價格已呈現止跌回穩之跡象,惟國巨近期表示,今年Chip-R ASP有可能還會出現下跌
以往Chip-R產品價格每年皆有約10~20%左右的跌幅,但在1999年下半年時,因為下游需求轉趨熱絡,加上上游氧化鋁基板出現缺貨現象,使得Chip-R產品價格呈現連續兩年的上漲。惟去年因全球經濟景氣呈現疲軟,造成下游電子產業需求不振,而各國內廠商於前年所計劃擴增之新產能,又陸續在前年底及去年初開出,使得產品出現供過於求的窘況,此也導致Chip-R產品價格再度出現下跌走勢。自去年初迄今,Chip-R產品價格跌幅已超過20%以上(見圖四),而產品價格下跌直接衝擊各國內廠商毛利率,促使各國內廠商單季毛利率自前年第四季開始至去年第二季為止,呈現逐季下滑。但在去年下半年以後,因時序進入到電子產業銷售旺季,下游需求明顯較上半年加溫,使得Chip-R產品價格出現止跌回穩的狀態,而各國內廠商單季毛利率除了大毅之外,於第三季時也都較第二季呈現回升情況(見表三),研究員預計第四季在Chip-R產品價格仍可大約維持在第三季的水準下,各國內廠商單季毛利率應會與第三季相當。
表三、2000/Q4~2001/Q3國內主要晶片電阻廠商毛利率與營益率表
年度 |
2000 |
2001 |
第四季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公司 |
毛利率 |
營益率 |
毛利率 |
營益率 |
毛利率 |
營益率 |
毛利率 |
營益率 |
國巨 |
34.16% |
27.53% |
33.70% |
22.28% |
31.67% |
20.97% |
34.56% |
28.08% |
旺詮 |
45.69% |
40.94% |
43.48% |
36.01% |
38.19% |
28.49% |
46.17% |
32.05% |
大毅 |
42.38% |
33.30% |
35.79% |
27.80% |
29.21% |
19.82% |
24.13% |
14.27%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圖四、1995~2002年(F)Chip-R ASP變化圖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雖然各國內廠商積極降低成本以減少Chip-R產品價格下跌所帶來的衝擊,惟研究員認為去年各國內廠商皆極力降低成本,今年成本再降低之幅度應該有限。另外,目前多數廠商認為Chip-R產品價格已跌至谷底,今年再下跌的空間應該有限,惟全球Chip-R最大廠商-國巨近期表示,今年Chip-R產品價格可能還有下跌機會,而研究員預估去年Chip-R ASP為20元/仟顆,今年可能會出現約10%左右的跌幅,即Chip-R ASP為18元/仟顆。倘若如此,對於生產Chip-R的國內廠商,其今年獲利恐將有所影響。
四、P4 MB之需求效應應會在今年世代交替完成後完全顯現,而對於三大被動元件需求量也會明顯增加,尤其在標準型被動元件部分,國內被動元件廠商應可直接受惠
根據Display Search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球PC出貨量為1.294億台,較前年的1.295億台小幅衰退約0.08%,但預計今年全球PC出貨量為1.504億台,可較去年大幅成長16.23%,而預期2003~2005年全球PC出貨量每年皆可維持在10%以上的成長(見圖五),又依據企業用PC每2~3年換機一次推斷,上一波企業大幅換機時間係在1999~2000年之間的Y2K問題,故下一波換機時間應會在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時達到最高峰。另根據MIC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內MB出貨片數為8,057萬片,較前年衰退4.50%,預期今年在企業換機需求、P4世代交替等效應下,國內MB出貨量可較去年成長5.90%,達到8,529萬片(見表四)。
圖五、2000~2005年(F)全球PC出貨量與年成長率圖

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雖然今年全球PC出貨量的增加可帶動國內MB出貨量的成長,但目前市場所關注之焦點仍集中在P3 MB與P4 MB的世代交替速度上。以國內前四大MB廠商為例,至去年第三季末時,P4 MB佔其出貨量比重約在10~20%之間,但進入到第四季中時,其P4 MB出貨量比重已提升至30~40%左右,顯示P3 MB與P4 MB世代交替的速度比市場預期來得佳。而細究於P4 MB主要零組件方面,佔其成本最高的則是晶片組(Chip-set),其餘與P3 MB最大不同則在連接器與被動元件上。
表四、2000~2002年(F)台灣主要資訊產業產量與產值變化表 單位:仟台、百萬元、%
年度 |
2000 |
2001(F) |
2002(F) |
產量 |
成長率 |
產值 |
成長率 |
產量 |
成長率 |
產值 |
成長率 |
