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介紹(上篇)
人氣(0)
1999/12/07 00:00
( 提供)
◤基本資料◢
掛牌日期: |
88/12/22 |
主要股東: |
|
公開申購價格: |
63元 |
法人股東 |
個人股東 |
掛牌資本額: |
5.3億元 |
金茂投資 18.24% |
陳純敏 6.61% |
提撥承銷張數: |
公開抽籤:3,978張 |
中央投資 4.90% |
方敏清 6.58% |
|
承銷商包銷:1,326張 |
蘇伊士亞洲投資 3.51% |
方敏宏 5.13% |
董事長: |
方敏清 先生 |
|
|
總經理: |
方敏清 先生 |
|
|
本益比分析:
|
八七 |
八八(估) |
八九(估) |
EPS |
2.26 |
3.63 |
5.45 |
本益比 |
-- |
17.4 |
11.6 |
註:八九年EPS係以目前股本計算 |
主要產品:
1.整流二極體 |
(75.32%) |
2.突波抑制器 |
(20.90%) |
3.其他 |
( 3.78%) | |
八八年前三季財測達成率 單位:仟元
|
八八年1?9月 |
八八年度 |
|
財測 |
實際數 |
達成率 |
財測 |
達成率 |
營業收入 |
983,994 |
969,061 |
98% |
1,439,994 |
67% |
銷貨成本 |
726,832 |
711,316 |
87% |
1,051,374 |
67% |
營業毛利 |
257,162 |
254,762 |
99% |
388,620 |
66% |
稅前淨利 |
142,794 |
139,052 |
97% |
226,329 |
61% |
◤同業比較◢
八八年財測(單位:千元) |
強茂(註) |
麗正(2302) |
統懋(5360) |
世昕(2389) |
華新科(5335) |
天揚(5345) |
主要產品 |
整流二極體、突波抑制器 |
整流二極體、環境工程 |
二極體、電晶體、拋光晶圓、再生晶圓 |
電解電容 |
基層陶瓷電容、晶片電阻、晶片電感 |
基層陶瓷電容 |
營業收入淨額 |
1,453,763 |
1,883,188 |
559,752 |
1,431,796 |
2,172,740 |
1,505,994 |
營業毛利 |
390,129 |
295,062 |
159,973 |
255,496 |
216,146 |
337,886 |
營業利益 |
252,129 |
184,563 |
97,117 |
154,396 |
93,106 |
182,979 |
本期稅後淨利 |
192,532 |
301,021 |
69,091 |
351,000 |
170,698 |
129,429 |
每股盈餘(元) |
3.63 |
1.26 |
1.20 |
2.83 |
1.41 |
1.77 |
88.9.30股本 |
530,400 |
2,393,847 |
577,057 |
1,241,200 |
1,209,999 |
729,544 |
承銷價或收盤價(11/26) |
63.0 |
36.0 |
26.9 |
84.5 |
68.0 |
85.0 |
市值 |
3,341,520 |
8,617,849 |
1,552,283 |
10,488,140 |
8,227,993 |
6,201,124 |
本益比 |
17.4 |
28.6 |
22.4 |
29.9 |
48.2 |
48.0 |
八八年1-9月 |
強茂 |
麗正(2302) |
統懋(5360) |
世昕(2389) |
華新科(5335) |
天揚(5345) |
營業收入淨額 |
969,061 |
1,434,862 |
418,571 |
1,006,542 |
1,416,182 |
1,015,901 |
營業毛利 |
254,762 |
180,106 |
118,281 |
169,872 |
106,618 |
214,207 |
營業利益 |
157,644 |
102,225 |
74,328 |
95,222 |
14,685 |
95,350 |
稅前淨利 |
139,052 |
151,942 |
58,771 |
267,076 |
11,583 |
58,209 |
本期稅後淨利 |
116,183 |
151,942 |
45,597 |
254,500 |
23,583 |
55,520 |
每股盈餘(元) |
2.19 |
0.64 |
0.79 |
2.05 |
0.19 |
0.76 |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務預測,倍利證券研研究部整理 註:強茂八八年數字為倍利證券研究部預估
