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美特保案將到期,有利大陸廠接單
精實新聞 2012-09-12 11:37:57 記者 鄧寧 報導 美國對中國大陸輪胎特保措施將於今年9月25日到期,由於在法定期限內,美國產業和行政當局均未採取任何擬延長該措施的聲明,預計將按期終止,則大陸輪胎廠將可再度外銷至美國市場。對此利多消息,正新(2105)、建大(2106)回應,特保案後已讓旗下大陸工廠與他地工廠互換訂單、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短期內影響不大,但未來可望拉高大陸工廠承接美國訂單的比例。
美國係在2009年9月11日時,宣布對中國大陸出口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徵35%、30%和25%的特別從價關稅,舉起保護內部工業的大旗,且因低價的大陸輪胎進口減少,過去3年當中,美國輪胎售價上漲了約15%,有利於當地業者。
但特保措施在今年9月底停止後,大陸輪胎廠的美國市場訂單即可望大幅增加,市場保守估計,大陸出口美國輪胎企業的利潤率可上升至少5~10%,而美國市場的輪胎價格將有下跌壓力。
就短期來看,建大表示,自特保案開始後,建大因應的方式就是把出口至美國的輪胎,從昆山廠移回台灣雲林廠生產,並把雲林廠的產品挪到大陸廠,預期到2012年底止,約有80%出口至美國的輪胎都會從台灣出口,剩下20%才從昆山出口;而正新的昆山廠也是透過與泰國工廠互換訂單,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因應。
也就是說,正新、建大都是通過調整出口輪胎的原產地,來應對美國輪胎特保案,同時也積極將生產重心轉移到附加價值高的產品上,加強品質與品牌力以提升市佔率;早前也曾有公司高層主管表示,因早有因應對策,即使特保案延續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法人則認為,美國特保案停止後,對大陸當地輪胎企業自是有利,但正新與建大的美國市場比重約為1~2成,中國市場則各佔其6成與4成比重,則中國的輪胎市場才是其營運重心,未來是否可因此拉高對美訂單,仍有待觀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