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基性的工業電腦公司步入成長期(上)
人氣(0)
2004/03/08 00:00
(元大投顧 提供)
結論與建議
去年工業電腦受景氣復甦,營運明顯好轉,今年景氣持續熱絡,企業資本支出可望增加,對於工業電腦產業更為有利,許多工業電腦公司在第一季已反應淡季不淡,營收將較去年旺季第四季持平或小幅向上。多家公司如:威達電往”NAS、SOC”、瑞傳、立端進入”網路安全”、飛捷、伍豐切入”POS”系統…等往利基市場發展已有成果,未來營運成長可期。另外國際大廠因為成本壓力,釋出ODM訂單,也為研華、威達電、寶晟、廣積、飛捷…等帶來營收成長。建議今年營運佳,成長力道強的公司如:威達電、凌華、瑞傳、立端、飛捷、廣積、寶晟…等可擇機介入。
一、工業電腦(IPC)的定義
只要是非使用於一般消費用的個人電腦以外的電腦應用都可稱為工業電腦。工業電腦最早用於工廠自動化中作為CNC控制器、CNC車床或銑床等機器設備的控制核心,提供製造流程中機器或儀器設備的控制、監視、測試…等功能。
隨著個人電腦PC的演進及電腦平台的標準化及普及化,個人電腦架構逐漸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盛行。因此工業電腦廠便轉而利用個人電腦充沛的軟硬體資源,再針對各式不同的空間需求及作業需求配不同主機板、晶片、外殼、連接槽與作業系統等,以滿足特殊作業環境的需求。
工業電腦具有少量多樣、功能強大的作用,使其邁向多種產業及生活的應用,目前除了製造業外,舉凡:金融業、電信網路業乃至於公共環境中所需應用的各式電腦自動化控制器與伺服器、如捷運讀卡機、自動售票機、ATM、POS、KTV點歌機、高速公路上的跑馬燈、電腦電話整合系統、國防及導航系統…等等都是工業電腦應用領域。
二、工業電腦的特性
1.產品穩定度要求高
由於工業電腦需針對某些特殊的設備如:通訊產業的數據交換機、企業的網路安全伺服器、醫療監視、生產自動化設備…等,必須長時間連續穩定運作不能中斷當機,故對所用的電腦系統穩定性要求十分嚴苛。
2.產品須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
工業電腦很多產品必須符合客戶對工作環境的特殊需求如:溫溼度、防塵性、容錯性、穩壓系統、持續供電系統需求…等,所以工業電腦相對於一般電腦產業在設計及製造上存在有較高的技術門檻。
3.客製化、少量多樣、毛利率較高
工業電腦主要應用於各種特殊應用平台及不同產業中,因此設計上也必須因應不同客戶要求而做不同的設計如:尺寸、功能…等。採用特殊為客戶量身訂做的設計,應用的範圍較小,所以無法大量生產相同設計的產品,也無法再將成品售給市場上其他不同需求的客戶,生產模式屬於少量多樣,但相對的毛利率也會較高。
4.生命週期較長
由於工業電腦主要應用在各種設備的自動化,客戶對應用的技術及設計著重在設備的穩定運作及滿足工作環境特殊需求…等,最新發展電腦技術因為相關應用還未完全成熟且成本高,所以產業用的電腦會傾向採用市場上已十分成熟的技術,反而不會用最新最貴但有可能不穩定的技術,因此工業電腦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不及一般消費電子產品,產品的生命週期也較長。

資料來源:寶晟
5.必須貼近市場瞭解客戶需求
因為工業電腦的生命週期長,且客戶對於產品穩定度及供應商配合度要求很高,因此必須廣設據點,除與客戶有十分良好的互動、溝通外,也可貼近市場及瞭解客戶需求,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三、工業電腦上、中、下游的關聯性
工業電腦的上游和一般PC接近,主要零組件包括:晶片組、CPU、PCB、DRAM、邏輯IC、被動元件、連接器…等。中游部分則包括有:輸入輸出設備、單板電腦、準系統產品、工業電腦產品、工業電腦週邊產品…等,國內的IPC公司大都屬於在中游領域範圍內。IPC下游銷售對象有別於PC,因為IPC是非標準化產業,功能整合度較高,產品應用範圍廣泛,客戶潛在於各產業中,所以,工業電腦大多透過具有工程背景的系統整合商(SI)或經銷商,再銷售給最終消費者,所以國內工業電腦製造商很少直接面對客戶,往往對最終消費者也不很清楚。
四、工業電腦的成長率
1.工業電腦平均成長率11.1%
工業電腦因為客戶以企業為主,市場需求自然隨全球經濟景氣波動,當景氣復甦時,業者紛紛投資擴廠,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會增加,因此工業電腦的需求也隨著上升。但在經濟不景氣,由於工業電腦產品的應用都具有取代人力,降低成本的功能,因此在不景氣中工業電腦的需求仍然平穩,受到的影響幅度較小。根據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統計在2000年以後,雖然遇到全球PC不景氣,2000年工業電腦產值仍有19.63億美元,估計2005年則有33.23億美元,成長率達11.1%。
圖二、工業電腦平均成長率11.1%