◤投資建議◢ 二極體在分類上屬主動元件,與被動元件一樣屬電子產品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各種資訊、通訊等終端產品上皆會用到二極體。近年來下游產品普遍呈現高度成長,例如八八年上半年我國桌上型電腦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42.5%、筆記型電腦出貨量較去年成長64%;此外全球個人行動通訊風潮亦使八八年全球手機出貨量較八七年大幅成長57.6%;隨著這些終端產品的出貨暢旺,相對引發對二極體需求的大幅成長,強茂為我國專業從事二極體生產的元件製造商,近兩年受惠於我國系統組裝產品全球市佔率增加而大幅成長,八七年營收為9億元,較八六年成長61.1%,稅後淨利為0.92億元,亦成長46.1%,EPS為2.26元;倍利證券研究部預估,強茂八八年營收可達14.5億元,較八七年成長61.2%,稅後淨利因規模經濟效益發揮,成長108.4%達1.93億元,以目前股本5.3億元計算,EPS為3.63元;保守預估八九年在下游產品需求持續暢旺下,營收可達21億元,較八八年成長44.4%,稅後淨利2.89億元,成長率50.2%,EPS 5.45元。以公開承銷價63元計算,八八年本益比為17.4倍,八九年本益比為11.6倍,若假設合理本益比為20倍,則股價可上看109元。
◤投資重點◢
下游產品成長快速,引發主被動元件需求大幅成長 最近一年來低價電腦、筆記型電腦及通訊手機等均呈現大幅成長,例如八八年上半年全球桌上型電腦出貨量成長率為20.3%,為過去數年來僅見之榮景,我國出貨量亦大幅成長42.5%;八八年上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成長率為23.6%,我國成長率為64%,亦呈現高度成長;此外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亦較八七年大幅成長57.6%;隨著這些下游產品的出貨暢旺,相對引發對二極體需求的大幅成長,因此強茂近年來營收亦呈現大幅成長,八六年營收成長率為39%、八七年為61.1%,預估八八年成長率為61.2%、八九年為44.4%。
強茂產品品質漸與Fairchild等國際大廠並駕齊驅,在內銷市場具備進口替代優勢 二極體在下游產品中所佔的成本比重雖然不高,但卻對下游產品的品質穩定性影響重大,因此二極體品質是否能讓下游廠商認同,是二極體廠商能否成功拓展市場的關鍵。強茂產品在品質上已獲得諸如R.C.A.、A.O.C.、Fairchild、International Rectifier (IR)、Semtech、台達電、仁寶等國內外大廠的認同,並開始採用強茂產品;由於強茂在品質上已與國際大廠差不多,但卻更具價格競爭力,故預期未來在內銷市場上可有進口替代的效果,下游廠商將會逐漸提高採用比率,強茂在內銷市場之成長可期。
國際大廠淡出生產,衍生專業代工市場需求 SGS-Thomson、International Rectifier、Motorola等國際大廠逐漸淡出生產,專注在研發及銷售上,逐漸將產能外包,二極體專業代工市場將有成長空間。二極體在前段製程之生產係以3”、4”、5”等小尺寸晶圓為主,且後段製程仍屬勞力密集,在整個半導體產業中相較於邏輯IC和記憶體IC而言,技術層次較低且產品亦較成熟;因此對國際半導體大廠而言,維持這些舊晶圓廠並不具經濟效益,開始漸漸退出生產行列,並將產品外包給亞太地區廠商代工,強茂目前已經在替International Rectifier、Fairchild等國際大廠代工。未來在外包趨勢繼續發展下,強茂可有持續成長的空間。
新產品開發能力強,每年均有高利潤新產品進入量產 新產品的開發可避開一般標準品的價格競爭,獲取較高的利潤,而強茂在新產品開發能力上,在同業之中是相對優越的。例如在突波抑制器(TVS)系列產品便領先同業開發成功,成為全球少數幾家能提供全系列突波抑制器的廠商之一。雖然此產品僅佔強茂公司營收約兩成,但對強茂貢獻之利潤卻在三成以上,是強茂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目前強茂仍在持續開發數種新產品,預期將是強茂未來持續高獲利的來源。
強茂八八年EPS 3.63元,八九年EPS可達5.45元 倍利證券研究部預估強茂八八年營收為14.5億元,較八七年成長61.2%,營業利益為2.52億元,成長率79.3%,稅後淨利為1.93億元,成長率108.4%,EPS 為3.63元;八九年營收為21億元,較八八年成長44.4%,營業利益為3.7億元,成長率47.6%,稅後淨利為2.89億元,較成長率50.2%,EPS為5.45元。
◤公司簡介◢ 強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七十五年,初期資本額僅500萬元,業務以代理、銷售電子零件為主;民國八十二年由於看好電子業遠景,該公司延聘多位專業工程人員,開始架設整流二極體產品之生產線,並於八十三年量產,成為專業的半導體分離元件製造商,初期除生產傳統同軸式二極體,並隨即開始研發表面黏著二極體(SMD)。同時強茂公司亦於八二年與美國上市公司Semtech技術合作開發生產突波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TVS),除提供Semtech公司以OEM名牌行銷全球外,並以強茂自有品牌切入突波抑制器市場。 強茂公司經過多年的勤奮耕耘,終在二極體市場建立自有品牌地位,特別在突波抑制器產品方面,強茂是全球少數能提供全系列突波抑制器產品的廠商之一。