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意外下調利率
中國央行週四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第二次下調利率,這一出人意料的舉措凸顯出中國政府對國內經濟狀況的警覺。中國央行在公告中稱,將金融機構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將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表示,多數人都預測中國央行會再次降息,但很少有人料到會這麼快,這說明中國決策者的擔憂程度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嚴重。市場分析師們之前普遍預計中國央行將很快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而不是基準利率。降低準備金率是比降息更溫和的一種放鬆銀根的手段。不過,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宋宇表示,降息與降準並不衝突,央行仍可能在週五降準。中國央行在公告中強調,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各項住房信貸政策,繼續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這表明,政府雖然正越來越積極地採取措施刺激經濟,但也不希望看到房地產泡沫重現。
中國央行稱,從本週五開始,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此前的6.31%降至6.00%,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25%降至3.00%。此外,中國央行還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從基準利率的0.8倍調整為0.7倍。這意味著最低貸款利率實際上將從5.05%降至4.20%,儘管大部分貸款利率遠高於這一下限。中國央行給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別設定下限和上限。上個月,中國央行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從0.9倍下調至0.8倍,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上調至1.1倍。外界認為,中國央行逐步放鬆利率限制是在為徹底的利率市場化作準備,儘管利率市場化改革現在尚無正式的時間表。此次非對稱降息(貸款利率下調幅度超過存款利率)將導致銀行業息差收窄,從而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中國央行過去調整利率大多是對稱式的,這次轉為非對稱調整,可能說明央行對中國儲戶的利益有所顧慮。如果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中國儲戶獲得的回報微乎其微。
中國通貨膨脹率的迅速下降可能也對央行降息決策的制定產生了影響。在道瓊斯(Dow
Jones)此前的一次調查中,10位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期中值顯示6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或同比上升2.2%,升幅低於5月份的3.0%。在通脹率為2.2%的情況下,即便是在降息之後,儲戶存款在扣除通脹因素後仍能享受正回報。中國官方CPI數據定於下週一公佈,但不清楚中國有關部門是否提前看到了數據結果。備受關注的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將於7月13日發佈。分析師們預計,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放緩至7.5%左右,第一季度增幅為8.1%。匯豐(HSBC)經濟學家孫俊偉稱,需要做好第二季度GDP增幅遜於預期、通脹率低於預期的準備。高盛經濟學家宋宇稱,中國政府可能也在試圖提振國內股市。他將近期中國股市的表現形容為“慘淡”。中國央行上一次降息是在6月7日,這也是2008年12月份以來的首次降息。在這之前,央行於2011年三次加息,最後一次加息是在2011年7月6日。……轉自華爾街日報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