資料來源:VDC、MIC,2001/09
2.全球POS市場每年約10%穩定成長率
目前全球POS系統需求量約240萬台左右,最大的市場為北美洲,約佔40%,其次為歐洲,第三大為日本。根據專業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研究報告指出,2003~2007年歐洲地區POS系統市場年平均成長率超過15%。另外美國專業餐飲及零售流通業研究機構IHL Consulting Group於2003年北美洲零售業POS系統研究報告中指出,2003~2007年北美洲零售業POS系統年平均成長率約5%左右。
雖然北美POS市場較為成熟,成長率約僅5%,但在歐洲、日本、亞洲地區…等可望維持15%以上成長率,以此推估,全球POS系統年成長率應可達10%左右,與一般工業電腦產業相差不遠。
圖三、歐洲POS系統年平均成長率超過15%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圖四、北美POS系統年平均成長率約5%

資料來源:IHL Consulting Group
3.網路安全複合成長率高達26.8%
根據Datamonitor所做調查,2003年全球網路安全產品市場規模預估將挑戰120億美元,較2002年成長29.12%,並預估從2001到200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6.8%,顯示網路使用者在網路安全的威脅持續加重下,對網路安全產品的需求每年都呈現大幅度成長。在各項產品以Web及內容過濾的CAGR達55.8%為最高,其次防火牆/VPN產品CAGR為37.4%,再其次是入侵偵測與安全評估CAGR為29.8%,PKI的CAGR27.6%,其餘軟體產品(如加密軟體、認證軟體、授權與管理軟體、防毒軟體)的部分CAGR介於14%~18%。
圖五、網路安全複合成長率高達26.8%

資料來源:MIC,Datamonitor,2002/07
5.全球最大工業電腦公司─Kontron營運分析
德國的Kontron是全球最大的工業電腦公司,市佔率約8%,國內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市佔率約6%,全球排名第二,兩家公司產品線都屬複雜,舉凡:單板、嵌入式電腦、高密度插拔式電腦主機板(Compact PCI)、POS、DVR…等都有從事,由Kontron營運可大約看出工業電腦景氣狀況。
在2000年全球景氣高峰時,Kontron獲利最佳,且併購多家工業電腦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反應在股價也處顛峰,股價高達70歐元。2001年後網路泡沫,Kontron營收快速下滑,獲利甚至出現虧損,股價一度跌至2.14歐元,距離高點下跌幅度達97%,相當驚人。去年下半年後營運好轉,轉虧為盈,股價也順勢反彈至今8.35歐元,由低點算起漲幅近3倍,反應工業電腦最壞時光已過,產業景氣明顯好轉。
表一、Kontron去年下半年後營運逐漸好轉 單位:百萬歐元
|
00Q1 |
00Q2 |
00Q3 |
00Q4 |
01Q1 |
01Q2 |
01Q3 |
01Q4 |
營收 |
20.2 |
21.3 |
28.4 |
56.5 |
56.2 |
46.8 |
37.4 |
48.1 |
營利 |
2.1 |
1.5 |
2.7 |
8.8 |
5.2 |
5.2 |
-0.9 |
-1.0 |
稅後 |
2.25 |
2.60 |
2.54 |
4.58 |
3.89 |
3.81 |
-1.10 |
-2.91 |
|
02Q1 |
02Q2 |
02Q3 |
02Q4 |
03Q1 |
03Q2 |
03Q3 |
營收 |
46.5 |
44.1 |
60.2 |
63.7 |
55.2 |
54.1 |
54.4 |
營利 |
1.4 |
0.7 |
0.9 |
8.5 |
1.4 |
2.1 |
2.9 |
稅後 |
2.66 |
-4.04 |
0.47 |
1.58 |
0.98 |
-31.94 |
1.62 |
資料來源:Bloomberg
圖六、Kontron近期營運好轉,股價順勢反彈

