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業景氣總評
華宏為擴散膜代理廠商,目前台灣市佔率第一。背光模組廠為縮減成本,追求以最少的光學膜達到原本的顯像效果,形成光學膜整合的趨勢,目前主流為增加擴散膜片數以取代高單價的BEF,整體擴散膜使用量因此增加。元富預估2007年擴散膜出貨量為7.37億片,YOY+44.85%,出貨量雖似維持高成長,然產業具潛在隱憂。一為台韓新興本土供應商崛起,短線雖未成氣候,然殺價競爭已擾亂市場價格;其次為議價力高的面板廠直接進入採購鏈,進一步造成價格下跌。
研究員推估2007年擴散膜報價將續跌15%-20%,壓抑產業產值成長,YOY由今年的32.9%趨緩至21.7%。擴散膜產業景氣於2006年第二季後進入收縮期,第四季落底,預期2007年第一季後景氣可逐漸好轉,然成長幅度不高。
貳、 結論與評價
擴散膜為華宏主力產品,目前營收比重65%,擴散板與反射片則約15%。由於華宏市佔率已達第一,且面臨產業微利化帶來之長線隱憂,未來再大幅成長之動能有限,2007年擴散膜營收比重將小幅下滑至60%,新產品亦貢獻有限。元富推估2007年華宏營收63.88億元,YOY+23.46%,成長動能已較2006年趨緩。
華宏產品線有MTR擴散膜、TV擴散膜與NB擴散膜,其中MTR擴散膜毛利率最差、TV次之、NB最佳。2006年華宏產品跌價超過兩成,研究員推估2007年價格將續跌兩成,為減緩毛利率下跌速度,華宏致力於提高TV擴散膜出貨比重。惟在喪失產業優勢與跌價下,研究員推估2007年華宏毛利率仍將續跌至21.86%,較2006年下降2.9%。
華宏為Keiwa擴散膜在台獨家代理商,進口捲材後自行裁切銷售,因裁切良率佳而享有高毛利。裁切欲達高良率首先需具備經濟切割的能力,否則切割產生浪費,將使毛利率下降;其次則需資深品管人員淘汰沾到碎屑之擴散膜,避免壓合後整個背光模組報廢。過去華宏因具備上述兩點技術優勢,吸引背光模組廠採購,形成在產業中之利基。
元富預估華宏2006年營收51.74億元,YOY +31%,營業利益9.52億元,稅前淨利8.88億元,稅後淨利6.83億元,EPS
10.66元。預估2007年華宏營收63.88億元,YOY +23.5%,營業利益10.75億元,稅前淨利9.93億元,稅後淨利7.84億元,EPS
11.62元。華宏目前景氣為落底,在缺乏動能下,元富對華宏未來三個月股價看法維持中立。
參、 風險分析
擴散膜主要供應商為日商,市佔率達七成,台灣廠商雖看好面板原材料本土化趨勢,積極研發切入擴散膜市場,然目前取代日韓廠商進度仍慢,市佔率為個位數。惟長線而言,台灣本土廠商極可能克服技術與良率,成為主要供應商,屆時以代理日商產品為主的華宏將面臨本土廠商之競爭,市佔率恐下滑。
面板產業微利化,背光模組廠為縮減成本,積極提升擴散膜裁切自給率,一方面靠零組件自製來降低成本,一方面則藉此對華宏殺價,訂單流失下,未來華宏淡季效應將加劇。此外,面板廠亦致力於提高背光模組組裝自給率,略過背光模組廠轉而直接向華宏下單,出貨貢獻雖增加,然面板廠砍價強勢,華宏談判空間下降,對長線獲利趨勢不利。
肆、 財務資料預估表
項目年度 |
營收 |
經常盈餘 |
含非經常盈餘 |
百萬元 |
成長率 |
百萬元 |
成長率 |
元/股 |
百萬元 |
成長率 |
元/股 |
2005 |
3,973 |
-0.46% |
684 |
87.40% |
11.79 |
708 |
103.45% |
12.20 |
2006 |
5,174 |
30.23% |
742 |
8.48% |
11.00 |
683 |
-3.53% |
10.12 |
2007F |
6,388 |
23.46% |
852 |
14.82% |
13.82 |
784 |
14.79% |
11.62 |
伍、 產業分析
一、 產業趨勢傾向光學膜整合,擴散膜使用量增加,為重要成長動能
擴散膜為背光模組原料,主要功能在於將CCFL或LED的光源擴散為均勻的面光源,使液晶顯像正常。擴散膜由光學級PET塗佈而成,基材當中會加入化學顆粒,當光線經過擴散膜時,顆粒會造成折射與反射,達成光線擴散的效果。背光模組廠為縮減成本,追求以最少的光學膜達到原本的顯像效果,形成光學膜整合的趨勢,而目前主流整合方法為增加擴散膜(佔成本約8%)片數以取代較高單價的BEF(佔成本約16%)。
BEF主要功能為增強背光源射出之光線,以達到顯像之目的,然因目前CCFL品質提升,在搭配適當的管徑大小與反射位置下,背光源本身發光效率與亮度較過去佳,在增加擴散膜的使用量後,BEF可以被取代,達到成本縮減之要求,因此在光學膜整合的趨勢下,擴散膜使用量可望增加。
2007年主流的光學膜整合方式為MTR背光模組中,三片擴散膜取代原本兩片擴散膜+一片BEF的組合,因此每台Monitor的擴散膜使用量由兩片增加為三片,使用量增加50%;而在TV背光模組方面,改為一片BEF+兩片上擴散膜取代一片DBEF+一上一下擴散膜的組合,雖然使用量並未增加,然上擴散膜單價高於下擴散膜,上擴需求增加對廠商有利。
圖一:MTR擴散膜使用量