隨著公司的擴增,公司資本額由設立時之500萬元逐步增加至目前的5.3億元,員工人數達536人。 強茂生產之產品可分為整流二極體及突波抑制器兩大類,其產品細項包括: A.整流二極體:a.同軸二極體整流器。b.橋式整流器。 c.表面黏著整流器。d.表面黏著橋式整流器。 e.大功率二極體整流器。 B.突波抑制器:a.表面黏著突波抑制器。b.同軸突波抑制器。 在產品比重方面,強茂之產品以整流二極體為大宗,由於來自下游產品對交流電/直流電轉換需求快速成長,整流二極體比重逐年提高,八七年比重約在八成;至於突波抑制器,八七年起在國外大廠Semtech逐步讓出市場下,亦開始快速成長,八八年1?9月的成長速度更高過整流二極體,因此比重提高至20.9%。
強茂公司產品銷售比重 單位:千元
年度 |
八五年 |
八六年 |
八七年 |
八八年1?9月 |
值 |
% |
值 |
% |
值 |
% |
值 |
% |
整流二極體 |
285,774 |
70.95 |
436,055 |
77.88 |
724,829 |
80.37 |
729,871 |
75.32 |
突波抑制器 |
113,490 |
28.18 |
109,749 |
19.60 |
174,550 |
19.35 |
202,563 |
20.90 |
其他 |
3,525 |
0.87 |
14,111 |
2.52 |
2,523 |
0.28 |
36,627 |
3.78 |
合計 |
402,789 |
100 |
559,914 |
100 |
901,902 |
100 |
969,061 |
100 |
資料來源:強茂公司提供
在外銷比重方面,過去強茂產品之銷售以外銷為主,然近年來由於國內資訊、通訊產業的快速成長引發國內對二極體需求的快速成長;再加上強茂產品品質可靠度已受國內客戶的認同,因此強茂產品之內銷比重逐年增加,從八五年的37.49%,逐步增加到八八年1?9月的54.03%。 強茂公司內外銷比重 單位:千元
年度 |
八五年 |
八六年 |
八七年 |
八八年1?9月 |
值 |
% |
值 |
% |
值 |
% |
值 |
% |
內銷 |
151,006 |
37.49 |
223,910 |
39.99 |
417,400 |
46.28 |
523,597 |
54.03 |
外銷 |
251,783 |
62.51 |
336,004 |
60.01 |
484,502 |
53.72 |
445,464 |
45.97 |
合計 |
402,789 |
100 |
559,914 |
100 |
901,902 |
100 |
969,061 |
100 |
資料來源:強茂公司提供
在未來發展方向上,由於整流二極體是一般廠商皆能生產的產品,利潤較低,因此強茂未來將開發數種競爭者尚無生產能力的新產品,以提高公司獲利能力;包括已在開發中的閘流體(Thyristor)、突波抑制陣列(TVS Array),及未來將開發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ower MOSFET)、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IGBT)、功率積體電路(Power IC)等。此外,為求進一步掌握原材料,強茂亦將矽磊晶圓(Epitaxial Wafer)、蕭特基晶圓(Schottky Wafer)等列為研發重點,藉由向上整合原材料來擴大利潤空間。
◤產品介紹◢ 二極體產品介紹 二極體是指具有兩極(Dielectrode),且兩極間之電流、電壓特性呈現非直線特性之半導體元件,其元件特性是只容許單一方向的電流(順向電流)才能導通,逆向的電流則難以通過,在各種電子電路中是重要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半導體產業中是製程最早、技術最成熟的產品。二極體運用在電子電路上,依其功能可區分為:
- 整流二極體(Rectifier):將交流電(AC)轉變為直流電(DC)之必要元件;目前電力公司所生產的是交流電,但電子產品使用的是直流電,因此整流二極體是電子產品在電路設計上必備之基本主動元件。
- 突波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TVS):為雪崩式二極體(Avalanche Diode)結構,能將高於正常電壓的電壓突波(Transient Voltage)抑制於不致破壞電路元件的忍受電壓內,能吸收範圍在400瓦~5000瓦的突波能量,一般用以保護較昂貴之電子元件(如IC)免受電壓突波之損害。
- 齊納二極體(Zener Diode):主要用於調整工作電壓,保護線路,具電路穩壓功能。
- 交換式二極體(Switching Diode):主要功能係在轉換工作訊號狀況,應用於控制線路中。
二極體之整流功能說明 所謂的整流,即是利用二極體僅能單向導電的特性來濾掉交流電中我們所不想要的負電壓部分(所得出之半波訊號若再經電容儲電後即可得到直流電),其運作原理如下:

假設輸入訊號為一正弦波(電壓正負正負地不斷改變),當電壓處於正電壓時,對於二極體而言是處於順向狀態,可以導通,因此訊號可順利通過二極體傳到輸出端;但當電壓處於負電壓時,此時二極體處於逆向狀態,不能導通,因此訊號不能通過,輸出端電壓為零;最後輸出訊號為原來輸入訊號去掉負電壓後所剩的部分,此即為整流功能。
二極體之突波抑制功能說明 所謂突波抑制是將訊號中電壓超過限定範圍的部分去掉,以避免過高的電壓傷害所欲保護之IC元件,其運作原理說明如下:

假設我們想要將電壓限定在3V以下,但輸入訊號中含有一超過3V的突波,就必須透過圖中所示的電路將其濾除;當輸入訊號電壓小於3V時,二極體處於逆向狀態,不能導通,因此訊號可直接通到輸出端;但當輸入訊號大於3V時,二極體處於導通狀態,可以濾除超過3V之電壓,因此輸出端的電壓將固定在3V,如此一來輸出訊號中便不再有超過3V的部分,此即二極體之突波抑制功效。
二極體在電路中屬於保護元件 觀察電子產品電路上所包含的元件,可發現有兩大類元件是每一種電子產品所不可或缺的:一種是所謂的積體電路(IC)元件,可提供電子產品各種主要功能,例如記憶體提供資料儲存功能、CPU提供資料運算功能、晶片組提供資料輸出入控制功能等;另一種則稱為保護元件,包括二極體、電阻、電容、電感等主被動元件,它們存在於積體電路元件的週遭,可調整積體電路元件輸出入端之電壓及電流水準,保護積體電路元件免受靜電或電擊造成的電壓突波所傷害,例如電阻具有降低電壓、限制電流之功能,電容器具有濾波、旁路、調諧等功能,電感具有防治電磁波干擾功能,而二極體則具備整流、突波抑制、穩壓等功能。 由於電子產品如電腦、大哥大等逐漸走向高頻化、低功率化,且半導體製程的進步使得積體電路益加精密,因此積體電路所設定之工作電壓、電流亦逐漸降低(例如電壓從過去的5V降為3.3V,甚至2.8V),如此一來積體電路對於電壓、電流穩定的要求便更加的嚴格(因為5V加減0.5V跟2.8V加減0.5V的影響程度不同),對保護元件的需求也隨著提昇。
二極體在半導體產業中屬於分離式元件 二極體係屬於半導體產業之一支,整個半導體產業一般可分為集積式(Integrated)半導體、分離式(Discrete)半導體及光電(Optoelectronics)半導體三種,集積式半導體又稱為積體電路,即一般所謂的IC;而二極體由於本身功率消耗比例相當高,且具承受高電壓與高電流能力,並不適合設計在IC內(因此二極體並不會被IC所替代),屬於分離式半導體。 依據Dataquest之定義,二極體依電氣特性又可分為小訊號二極體(Small-signal Diode)及功率二極體(Power Diode,或稱整流二極體Rectifier)兩種,其中小訊號二極體及功率二極體在技術上是相同的,只是小訊號二極體係指最大可導通電流(Maximum Forward Current)小於0.5安培的二極體,功率二極體則是指最大可導通電流等於或大於0.5安培的二極體。
二極體應用範圍 二極體在電子電路中可具有整流、交換、檢波、混頻或定電壓之功能,因此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涵蓋電腦及週邊設備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通訊產品及汽車工業產品等。由於目前尚無其他產品具有相同特性可取而代之,因此未來在終端產品持續採用下,二極體仍有其市場需求。
二極體之應用產品
應用範圍 |
資訊產品 |
通訊產品 |
消費性電子 |
汽車工業 |
應用產品 |
電腦
終端機
監視器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
磁碟機
掃描器 |
電話機
交換機
傳真機
行動電話
衛星定位系統
充電器 |
電視機
數位音響
錄影機
光碟機 |
汽車儀表
汽車整流
點火系統
ABS系統
安全氣囊 |
資料來源:倍利證券研究部整理
分離式元件之分類圖

資料來源:Dataquest(July 1999)
◤產業概況◢ 全球市場規模 二極體屬半導體產業,景氣亦隨半導體之循環而起伏,但由於產品較為成熟,因此起伏程度並不如整體半導體來得大;依據Dataquest統計,1998年全球二極體市場規模為3,519百萬美元,較1997年衰退12.7%,衰退的原因主要係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所致;1999年以後,在亞洲金融風暴逐漸遠離下,全球二極體市場可望恢復逐年成長趨勢。依據Dataquest預測,1999年全球二極體銷售值可達3,620百萬美元,較1998年成長2.9%,而2003年銷售值可達4,923百萬美元,1998年至2003年之複合成長率為7.0%,呈現穩定成長趨勢;由於Dataquest在做此份預測時,對今年全球個人電腦的成長預估過於保守,因此對二極體之預測亦會偏低,倍利證券研究部認為,未來二極體之成長應可高於Dataquest預測值。
全球分離式元件銷售值預測 單位:百萬美元
|
1997 |
1998 |
1999(F) |
2000(F) |
2001(F) |
2002(F) |
2003(F) |
CAGR(%)1998-2003 |
電晶體小計 |
8,653 |
