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02-11-14 08:49:20 記者 蔡淑瑤 報導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以下簡稱中華信評)確認中華航空(以下簡稱華航)的長、短期信用評等分別為「twBBB」(代表其具有適當的財務承諾履行能力)及「twA-3」,評等展望則由「負向」調整為「穩定」。與此同時,中華信評亦確認該公司發行之無擔保公司債評等為「twBBB-」。評等展望的調整乃是基於:該公司民國91年下半年的獲利績效優於預期,並不受今年5月25日空難事件的影響。
此評等結果持續反映出華航客運業務較為強健的市場地位、貨運部門績效的改善、以及營運效率提升與營運成本的下降。但這些優勢大幅受到航空業景氣高度波動的特性、來自其國內主要競爭對手(長榮航空)日益激烈的競爭、有待改進的飛安紀錄、及其逐年提高的負債比率等因素所抵銷。
華航為台灣最大的航空公司,長久以來在台灣的航空客貨運市場均佔據市場領先地位,此乃拜該公司40年的營運歷史及綿密的營運網絡之賜,尤其是台北-香港及台北-東京兩條黃金航線。然而,上述兩條航線的競爭在91年時開始加劇,原因係新業者的加入(尤其是長榮航空),導致運能增加所致。因此,該公司的客運業務雖然佔其91年上半年總營收的58%,卻僅佔其獲利的22%。相對的,華航的貨運業務佔其91年上半年總營收的36%,卻佔其獲利的44%,顯示出該公司的貨運業務相較於90年時呈現的虧損,如今已有顯著進步。
華航的飛安紀錄較全球同業為弱。91年5月25日發生的台北飛香港CI611班機的空難事件,進一步對該公司的飛安紀錄造成打擊。然而,該次空難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卻較預期中小。藉由降低票價的方式,該公司客運業務的載客率在8月時已回升至空難發生前的80%。華航載客率的迅速回升,使其得以降低空難事件所帶來的獲利壓力。
由於管理階層致力降低成本及提升營運效率,華航的單位營運成本已穩定下降。此外,該公司貨運部門獲利的改善,已協助提升了該公司的整體獲利績效。華航營業租賃調整後的營業利益率,已由90年的20.3%,提高至91年上半年的25.8%。中華信評預期該公司營業租賃調整後的利息、稅、折舊及攤提前的利息保障倍數應能從90年的2倍提升至91年的3倍,營業租賃調整後之來自本業的現金流量對總借款比,則預期由90年的12%略升為13%。未來,華航將執行一項五年機型簡化計畫,旨在大幅改善該公司的營運效率。然而,龐大的資本支出需求可能在中期內提高華航的負債比率。
流動性
華航的流動性堪稱充足。截至91年6月底,華航的現金部位及短期投資為新台幣119億元,足以支應該公司在一年之內到期,總金額達新台幣108億元的長期債務。此外,該公司的短期信用額度達到新台幣179億元,而該公司尚未動用的信用額度仍有72%。91年5月25日發生的空難事件,並未對華航的財務彈性造成衝擊,這點可從該公司剛完成兩件長期融資案(華南銀行新台幣48億元與交通銀行新台幣40億元的融資案)得到印證。
評等展望:穩定
「穩定」的評等展望反映出華航獲利水準的提升。雖然該公司的負債比率可能升高,但中華信評預期華航將可維持與其評等相稱的信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