產量 |
成長率 |
產值 |
成長率 |
NB |
12,707 |
32.2 |
13,548 |
23.8 |
13,966 |
9.9 |
12,111 |
-10.6 |
16,785 |
20.2 |
12,800 |
5.7 |
DT PC |
27,660 |
44.7 |
7,797 |
8.1 |
25,405 |
-8.2 |
6,866 |
-11.9 |
27,540 |
8.4 |
7,326 |
6.7 |
Motherboard |
84,372 |
31.1 |
5,674 |
16.9 |
80,565 |
-4.5 |
5,647 |
-0.5 |
85,294 |
5.9 |
5,844 |
3.5 |
CD/RW/DVD |
67,579 |
46.4 |
2,605 |
66.8 |
51,998 |
-12.5 |
2,106 |
-8.6 |
49,739 |
-4.3 |
2,409 |
14.4 |
DSC |
5,635 |
247.4 |
569 |
311.1 |
8,821 |
53.8 |
1,132 |
95.5 |
12,079 |
36.9 |
1,643 |
45.1 |
資料來源:MIC、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比較P3 MB與P4 MB對於三大被動元件使用數量差異可以發現,P3 MB與P4 MB對Chip-R與Inductor的使用數量差異並不大,但P4 MB對MLCC使用數量則較P3 MB增加20%以上,顯示MLCC在三大被動元件中,為P3 MB與P4 MB世代交替下的最大受惠產品。雖然P3 MB與P4MB對Chip-R與Inductor的使用數量差異不大,惟在P3 MB與P4 MB的世代交替下,仍可以受惠。
再深入至P4 MB對三大被動元件使用規格來看,Chip-R與MLCC皆在0402規格上各增加50顆,其中Chip-R方面,雖然國內廠商如國巨、旺詮、大毅等皆有能力製造,但目前國內MB廠商仍多數採用日系產品,尚有部分也採用國巨產品,故國巨受惠程度將較旺詮、大毅等來得大。在MLCC方面,由於MLCC所增加部分,多屬於2.2微法拉(μF)以上之高電容產品,國內應僅有國巨與華新科可予以供應,生產之產品品質也較符合國內MB廠商之要求,至於4.7、10μF以上等更高電容產品,現仍主要由日系廠商供應,故代理進口高電容MLCC廠商禾伸堂,亦可因此受惠。在Inductor 方面,其所增加的部分,應屬高頻、高感值之晶片電感(見表五)。
表五、P3 MB與P4 MB之被動元件使用數量比較表 單位:顆
被動元件 |
Chip-R |
MLCC |
Inductor |
P3 MB |
0402 |
0 |
0 |
18~27 |
1206、0805等標準型 |
290~300 |
285~290 |
Array(陣列型) |
70 |
─ |
P4 MB |
0402 |
50 |
50 |
20~30 |
1206、0805等標準型 |
260~270 |
290~300 |
Array(陣列型) |
20~30 |
─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由於今年第一季MB產業有機會出現淡季不淡的現象,使得國內前四大MB廠商皆看好今年第一季的出貨狀況。國內最大MB廠商-華碩認為,其今年第一季單季出貨量應與去年第四季相當,其他如技嘉、微星、精英等MB廠商也認為今年第一季單季出貨量會較去年第四季衰退幅度在20%以內,有別於以往淡季時衰退幅度超過20%以上。
若以國內前四大MB廠商對於今年第一季單季的預估幅度(研究員依此保守推算),加上其P4 MB於去年底時所佔各廠商出貨比重來估算,研究員保守預估今年第一季華碩、技嘉、微星、精英等國內前四大MB廠商P4 MB單季出貨量分別為218萬片、104萬片、130萬片、123萬片(見表六),共計575萬片。又若加計P4 MB對三大被動元件使用數量推算,國內前四大MB廠商對Chip-R之0402規格於今年第一季的需求量為2.88億顆,標準型規格的需求量則為14.95~15.53億顆之間,而對MLCC之0402規格於今年第一季的需求量為2.88億顆,標準型規格的需求量則為16.68~17.25億顆之間,至於對Inductor於今年第一季的需求量約在1.16~1.72億顆之間(見表七)。
表六、2001~2002年國內前四大MB廠商出貨量變化表 單位:萬片
年度 |
2001 |
2002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10月份 |
11月份 |
第一季 |
P4 MB比重 |
P4 MB出貨量 |
ASUS |
390 |
271 |
354 |
187 |
140 |
435 |
50% |
218 |
Giga-Byte |
260 |
198 |
245 |
100 |
108 |
260 |
40% |
104 |
Micro-Star |
270 |
190 |
280 |
105 |
105 |
325 |
40% |
130 |