7,966 |
8,653 |
9,446 |
10,509 |
11,375 |
11,895 |
8.4 |
小訊號電晶體 |
3,129 |
2,849 |
3,036 |
3,272 |
3,627 |
3,954 |
4,145 |
7.8 |
功率電晶體 |
5,524 |
5,117 |
5,617 |
6,174 |
6,882 |
7,421 |
7,750 |
8.7 |
Bipolar功率電晶體 |
2,489 |
2,206 |
2,374 |
2,519 |
2,774 |
2,911 |
3,021 |
6.5 |
MOS功率電晶體 |
2,440 |
2,250 |
2,488 |
2,783 |
3,073 |
3,363 |
3,526 |
9.4 |
IGBT功率電晶體 |
595 |
661 |
755 |
872 |
1,035 |
1,147 |
1,203 |
12.7 |
二極體小計 |
4,054 |
3,519 |
3,620 |
3,939 |
4,402 |
4,750 |
4,923 |
7.0 |
小訊號二極體 |
1,550 |
1,268 |
1,277 |
1,350 |
1,503 |
1,602 |
1,672 |
5.7 |
功率二極體 |
2,504 |
2,251 |
2,343 |
2,589 |
2,899 |
3,148 |
3,251 |
7.6 |
閘流體 |
972 |
810 |
907 |
1,008 |
1,148 |
1,253 |
1,296 |
9.9 |
其他 |
576 |
476 |
575 |
657 |
771 |
875 |
934 |
14.4 |
合計 |
14,255 |
12,771 |
13,755 |
15,050 |
16,830 |
18,253 |
19,048 |
8.3 |
資料來源:Dataquest(June 1999)
主要國際大廠 全球二極體生產商主要可分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及專業零組件製造商。整合元件製造商包括Philip、Motorola、Hitachi等,他們除擁有半導體製造部門外,亦擁有資訊、通訊或消費性電子的終端產品,因此這些廠商的分離式元件製造部門屬In-house性質;而專業零組件製造商則包括General Semiconductor、STMicroelectronics、Rohm、Sanken等,這些廠商僅專業從事半導體零組件生產,並不跨足終端產品。依Dataquest統計,1998年全球小訊號二極體前三大生產商為Rohm、Philips、Motorola,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8.8%、12.7%、12.5%;功率二極體前三大生產商為General Semiconductor、Sanken、Motorola,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6.9%、8.3%、8.0%。
1998年全球前五大二極體生產商 單位:百萬美元
排名 |
小訊號二極體 |
功率二極體 |
公司 |
產值 |
公司 |
產值 |
1 |
Rohm |
238 |
General Semiconductor |
380 |
2 |
Philips |
161 |
Sanken |
188 |
3 |
Motorola |
158 |
Motorola |
181 |
4 |
Hitachi |
146 |
STMicroelectronics |
179 |
5 |
Matsushita |
134 |
Shindengen Electric |
155 |
前五大廠商銷售值 |
837 |
1,083 |
前五大廠商市佔率(%) |
66.0 |
48.1 |
資料來源:Dataquest(June 1999)
整合元件大廠發展重心不在分離元件,將逐漸退出生產行列,產能外包漸成趨勢 二極體生產所使用的晶圓為3”、4”、5”晶圓,所須製程技術通常在1微米以上,後段封裝測試製程亦是勞力密集居多,對國際知名整合元件大廠(IDM)而言,維持這樣的晶圓廠並不具經濟效益;再加上公司未來發展重心將朝向8”、12”晶圓廠,發展應用於通訊、資訊終端產品之Logic、Memory IC產品,因此近年來整合元件大廠在發展策略的考量下,已逐漸減少分離元件之生產。1998年景氣的衰退更加速其出售分離元件製造部門,例如Motoroala將其分離元件事業部售予Texas Pacific Group、Siemens將其分離元件事業部獨立成Infineon Technologies;未來整合元件大廠退出生產所空出的市場空間(大廠停止生產、研發及行銷)或引發的代工需求(大廠停止生產,但保留行銷及研發)將是專業零組件廠商的成長來源。
1998年整合元件大廠之分離元件銷售值 單位:百萬美元
廠商 |
1997年
分離元件銷售值 |
1998年
分離元件銷售值 |
成長率
(%) |
全球分離元件總銷值 |
14,255 |
12,771 |
-10.4 |
Toshiba |
