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效益,大魯閣今年走出谷底/明年恢復成長
MoneyDJ新聞 2015-01-21 09:53:46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大魯閣(1432)歷經多年轉型調整,預計今年即將走出營運谷底,並於明年開始恢復成長走勢。其中,負責紡纖織染事業的山東大魯閣股權已完全出售,即將於今年9月底完成交割,屆時處分收益及損失回沖合計將逾1億元。而草衙道開發案將於今年底開始營運,推估明年將貢獻7-8億元(租金)營業收入。
大魯閣纖維成立於1973年,早期從事纖維製造、染色及其他整理加工製品之產銷,1999年起結合紡拓會與工研院共同研發市場主流機能性布料。後來將紡織本業移至中國山東,2003年成立山東大魯閣織染工業,以錦綸Nylon、滌綸Terylene等長絲織物之織造染整為主,月產量可達300萬米。近年來則針對台灣中國兩岸市場透過轉投資佈局商業不動產開發與觀光休閒業務經營加速轉型,並已於2014年處分山東大魯閣纖維事業,預計將於2015年9月底完成股權交割,未來將聚焦發展不動產開發與商場經營及觀光休閒事業。
目前旗下棒壘球/卡丁車/保齡球事業係由基創實業主導,該事業單位成立於2003年,目前已有14間分館,經營以大魯閣為品牌之棒壘球打擊、保齡球、卡丁車等運動娛樂項目,位於中國的首店已於2014年開幕,公司規劃可能上市櫃掛牌。另外,2011年成立100%持股之大魯閣開發,負責商業不動產開發及規劃與經營管理,尤其購物中心領域,代表作包括高雄捷運南機場之大魯閣草衙道開發案,為首座與運動設施共構的購物中心。
受到集團重心移轉影響,大魯閣山東織染事業於2012年陷入虧損,2014年前三季累計虧損約3800萬餘元,加上新事業仍未獲利,造成2014年前三季本業虧損擴大,但因業外處分資產利得挹注(與子公司大魯閣建設共同出售Happy Year Investment Limited慶年投資股權),因此前三季虧損情況還較前一年度改善。但初估2014年可能仍未脫虧損低潮。
展望2015年,公司認為今明兩年營運將朝正面發展,最快2015年稅後可望達到損平以上,2016年營收可望恢復成長走勢、並將開始獲利。主因在於:
一、 山東大魯閣股權將於今年9月底完成交割,依合約自出售至交割期間的損益將由買方負擔,加上處分利益9000萬元,初估今年第四季來自山東大魯閣相關認列收益將達1億元以上。此將有助於2015年稅後達到損平。
二、 中國觀光休閒事業漸上軌道,明年營收估翻倍。目前大魯閣在中國觀光休閒事業據點包括蘇州及成都,其中蘇州係於2014年4月開始營運,位於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結合保齡球館與餐廳酒吧的成都新館係於2014年11月中開幕,目前各店營運漸上軌道,合計單月營收約100-200萬人民幣。公司規劃今年底前還會新增2-3個店館,預期2016年中國休閒事業營收可望翻倍達到300-400萬人民幣。
三、 台灣高雄草衙道開發案2016年營收貢獻估7-8億元。大魯閣草衙道目前招商進度已達65%,主力店家包括鈴鹿賽道樂園、國賓影城等,預計在2015年底試營運,2016年可望貢獻7-8億元租金收入,扣除管理及場地相關成本費用,估計亦將帶來穩定利潤。
大魯閣自2013年第三季以來、本業連續虧損,2014年第三季營收約2.42億元、營業損失約3300萬元,因業外處分利得挹注、單季稅後轉盈、每股盈餘約0.29元。累計前三季營收6.72億元、年減13.6%,營業損失1.62億元,本業虧損情況較2013年同期惡化,但在業外貢獻下,前三季稅後虧損縮至6100萬元、每股虧損0.37元,表現則較前年同期改善。第四季營收受季節因素影響、降至1.1億元,2014年營收約7.88億元、年減12.23%,推估虧損收場壓力仍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