圖二:TV擴散膜使用量


二、 新增需求帶動下,元富預估2007年擴散膜需求量為7.37億片,YOY+44.85%
擴散膜主要下游應用為MTR背光模組、NB背光模組與TV背光模組,每套背光模組的擴散膜使用量約略為2-3片,而背光模組之需求量則與面板出貨大致相同。元富推估,2007年全球擴散膜需求量為7.37億片,YOY+44.85%,相較於2006年的需求YOY+36.65%而言,2007年擴散膜需求成長性更高,主要原因即為單套背光模組所需之擴散膜用量增加所致。
供給方面,擴散膜主要使用原料為光學級PET,供給穩定,甚少聽聞缺貨,擴散膜主要供應商為日韓廠商,屬寡占市場,然因個別廠商市佔率接近,無獨大現象,因此供給一向順利,壟斷供給造成缺貨之機率不高。加上台灣本土廠商崛起,以低價搶攻市場,研究員認為2007年擴散膜無缺貨之虞,價格仍將下滑。

三、 擴散膜供應集中於日韓廠商手中,本土化趨勢不變,然腳步緩慢
擴散膜主要供應商為日商,市佔率達七成,其中Keiwa為第一大廠商、Tsujiden第二,韓商如SKC等因韓國面板廠出貨提升亦逐漸崛起,市佔率約26%;另台灣廠商雖看好面板原材料本土化趨勢,積極研發切入擴散膜市場,然目前取代日韓廠商進度仍慢,市佔率為個位數。台灣廠商當中,長興因生產合成樹脂起家,本身具備塗佈技術,與擴散膜製程相近,目前已具備一條擴散膜產線,若全能生產,年產值約7-8億元,第二條產線試車中,第三條則計畫於蘇州擴產。
長興雖已送樣面板廠並少量出貨,然長興擴散膜出貨以捲材為主,面板廠或背光模組廠本身須具備擴散膜裁切能力,相較於直接購買日商已裁切之擴散膜較為不便,因此雖然價格較低,目前仍未能大量出貨。宣茂為目前國內產能最大之擴散膜供應商,且生產能力涵蓋前後段製程(裁切外包),客戶結構佳,一線面板廠佔出貨比重達75%,為擴散膜本土化下最有機會之廠商,惟因技術尚待加強,目前出貨以門檻較低的下擴散膜為主,單價與毛利皆不佳。宣茂預計未來切入上擴散膜之生產,良率表現仍待觀察,若順利量產,則擴散膜本土化之腳步可望加速。

