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09-12-02 11:20:52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全球LCD TV液晶電視前景看俏,面板產業景氣逐步復甦。台灣面板廠包括友達(2409)、奇美電(3009)、華映(2475)明年也將有5條5-6代線折舊近尾聲,整體情況可望轉佳。但因5-6代線目前係以IT應用面板為主,TV面板生產正朝7-8代線移動。而韓國面板廠Samsung和LGD,到2010年連7/7.5代線折舊都即將結束。以成本和報價競爭力角度來看,IDC顯示器產業研究經理徐美雯認為,台灣繼Monitor面板後,接下來在TV面板的競爭,仍有挑戰要面對。
折舊對於面板成本的影響,主要係折舊必須平均攤提在每片面板上,而面板廠因為建廠成本很高,例如6代線建廠投資要450億元、7代線要600億元左右,因此,面板廠商必需透過增加面板產量,使得每片面板平均折舊成本減少。反之,如果產量減少,平均每片面板的折舊會增加,因此才會造成景氣循環其間,即使賠錢也要加減賣的情況。
徐美雯表示,面板廠5-6代線陸續折舊完畢,將有助於未來相關應用面板(例如Monitor面板和較小尺寸的電視面板等等)的價格,可望趨於穩定。主因是以面板成本結構來看,折舊約佔面板成本比重20%,人力成本約占5%上下,非直接費用亦約佔5%-7%左右,其他材料成本佔比約70%。
另方面,徐美雯指出,隨著生產線折舊完畢,擁有該世代產線的面板廠商,未來也將不用在景氣修正期間,為了減少平均每片面板的折舊攤提,而勉強維持相當生產數量,使得面板廠商因應景氣循環的產能稼動率調整、更有彈性。這也將有助於擁有5-6代面板生產線的面板廠商,未來在景氣循環期間的產品報價和營運狀況,較過去來得穩定。
不過,由於5-6代線面板廠主要係生產IT應用面板,包括NB面板、Monitor面板等等,6代線則有部份產能用於生產32吋TV面板。如今面板應用主力也從IT應用轉向TV應用,且Monitor面板和TV面板都正在大型化,在決戰TV面板的時代,面板主流生產世代也正朝7/7.5代、8/8.5代線推進。
儘管台灣面板廠接下來在2010年,包括友達、奇美電、華映等等,總計將有5條5-6代線折舊即將進入尾聲。但目前台廠在7代線面板廠的折舊進度,仍較韓廠落後。徐美雯指出,後續台廠在TV面板的成本和報價競爭力上,仍有挑戰要面對。
目前韓國規定折舊攤提年限為4年,而台灣規定折舊攤提則是5+1年,也就是5年整數加上1年尾數,大陸廠商折舊為10年。以面板來說,在生產線建廠時點相同條件下,折舊攤提時間越長,對成本的影響可能越小。但如果建廠時點有落差,提早完成折舊者,在未來產能調節和產品報價方面,仍具優勢。
根據IDC統計資料顯示,友達目前旗下共有3條5代線(2003年投產)均已折舊完畢,另有1條5代線和2條6代線係於2005年投產,預計將於2010年折舊完畢。另外1條於2006年投產的7.5代線(L7A),可望於2011完成折舊。至於第2條7.5代線(L7B)和1條8.5代線,則係於2009年才投產,預計還要5年才會折舊完畢。
相較於友達,奇美電目前的生產線折舊進度則較為落後。目前奇美電僅有1條5代線(3廠fab3)於2003年投產,已折舊完畢。另1條5代線(5廠fab5)、1條5.5代線(4廠fab4)係分別於2006年、2005年投產,也預計將於2010年到2011年完成折舊。但奇美電的7.5代線(fab7)和6代線(fab6)係分別於2007年、2008年投產,預期要到2012-2013年才成折舊完畢。8.5代線則預計要明年才會投產。
華映雖然近1年來營運低迷,但目前已有1條4.5代線(L1A)完成折舊,另1條4.5代線(L1B)和1條6代線(L2)因都係於2005年投產,預估也將於2010年折舊完畢,為華映後續營運帶來曙光。
彩晶(6116)的5.3代線係於2004年投產,隨著折舊攤提結束,加上近年來完全沒有新產能投資,彩晶未來在面臨景氣循環時的營運壓力,相對減輕。
群創(3481)目前旗下的5代線係於2004年投產,也在今年折舊完畢。至於6代線係於今年才投產,預期要到2014年才能完成折舊。但因群創合併奇美電,在折舊攤提方面的劣勢,稍被填補。
三星Samsung目前旗下2條5代線,早於2005-2006年就折舊完畢,第1條7代線也已於2008年完成折舊,第2條7代線則預計近期內將折舊完畢。第1條8.5代線因投產於2007年,預計明年即將完成折舊,另2條8.5代線則均於今年才投產,預計2012-2013年才能折舊完畢。
LGD的2條5代線和第1條6代線,也都已折舊完畢。第2條6代線則係於今年第二季才剛剛投產,預計要2012年完成折舊。但LGD的7.5代線早於2006年就已投產,目前折舊攤提已進入尾聲,與Samsung的7代線折舊進度相當。8.5代線則同樣係於今年才剛投產,預計要2012-2013年才會完成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