Elitegroup |
322 |
330 |
390 |
150 |
150 |
410 |
30% |
123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備註:2002年出貨量為元大京華投顧所預估。
表七、2002/Q1預估國內前四大MB廠商P4 MB所需被動元件表 單位:萬片、億顆
國內前四大MB廠商 |
ASUS |
Giga-Byte |
Micro-Star |
Elitegroup |
Total |
P4 MB出貨量 |
218 |
104 |
130 |
123 |
575 |
Chip-R |
0402 |
50 |
1.09 |
0.52 |
0.65 |
0.62 |
2.88 |
0805、1206 |
260 |
5.67 |
2.70 |
3.38 |
3.20 |
14.95 |
270 |
5.89 |
2.81 |
3.51 |
3.32 |
15.53 |
MLCC |
0402 |
50 |
1.09 |
0.52 |
0.65 |
0.62 |
2.88 |
0805、1206 |
290 |
6.32 |
3.02 |
3.77 |
3.57 |
16.68 |
300 |
6.54 |
3.12 |
3.90 |
3.69 |
17.25 |
Inductor |
20 |
0.44 |
0.21 |
0.26 |
0.25 |
1.16 |
30 |
0.65 |
0.31 |
0.39 |
0.37 |
1.72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整體而言,P4 MB之需求效應應會在今年世代交替完成後完全顯現,而對於三大被動元件需求量也會明顯增加,尤其在標準型被動元件部分,國內被動元件廠商應可直接受惠,但在高階被動元件部分,則國內被動元件廠商祇有少數幾家能夠受益。
五、今年Sony PS2年出貨量可較去年成長近10%,合計Chip-R、MLCC、V-Chip的出貨金額約近20億元左右,對於國內被動元件廠商將有正面助益
根據IDC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全球家用遊戲機出貨量為1,757萬台,其中128位元家用遊戲機的Sega Dreamcast出貨量為267.4萬台,Sony PS2出貨量為562.8萬台,合計為830.2萬台,共佔全球家用遊戲機總出貨量的47.25%。而去年預計全球家用遊戲機出貨量為2,358萬台,其中128位元家用遊戲機的Sega Dreamcast已在3月份停產,故去年出貨量僅有136.4萬台,至於Sony PS2出貨量則大幅成長至1469.4萬台,其累計出貨量已超過2,000萬台以上,另外,Nintendo Game Cube與Microsoft X-Box去年出貨量各為223.0萬台與201.7萬台,合計為2,030.5萬台,共佔全球家用遊戲機總出貨量的86.11%(見表八)。
目前全球家用遊戲機主要係由Sony PS2、Nintendo Game Cube與Microsoft X-Box等三種機種所佔比重最大,但Sony PS2因遊戲軟體共計有200餘種可供消費者選擇,而Nintendo Game Cube與Microsoft X-Box的遊戲軟體僅有20~30種左右,加上Nintendo Game Cube與Microsoft X-Box去年共計出貨量為424.0萬台,遠低於Sony PS2的1469.4萬台,故短期之內,全球家用遊戲機市場仍是Sony PS2為主。
依據以往的經驗,家用遊戲機世代交替的循環週期為5年,其中前3年為消費者進行換機的階段,此時家用遊戲機廠商須因應市場需求而大量出貨,而後2年則進入到該機種的衰退階段,此時家用遊戲機廠商則開始研發下一代新家用遊戲機機種。今、明年全球家用遊戲機市場在Sony PS2、Nintendo Game Cube與Microsoft X-Box的密集出貨下,該市場將呈現快速成長。
表八、2000~2005年預估全球主要遊戲機種每年出貨量變化表 單位:萬台
遊戲機種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Sony PS/PS1 |
622.6 |
246.6 |
38.1 |
─ |
─ |
─ |
Nintendo 64 |
304.5 |
82.0 |
62.1 |
─ |
─ |
─ |
Sega Dreamcast |
267.4 |
136.4 |
─ |
─ |
─ |
─ |
Sony PS2 |
562.8 |
1469.4 |
1606.1 |
1631.8 |
1128.5 |
502.8 |
Nintendo Game Cube |
─ |
223.0 |
1142.5 |
1174.0 |
847.0 |
433.2 |
Microsoft X-Box |
─ |
201.7 |
1348.4 |
1638.1 |
1195.6 |
736.0 |
Others & Next Generation |
─ |
0.7 |
2.4 |
0.3 |