資料來源:Bloomberg
圖七、Kontron股價差顛峰時期還有很大距離

資料來源:Bloomberg
表二、國內工業電腦發展集中platform
等
級 |
Level 4(full system) |
合勤、智邦、友訊…等 |
|
|
|
Level 3(software) |
|
|
|
|
Level 2(add-on) |
|
|
研華、威達電、瑞傳、廣積…等 |
|
Level 1(platform) |
研華、立端、瑞傳…等 |
研華、威達電…等 |
|
伍豐、飛捷 |
|
網通 |
IA |
Panel PC |
POS |
|
應 用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表三、工業電腦公司漸走向利基市場 單位:千元
|
營業項目 |
2002年營收 |
營收比重(%) |
2003年營收 |
營收比重(%) |
研華 |
超薄液晶電腦 |
599,768 |
9.16 |
681,033 |
9.50 |
嵌入式電腦卡 |
1,523,578 |
23.28 |
1,692,767 |
23.60 |
工業測控產品 |
1,009,130 |
15.42 |
1,123,829 |
15.67 |
工業用電腦 |
1,917,619 |
29.3 |
2,146,760 |
29.93 |
工業用工作站 |
307,020 |
4.69 |
361,459 |
5.04 |
其他 |
1,187,794 |
18.15 |
1,165,924 |
16.26 |
威達電 |
工業電腦週邊 |
590,120 |
25.42 |
649,019 |
22.38 |
工業電腦 |
511,503 |
22.04 |
1,069,452 |
36.88 |
工控主機板 |
1,060,238 |
45.68 |
1,124,588 |
38.79 |
工控介面卡 |
149,845 |
6.46 |
43,320 |
1.49 |
其他 |
9,551 |
0.41 |
13,073 |
0.45 |
瑞傳 |
網路通訊 |
65,845 |
8.04 |
189,227 |
17.09 |
工業系統 |
50,671 |
6.18 |
145,066 |
13.10 |
工業電腦週邊 |
73,115 |
8.92 |
105,264 |
9.51 |
工業電腦 |
577,753 |
70.51 |
667,472 |
60.29 |
研揚 |
工嵌式電腦及週邊裝置 |
873,845 |
80.26 |
1,178,028 |
98.47 |
液晶電腦及週邊裝置 |
197,266 |
18.12 |
- |
- |
勞務收入 |
17,589 |
1.62 |
18,298 |
1.53 |
立端 |
網路通訊安全 |
148,919 |
26.58 |
433,984 |
57.36 |
電腦切換器 |
71,068 |
12.69 |
99,516 |
13.15 |
加工收入 |
20,912 |
3.73 |
- |
- |
內嵌式電腦 |
114,868 |
20.50 |
28,218 |
3.73 |
工業電腦 |
172,234 |
30.74 |
140,981 |
18.63 |
其他 |
32,225 |
5.75 |
45,738 |
6.05 |
飛捷 |
網路電腦 |
50,847 |
6.90 |
29,438 |
3.00 |
端點銷售電腦(POS) |
377,290 |
51.21 |
567,935 |
57.97 |
週邊產品 |
41,173 |
5.59 |
261,030 |
26.64 |
書本型電腦 |
147,193 |
19.98 |
91,414 |
9.33 |
主機板、卡類 |
33,477 |
4.54 |
- |
- |
POS週邊 |
62,609 |
8.50 |
261,030 |
26.64 |
其他 |
24,093 |
3.27 |
7,789 |
0.79 |
伍豐 |
POS及週邊系統 |
471,585 |
100.00 |
660,961 |
100.00 |
凌華 |
電腦及通訊產品 |
331,787 |
45.72 |
577,151 |
50.29 |
量測產品 |
243,687 |
33.58 |
531,546 |
46.31 |
自動化產品 |
112,036 |
15.44 |
- |
- |
其他 |
38,152 |
5.26 |
39,024 |
3.40 |
廣積 |
設計開發收入 |
- |
- |
16,244 |
2.71 |
原料 |
- |
- |
29,753 |
4.97 |
工業主機板 |
- |
- |
553,021 |
92.32 |
寶晟 |
工控卡及背板 |
223,935 |
94.27 |
290,469 |
93.91 |
加工收入 |
13,621 |
5.73 |
18,850 |
6.09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整理
6.工業電腦公司漸走向利基市場
工業電腦發展可分為垂直及水平兩方向,垂直發展是由Level 1的platform(國內工業電腦普遍集中在此),升級為Level 2的add-on如:DVR、Capture card…等,再往上是加入軟體功能的Level 3,這一部分牽涉軟體研發能力,國內工業電腦公司以製造硬體起家,在軟體能力普遍不及系統廠商,所以不容易進入,最後往上是Level 4 整體系統組裝,此部分大都被國內組裝廠如:合勤、智邦、友訊…等佔去,主要原因是組裝廠在軟、硬體能力兼備,加上對最終下游客戶掌握力量強,工業電腦想切入不容易。去年國內工業電腦龍頭研華配合公司資源充沛的軟、硬體能力,欲進入整體組裝領域,最後仍失敗而歸,主要是通路對下游客戶掌握能力不足,無法獲取大量訂單,今年營運恢復往常,以platform為主。
由表三可看出,國內工業電腦公司專攻於水平的應用面發展,舉凡:網通、IA、Panel PC、POS…等都是發展重點,由於國內工業電腦公司除研華外,其餘股本規模都很小,所以切入一塊工業電腦的利基市場,就能獲得穩定成長,目前除國內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及研揚未明顯朝某特定領域發展外,其他都有次產業發展,例如:威達電往”NAS、SOC”、瑞傳、立端進入”網路通訊”、飛捷、伍豐切入”POS”系統…等都是往利基市場的例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