1,484 |
1,177 |
-20.7 |
Motorola |
1,446 |
1,127 |
-22.1 |
Hitachi |
949 |
795 |
-16.2 |
NEC |
885 |
749 |
-15.4 |
SANYO |
478 |
410 |
-14.2 |
Samsung |
355 |
262 |
-26.2 |
資料來源:Dataquest(July 1999),倍利證券研究部整理
基於上述理由,美日大廠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下,已逐漸減少低單價之標準化二極體產量,並轉向亞太地區廠商尋求OEM代工;國際大廠釋出的OEM訂單,給予了亞太地區二極體廠商極大的商機;展望未來,全球二極體生產重心可能逐漸轉移至亞太地區,而台灣廠商在利用兩岸三地之生產優勢下,業務可望持續成長。
1998年的衰退使國際大廠停止擴廠並進行重整,在景氣谷底擴廠之廠商於1999年景氣回升後受益最大 由於1998年整體分離元件產業的衰退,國際大廠不但停止在分離元件事業部的投資擴產,反而積極進行重整,逐漸淡出生產行列或將分離元件事業部出售。因此倍利證券研究部認為,在1999年產業恢復成長後,過去曾在景氣不佳時進行擴廠的廠商,將可獲得較大的成長力。強茂在1998年曾進行大幅度擴廠,因此具備了在1999年、2000年高度成長的條件。
我國二極體廠商現況 我國發展二極體產業之歷程始於民國五十八年,當時係由全球二極體生產、技術、行銷主導者美商通用器材公司首先引進技術,設立整流器一貫作業生產線,開始在台灣產製矽質整流二極體(Silicon Rectifier Diodes);民國六十五年第一家由國人投資產製整流二極體產品的麗正精密成立,隨後由於產品利潤良好,整流二極體產業有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強茂、台灣半導體及旭興科技等三十餘家;其中,旭興在八六年被全球被動元件大廠Vishay收購後,其與台灣通用器材同屬由外商主導之公司。 若以八七年營業額排名,美商台灣通用器材、旭興科技、台灣半導體為前三大廠商,強茂則是第四大廠,但就成長率而言,強茂則為成長最為快速的廠商,故八八年強茂已成為台灣第三大二極體廠商。
八七年我國二極體廠商營收排名 單位:百萬元;%
八七年排名 |
公司名稱 |
八六年營收 |
八七年營收 |
八七營收成長率(%) |
1 |
台灣通用器材 |
7,883 |
9,310 |
18.11 |
2 |
旭興科技 |
2,139 |
2,107 |
-1.48 |
3 |
台灣半導體 |
634 |
914 |
44.30 |
4 |
強茂 |
560 |
901 |
61.07 |
5 |
麗正 |
814 |
763 |
-6.27 |
6 |
統懋 |
470 |
482 |
2.65 |
資料來源:倍利證券研究部整理 註:麗正公司僅列計其二極體產品之營收
◤系統產品成長力道強,帶動元件需求大幅成長◢ 二極體產業供需變化示意圖

資料來源:倍利證券研究部整理 今年上半年桌上型電腦出貨量全球成長20%,台灣成長42%,大幅成長帶動元件需求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SPS)是每台桌上型電腦的必要配備,桌上型電腦的成長亦會帶動SPS成長,進而帶動二極體成長。桌上型電腦問市至今已有十數年之久,從IDC統計資料來看,過去數年間全球桌上型電腦年成長率大約維持在14%左右,僅可謂呈現穩定成長狀態;然而近來全球低價電腦風潮的盛行刺激了桌上型電腦市場的再成長,原本IDC預估1999年全球桌上型電腦成長率大約是在14%左右,與前幾年的成長率差不多。但1999年迄今桌上型電腦出貨量出乎意料地暢旺,上半年全球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0.3%,迫使IDC在最新的預估中將成長率向上調升至19%(倍利證券研究部認為此數字仍過於保守),由此可看出低價電腦趨勢的確造成需求的再成長。我國向為桌上型電腦主要生產國之一,1997年在全球運籌策略運用成功下,國際競爭力大幅提昇,使得1997年、1998年我國桌上型電腦出貨量分別呈現55.6%、56.9%的高度成長,1999年上半年我國桌上型個人電腦出貨量為812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42.5%,雖較前兩年成長趨緩,但仍是屬於高度成長狀態;展望未來,在低價電腦持續風行及我國競爭力優勢下,我國桌上型電腦可望繼續保持高度成長,進而使得國內二極體需求亦持續成長。
全球及我國桌上型電腦出貨量