四、 面板廠背光模組自給率提高,直接採購擴散膜比重增加,擴散膜降價壓力沉重
擴散膜價格趨勢與其餘面板零組件一致,受面板整體產業微利化之影響,長期趨勢向下。過去主要由背光模組採購擴散膜組裝為背光模組後出貨予面板廠,面板廠雖會指定偏好之擴散膜廠商,然背光模組廠於價格談判上具自主權。背光模組廠毛利率雖低,亦長期受面板廠砍價,然多數廠商毛利率維持在10%以上,反之,面板廠今年以來呈現大幅虧損,明年雖預期好轉,然獲利壓力仍大,尤其二線面板廠,轉虧為盈機率不高,在希望爭取每一分利潤的情形下,面板廠開始提高背光模組組裝的自給率,而此趨勢在第四季後有加速現象。
研究員認為,擴散膜客戶漸漸由背光模組廠轉移為面板廠之趨勢對擴散膜廠商不利。面板廠出貨量大、談判籌碼高,視殺價為終極目標,一旦面板廠直接進入採購鏈,擴散膜價格壓力將擴大,研究員推估2007年擴散膜報價將較2006年續跌15%-20%。
在產品跌價下,擴散膜產值成長性將受壓抑,研究員推估2007年擴散膜產值為377.63億元,YOY+21.69%,相較於2006年產值成長達32.93%,擴散膜產業成長已見趨緩。擴散膜產業景氣定位於2006年第一季由成長高峰轉為趨緩,第二季後進入收縮期,第四季才真正落底,預期2007年第一季後景氣可逐漸好轉。擴散膜廠商股價於今年第二至第三季已隨景氣大幅修正,目前評價雖已跌至合理區間,然因未來產業成長性不高,推升股價之動能有限,研究員維持對擴散膜廠商中立之建議。
圖三:擴散膜價格推估

圖四:擴散膜產值YOY

陸、 營運分析
一、 華宏為擴散膜裁切廠商,擴散膜佔營收比重達六成以上,目前在台市佔率第一
華宏為Keiwa在台獨家代理商,目前在台市佔率第一,Keiwa與其餘日商不同之處在於它僅出售擴散膜捲材,不銷售已裁切好之擴散膜,華宏扮演後段裁切之功能。擴散膜裁切的難度落在兩方面,一為產線經濟切割的安排,若出貨尺寸別太少或訂單數量不足,切割將產生浪費,造成毛利率的下降;其次為對有經驗的品管人員之需求,擴散膜裁切時易產生不明顯之碎屑,需有經驗的品管人員憑眼力檢視,若未於品管時淘汰,壓合成背光模組後顯像將產生黑點,導致整個背光模組報廢,對成本影響甚大。華宏憑藉訂單量大與員工具備豐富經驗的優點,吸引背光模組廠及面板廠採購,形成華宏在產業中之利基。
華宏目前營收比重中,擴散膜在六成以上,擴散板與反射片則約15%,相較2005年變化不大,由於華宏市佔率已達第一,且面臨產業微利化帶來之長線隱憂,未來再大幅成長之動能有限,研究員推估2007年擴散膜營收比重將小幅下滑至60%上下,在華宏積極開發新產品下,其他項所佔營收比則將提高。而以終端應用別來看,Monitor為最大應用別,佔華宏營收比重四成以上,然追隨整體面板產業趨勢,TV佔華宏營收比日益提高,至今年下半年比重已突破36%,2007年TV極可能取代Monitor成為華宏最主要之產品應用,TV擴散膜目前毛利率略高於Monitor擴散膜,比重提升有利於減緩華宏毛利率下滑速度。

二、 背光模組廠裁切自給率提高與面板廠佔客戶比重提升,為華宏長線營運隱憂
華宏技術優勢仰賴規模經濟與具經驗之品管人員,過去在產業間形成獨特地位,享有高毛利,然面板產業進入微利化後,背光模組廠在縮減成本下,積極提升自己的擴散膜裁切產能,一方面靠零組件自製來降低成本,一方面則藉此對華宏殺價。以產業龍頭中光電為例,中光電本身背光模組已具備經濟規模,出貨尺寸多元化,利於安排產線作經濟切割,在經過一至二季的調整後,良率已可逐步提升;加上中光電積極挖角資深品管人員,目前擴散膜裁切自給率已由年初的五成提升至九成以上,中光電佔華宏營收比重因此由年初的13%下滑至目前的10%,影響對華宏之下單。另外,經濟規模較小的背光模組廠則降低對品質的要求,將擴散膜採購對象由Keiwa轉換為其餘價格較低之日商,對華宏之採購同樣有下滑趨勢。
與背光模組廠提高零組件自給率之心態相同,面板廠亦致力於提高背光模組組裝自給率,因此向華宏直接購買擴散膜之訂單增加,對華宏之營收貢獻上揚,使華宏在流失背光模組廠訂單之餘,營收仍維持一定水準。然而,面板廠砍價強勢,華宏談判空間下降,對長線獲利趨勢不利。2006年初華宏毛利率為28.95%,第三季來到22%,未來恐下滑至20%,獲利率受壓縮,即為反映產業趨勢改變與華宏客戶結構不同所致。在擴散膜價格不斷下滑與挽救市佔率下,研究員推估華宏2007年毛利率將再下滑2.7%至21.9%。

