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甦加快,新興經濟體逐步消化QE退出的負面影響,經濟也好轉,有利中國出口成長,今(23日)天發布的匯豐中國6月製造業 PMI 初值為50.8 ,是半年來首次回升至50以上,中國商務部6月17日公布最新數據也顯示,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12.5%,比4月加快0.6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最高增速,前五個月累計成長12.1%,略較去年同期放緩0.5%,整體來看中國今年內需消費可望呈現穩健成長,此外,中國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較4月提高0.1%,亦符市場預期,在國內消費和出口需求改善支撐工業增速微升的趨勢下,中國股市下半年可望出現補漲行情,中國股票型基金表現可望勝出。
中國政府微刺激政策效果逐漸顯現,貨幣信貸增長回升,財政政策出現效果,未來政策將持續根據經濟調整的情況而調整,維持經濟的相對穩定。80後、90後人口占整體消費比重逐年升高,消費型態的轉變將帶來產業結構與股市主流的重大轉變。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陳舜津表示,IPO利空淡化、經濟緩步回升,但在微刺激政策續出,且資金面偏向寬鬆下,雖中國股市短期指數區間仍將呈現震盪格局,不過隨著時序進入下半年,「簡政放權」、「定向調控」及「穩定外貿」政策相繼發佈,資金各項經濟數據穩定回升,人行今年第二次定向降準,可望釋放千億,中國股市將有機會上演反彈行情。
中國人行近期持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短期市場資金供需平穩無虞,可望有效降低錢荒再現疑慮。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雖自2007年啟動,但目前使用率僅40%左右,而滬股通額度3,000億人民幣,港股通則為2,500億人民幣(資料來源:UBS,2014/4),預期主要影響為原須申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外資將改由滬股通政策由香港進入A股市場。滬港通總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評估外資未來有機會藉由滬港通進入A股市場。
陳舜津說明,中國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結構仍在調整,但政府第二季以來陸續推出多項微刺激政策,刺激的效果將可逐漸顯現。目前中國政府的策略是從個別產業及不同區域分別著手調控或不調控,將更能顧及不同區域的差異,避免以往統一調控的副作用,然而目前仍存在產能過剩、債務違約、地產價格下滑的風險。中國已進入產業、消費結構轉型階段,人民對生活環境品質的要求將大幅提高,文化娛樂、新電子消費品、網路產業、環保產業、軟體產業、醫療產業將是轉型時期的主要受惠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