資料來源:IDC,MIC 1999年9月 今年上半年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全球成長23%,我國成長64%,大幅帶動元件需求 依據IDC及MIC的統計,1999年上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為879.5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23.6%,顯著高於1998年的成長率9.5%,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的確在快速成長中;而我國在1999年上半年出貨量為409.7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64%,高度成長的榮景前所未見,尤其在1999年第二季我國市場佔有率首度超越了50%,更確定了我國在全球筆記型電腦生產之領導地位。因電源供應器(Adapter)是每一台筆記型電腦必要的配備,筆記型電腦的成長亦會帶動Adapter成長,進而帶動二極體成長,未來隨著我國筆記型電腦持續成長,強茂二極體產品內銷需求勢必持續擴大。
我國及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

資料來源:MIC 1999年8月
今年全球手機大幅成長57.6%,帶動元件需求 電池充電器是每一支大哥大必要的配備,大哥大的成長將帶動充電器成長,進而帶動二極體成長。近年來由於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對行動電話的需求與日俱增,全球行動電話出貨量每年均呈現大幅成長;根據IDC的預估,全球行動電話需求量在2000年以前仍將持續高度成長,1999年之市場需求量為2.62億支,較1998年成長57.6%,2000年亦可成長36.3%,公元2001年時可達3.9億支,1998年至2001年之複合成長率達32.8%;在下游通訊市場快速成長帶動下,行動電話充電器對二極體之需求亦將逐年迅速成長,未來成長性極具爆發力。
全球行動電話需求預估

資料來源:IDC and Raymond James Estimates
系統產品低價趨勢驅使系統組裝廠採用國內元件,我國二極體廠商可享有進口替代成長機會 目前國內系統組裝廠商採用國產二極體的比重仍低,這是因為雖然我國廠商之生產技術及品質已達相當之水準,但系統組裝廠商基於二極體佔系統產品成本不高但卻對產品穩定度影響大之考量,寧願繼續與已有長久合作關係之國外供應商維持關係,無太大的動機去轉換元件供應商(即使我國廠商品質亦符合要求);但近來在系統產品低價風潮下,系統組裝廠為將成本壓至最低,不得不在每一個零件上斤斤計較,如此一來便為系統組裝廠轉換元件供應商提供了充分的動機,因此我國二極體廠商在品質已達要求,但更具價格優勢下,可享有進口替代之成長。
台灣之全球佔有率仍低,未來成長空間大 台灣二極體產業目前在全球市場之佔有率仍低,然面對未來國際大廠淡出生產行列所空出的市場空間及代工需求,我國二極體廠商應較其他地區廠商更有競爭力,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地利之便,由於我國擁有龐大的資訊產業,因此本身即對二極體有極大的需求,在地區供應原則下,我國二極體廠商可隨著資訊產業的成長而成長;其次是成本優勢,台灣二極體廠商在利用兩岸三地之生產體系下,相對美、日、韓廠商具成本及價格優勢,相對東南亞廠商成本亦相差不大,因此競爭力強。觀察我國二極體產業之全球佔有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可證明我國二極體產業之競爭力正逐步提昇中,雖然八七年佔有率僅12.29%,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則意味著成長空間仍大。
台灣二極體之全球佔有率 單位:百萬美元:%
|
八四年 |
八五年 |
八六年 |
八七年 |
我國二極體銷售值(百萬元) |
10,977 |
9,370 |
11,222 |
14,449 |
匯率轉換基準 |
26.5 |
27.5 |
28.6 |
33.4 |
我國二極體銷售值(百萬美元) |
414.2 |
340.7 |
392.4 |
432.6 |
全球二極體銷售值(百萬美元) |
- |
- |
4,054 |
3,519 |
我國佔有率(%) |
- |
- |
9.68 |
12.29 |
資料來源:Dataquest(June 1999),經濟部統計處
產業供需變化為強茂提供成長機會 產業發展的趨勢,不論是在供應面或是需求面皆對強茂形成有利的局面。在需求方面,低價及行動通訊風潮使得全球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大哥大手機等三大系統產品同時出現大幅成長,榮景是歷年所僅見的;我國在資訊產業的競爭力更使得我國系統產品出貨量成長率遠高於全球成長率,進而帶動國內對諸如電阻、電容、二極體等的元件需求,提供了去年以來我國二極體廠商的第一階段成長動力。在供給方面,諸如成本不具優勢、發展重心不在分離元件等因素本就使國際大廠不再積極擴充分離元件產能,1998年景氣衰退下,更加速國際大廠退出生產行列,以委外代工方式替代自行生產,提供了未來我國二極體廠商的第二階段成長動力。總合來自需求及供給面的動力,未來我國二極體廠商仍舊持續看好,其中強茂在1998年全球景氣位於谷底時積極進行擴產,相對於其他未擴產的廠商,相信將是今明兩年市場上最大的贏家。