圖五:華宏毛利率走勢

三、 擴散膜展望保守下,華宏積極發展新產品,然短線貢獻有限
在主力產品擴散膜的獲利展望保守下,華宏致力於拓展新產品,其中TV用擴散板已發展數季。華宏進口住友的MS材質TV擴散板,裁切後在台銷售,原擬低價搶單,然因市場主流為PC材質擴散板,且價差未如預期高,華宏擴散板銷售進度落後。加上同集團的華立代理Asahi的PS材質擴散板,因Asahi積極改善PS擴散板缺點,使華立PS擴散板銷售優於預期,明顯打擊到原本同樣欲以低價搶單的華宏。研究員認為板材原本即為華立的代理專長,且華立同時銷售PC材質與PS材質之擴散板,給予客戶多元化選擇,因此華宏擴散板成長性恐受限制,華宏第四季擴散板單月銷售約25萬片,與原本50萬片之目標有明顯落差,2007年銷售水準僅預期持平。
華宏明年在大尺寸面板相關產品線之成長性並未特別突出,因此合併聚美光後,華宏積極利用其塗佈技術發展新產品,陸續開發出中小尺寸LCD用之黑白膠布、中小尺寸擴散膜上使用之保護膜等新產品,成本較日商低30-40%,然目前僅為送樣認證階段,短線貢獻有限。
四、 元富預估華宏2007年EPS11.62元,YOY+14.82%,景氣定位為落底,建議中立
擴散膜為面板重要零組件,過去擴散膜廠商與面板廠之營收YOY具正相關,且擴散膜景氣略為領先。華宏擴散膜訂單展望自十二月後轉為保守,除非美國年底TV銷售優於預期,否則未來一季在面板廠減產下,華宏營運將步入淡季。研究員預估華宏營收高峰落在九月,第四季營收呈現逐月下滑,整體營收高峰較面板廠提前看到,符合過去Pattern。華宏目前景氣定位為落底,2007年進入好轉,然成長動能趨緩,營收與獲利成長幅度皆較面板產業低,顯示本身競爭力與市佔率受產業變化衝擊,2007年受惠於面板產業景氣好轉之幅度恐有限。研究員推估華宏2007年營收63.88億元,YOY+23.5%,本業利益10.75億元,稅前獲利9.93億元,EPS11.62元,YOY+14.82%,建議中立。
圖六:華宏與友達營收YOY比較

圖七:華宏營收與營收YOY

柒、 預估損益表
單位:百萬元
項目/年度 |
2004 |
2005 |
2006E |
2007F |
營業收入 |
3,991 |
3,973 |
5,174 |
6,388 |
營業成本 |
3,426 |
2,791 |
3,903 |
4,991 |
營業毛利 |
525 |
1,181 |
1,271 |
1,397 |
營業費用 |
190 |
250 |
319 |
322 |
營業利益 |
375 |
931 |
952 |
1,075 |
業外淨收支 |
-15 |
11 |
-64 |
-82 |
稅前盈餘 |
361 |
942 |
888 |
993 |
稅後純益 |
348 |
708 |
683 |
784 |
EPS(元) |
9.72 |
12.20 |
10.12 |
11.62 |
毛利率 |
14.16% |
29.74% |
24.76% |
21.86% |
營業費用率 |
4.75% |
6.30% |
6.15% |
5.05% |
營益率 |
9.41% |
23.44% |
18.61% |
16.81% |
稅前純益率 |
9.03% |
23.71% |
17.16% |
15.54% |
營收成長率 |
61.60% |
-0.46% |
30.23% |
23.46% |
營益成長率 |
27.21% |
148.0% |
2.26% |
12.92% |
稅前盈餘成長率 |
48.14% |
154.7% |
-5.73% |
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