349.6 |
1040.1 |
資料來源:IDC、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由於PS2出貨量在今、明年皆可呈現大幅成長,使得PS2對於三大被動元件需求量亦同步成長,尤其是在功能更強大的PS2與原先的PS1進行世代交替下,對於三大被動元件需求量更是有增無減。以PS1與PS2每台機種所需各式主要被動元件來看,每台PS2在Chip-R、MLCC、Inductor與V-Chip等被動元件的需求量各為315顆、543顆、20~30顆與32~45顆,較原先PS1每台所需的110~120顆、160顆、15~20顆、29顆,各增加195~205顆、383顆、0~15顆、3~16顆不等(見表九)。倘若未來PS2能如IDC所預期每年出貨量達到1,500萬台以上,對於國內被動元件廠商而言,將是一項利多消息。
表九、PS系列遊戲機每台所需各式主要被動元件需求量表 單位:顆/台
被動元件 |
Chip-R |
MLCC |
Inductor |
V-Chip |
OS-CON |
Tantalum |
PS1需求量 |
110~120 |
160 |
15~20 |
29 |
11 |
─ |
PS2需求量 |
315 |
543 |
20~30 |
32~45 |
16 |
5 |
增加顆數 |
195~205 |
383 |
0~15 |
3~16 |
5 |
─ |
資料來源:各上市櫃公司、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如果以IDC預估PS2今年出貨量1,606.1萬台,以及每台PS2所需Chip-R、MLCC、V-Chip各為315顆、543顆、32~45顆推算,研究員預估今年PS2所需Chip-R、MLCC、V-Chip總計分別為50.59億顆、87.21億顆與5.14~7.23億顆左右,再以Chip-R、MLCC與V-Chip預期價格估算,今年PS2所需Chip-R、MLCC、V-Chip之金額總計各為1.46億元、12.56億元、3.70~5.20億元(見表十)。由上述可知,雖然今年PS2對MLCC需求量最大,但每顆單價並不高,惟總計金額仍是Chip-R、MLCC、V-Chip中最高;而今年PS2對Chip-R需求量也很大,惟每顆單價較MLCC更低,故其總計金額為Chip-R、MLCC、V-Chip中最低;至於V-Chip部分,此次Sony所釋出為液態之V-Chip,雖今年PS2對其需求量為Chip-R、MLCC、V-Chip中最少,但每顆單價較Chip-R高,故總計金額也較Chip-R高。另外,這次Sony釋出PS2用被動元件訂單之目的,主要係考量到生產成本,故預期無論是何種被動元件產品,其訂單中之出貨單價應會較該產品之市價低,即此訂單之毛利率應不會太好。
綜合而論,今年Sony PS2年出貨量可較去年成長近10%,合計Chip-R、MLCC、V-Chip的出貨金額約近20億元左右,此對於國內二線被動元件廠商的營收挹注較大,但對國內被動元件大廠的營收提升並不明顯,惟國內被動元件大廠在產品品質、產品交期、產能規模等方面優於國內二線被動元件廠商,故承接該訂單之機會亦較國內二線被動元件廠商來的高。目前已開始出貨予Sony的國內被動元件廠商計有國巨、立隆等,雖然如國巨這種國內被動元件大廠的營收提升幅
表十、2001~2005年預估PS2所需顆數與共計金額分析表 單位:萬台、億顆、億元
年度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PS2出貨量 |
1,469.4 |
1,606.1 |
1,631.8 |
1,128.5 |
502.8 |
被動元件 |
所需顆數 |
共計金額 |
所需顆數 |
共計金額 |
所需顆數 |
共計金額 |
所需顆數 |
共計金額 |
所需顆數 |
共計金額 |
Chip-R |
315 |
46.29 |
1.33 |
50.59 |
1.46 |
51.40 |
1.48 |
35.55 |
1.02 |
15.84 |
0.46 |
MLCC |
543 |
79.79 |
11.49 |
87.21 |
12.56 |
88.61 |
12.76 |
61.28 |
88.24 |
27.30 |
3.93 |
V-Chip |
32 |
4.70 |
3.39 |
5.14 |
3.70 |
5.22 |
3.76 |
3.61 |
2.60 |
1.61 |
1.16 |
45 |
6.61 |
4.76 |
7.23 |
5.20 |
7.34 |
5.29 |
5.08 |
3.66 |
2.26 |
1.63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度並不顯著,但對其營收仍有正面助益。研究員認為Sony PS2的出貨量增加,或許可以減少被動元件產品供過於求的窘境,但整體產業的景氣回升,仍需視下游資訊、通訊產業景氣何時翻揚而定。(元大京華投顧 王彥迪 資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