◤強茂之產業地位及經營績效◢ 強茂營收大幅成長,八八年有機會成為國內最大本土廠商 觀察國內前幾大二極體廠商之營收狀況,強茂可說是快速竄起的新星,八五年時強茂營收規模還在麗正、台灣半導體、統懋之後,但之後開始快速成長,八六年超越了統懋,八七年超越了麗正;以八八年各公司公告之財測營收數字來看,強茂超越了台灣半導體,成為僅次於台灣通用器材及旭興的第三大廠,亦成為國內最大的本土二極體廠商。倍利證券研究部認為強茂在八七年的擴廠動作相對於台灣通用器材及旭興的未擴廠,可使強茂保有較高的成長率,預估八九年營收可成長44.4%達21億元左右之水準,逐步向旭興逼近中。
強茂獲利能力亦佳,八九年營益率有機會成為國內最高 由於營收的大幅成長及擁有技術層次較高的產品,強茂獲利能力在同業中亦是翹楚,八五年以來,營業利益率始終保持在15%以上,僅次於統懋(目前雖無台灣通用器材之營利率資料,但根據中華徵信所資料,台灣通用器材八七年稅前純益率僅有4.9%);展望未來,強茂之高利潤產品突波抑制器仍將持續快速成長,獲利率應可再向上提昇,反觀統懋之營益率則呈逐年衰退的趨勢,因此未來強茂有機會超越統懋成為營益率最高之廠商。
應收帳款週轉率分析 強茂之應收帳款週轉率在同業中向是不錯,八五年應收帳款週轉率在同業中最高(台灣通用器材因無資料故未予列入比較),雖然近年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不過這是因為強茂內銷比重逐年提高,而我國客戶所給的交易條件較差(付款期較長),使得應收帳款收現天數拉長、週轉率下降。
存貨週轉率分析 強茂之存貨週轉率在同業中亦屬不錯,八五年僅次於旭興(台灣通用器材因無資料故未予列入比較),雖然八六年退居第三,不過這是因為麗正週轉率大幅提昇之故(該公司存貨大幅減少),強茂之存貨週轉率仍穩定維持在3次左右之水準。
單位:千元;%;次
營
收 |
|
84 |
85 |
86 |
87 |
88(估) |
|
旭興 |
1,024 |
1,327 |
2,138 |
2,107 |
- |
麗正 |
554 |
528 |
814 |
763 |
1,170 |
台半 |
522 |
514 |
634 |
915 |
1,242 |
強茂 |
450 |
403 |
560 |
902 |
1,454 |
統懋 |
446 |
505 |
470 |
483 |
560 |
營
收
成
長
率 |
|
84 |
85 |
86 |
87 |
88(估) |
|
旭興 |
19.2% |
29.6% |
61.1% |
-1.4% |
- |
麗正 |
-18.3% |
-4.7% |
54.2% |
-6.3% |
53.3% |
台半 |
52.2% |
-1.5% |
23.3% |
44.3% |
35.7% |
強茂 |
87.5% |
-10.4% |
39.0% |
61.1% |
61.2% |
統懋 |
36.8% |
13.2% |
-6.9% |
2.8% |
15.9% |
營
業
利
益 |
|
84 |
85 |
86 |
87 |
88(估) |
|
旭興 |
71 |
66 |
214 |
150 |
- |
麗正 |
-208 |
-101 |
-8 |
112 |
185 |
台半 |
71 |
3 |
35 |
45 |
142 |
強茂 |
55 |
75 |
94 |
141 |
252 |
統懋 |
106 |
136 |
86 |
95 |
97 |
營
益
率 |
|
84 |
85 |
86 |
87 |
88(估) |
|
旭興 |
6.93% |
4.97% |
10.01% |
7.12% |
- |
麗正 |
-28.61% |
-19.13% |
-0.98% |
10.95% |
9.82% |
台半 |
13.60% |
0.58% |
5.52% |
4.92% |
11.43% |
強茂 |
12.22% |
18.61% |
16.79% |
15.63% |
17.34% |
統懋 |
23.77% |
26.93% |
18.30% |
19.67% |
17.32% |
應
收
帳
款
週
轉
率 |
|
85 |
86 |
87 |
|
旭興 |
5.12 |
6.13 |
6.00 |
麗正 |
3.92 |
5.52 |
3.88 |
台半 |
2.96 |
4.02 |
3.79 |
強茂 |
5.72 |
5.52 |
4.75 |
統懋 |
4.63 |
3.70 |
2.78 |
存
貨
週
轉
率 |
|
85 |
86 |
87 |
|
旭興 |
5.18 |
5.63 |
5.15 |
麗正 |
2.66 |
8.82 |
8.49 |
台半 |
2.09 |
1.97 |
2.55 |
強茂 |
3.46 |
3.17 |
2.91 |
統懋 |
2.08 |
1.54 |
1.77 |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報、財測,倍利證券研究部預估
.....明日待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