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鴻海、智邦示範,網通廠合作模式成形
精實新聞 2013-01-22 09:35:01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8年前國內網通廠彼此涇渭分明,友訊(2332)、智邦(2345)、合勤科技(已改組為合勤控(3704)),再加上衛星微波通訊產業則以台揚(2314)、啟碁(6285)為首,彼此爭搶網通訂單。不過,經過了2007全球景氣高峰、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2010年WiMAX產業調整、2011~2012年歐債危機與LTE產業興起,國內網通廠與系統代工廠商之間合作商機逐漸成形。
(一)友訊以品牌控制代工,智邦主打同行相“濟”:智邦科技與友訊科技是近10年較具代表性的公司,其中,友訊科技為了劃分品牌,以及達成集團子公司上市的目標,友訊集團將製造部門明泰(3380)上市,並持續處分友勁科技(6142)的持股。不過,因為近3年多來全球不景氣,主打消費通路市場的友訊成長趨緩,並在2012年出現了單季虧損,但是全年仍維持獲利。
相對而言,智邦科技同時身兼品牌與代工業務,並也有將子公司上市的計畫,不過智邦訂單流向則不僅限於集團內子公司。智邦董事長黃安捷日前證實,已經跟同業中磊(5388)、仲琦(2419)、正文(4906)等同業展開訂單上的合作。也就是說,來自於MSO有線電視、電信產業Telco這一類型的接單因為有時又快又急,所以用長久耕耘角度,智邦將製造部分分流到集團外公司,更可以確保訂單入袋。
黃安捷在跨公司的合作態度開放,未來很多科技產品與應用都跟網路技術有關,所以積極的跟集團外公司合作,也是作品牌的一種方式。
(二)Everything is over IP,鴻海10年來布局最力:中磊的高層近幾年來對外直言,中磊相信IP(Internet Protocol;網路通訊協定)技術會滲透到眾多的科技業上,「IP是中磊長久以來的信仰」。對於IP技術的應用,智邦高層也十分贊同,看好IP未來的潛力。
而不只是網通製造廠與網通品牌廠看好網通技術與應用,鴻海(2317)是近10年來布局網通產業最力的公司,仁寶(2324)、廣達(2382)也有布局。
鴻海在這10年曾併購了原屬於宏碁(2353)集團的寬頻大廠國碁電子,後來先後入股在現金部位出現危機或是虧損的建漢(3062)與台揚科技,本(1)月再度入股光纖線纜與元件廠台通(8011)及背後的有線寬頻服務商台智光。
鴻海會布局網通技術,主要是為了服務美國網通客戶的網路伺服器與交換器的代工訂單,而隨著鴻海集團爭取了手機代工業務,以及後續的筆電、平板、網通設備的接單越來越多,無線通訊成為基本的知識,遂又併購了建漢。未來4G LTE與光通訊是高速寬頻科技,分別是無線與有線的骨幹網路,將會延伸出許多科技應用,例如智慧電視、雲端監控等等,所以鴻海在近1年內,又以少數資金布局了台揚與台通。
(三)網通應用生活化,跨公司合作成形:當可以隨處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成為個人化的主流商品之後,電信成熟地區的網路生活化應用將成為潛在的龐大商機。眾多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與公共建設,都跟上網與連網有關,例如平板(Tablet)、例如智慧電視(Smart TV),還有屬於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電力基礎建置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等等,還有網路安全監控(IP Camera)等。
這些產業商機,並非能夠由單一廠商、單一產業可以完全掌握的,加上近年來技術研發、製造生產、以及客戶銷售、全球物流的分工越來越細,為了快速達到time to market(快速打入市場)的效果,跨公司的合作已經成形,智邦、鴻海都是最顯著的案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