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0-12-22 17:24:15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儘管工研院預期,由於中國大陸高世代面板新產能將於2011-2012年陸續開出,使得全球面板業最快在2012年、最遲2013年就會陷入供給過剩。不過,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周士雄指出,若就2011年來看,由於新產能大致上只有友達光電(2409)、Samsung、LGDisplay的8.5代線擴產,新增產能有限,整體說來,2011年全球液晶面板供需仍將會呈現均衡的狀態,而且可能會比2010年更緊俏一點。40吋以下的TV面板甚至還有漲價空間,至於40吋以上則恐將持續下跌。
市佔版圖變化方面,周士雄認為,由於規模較小的液晶面板廠已紛紛將5、6代線以下的產線,轉去切割中小尺寸面板,淡出大尺寸面板應用市場。例如台灣的中華映管(2475)、瀚宇彩晶(6116)等等。預期2011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廠商市佔將更為集中。
預估2011年全球前4大液晶面板廠,佔全球大尺寸面板之市佔率,將由2010年的80%,提升到85%。其中,韓系面板廠在大尺寸面板市場的佔有率仍將保持第1大,台灣將穩居第2位。
不過,據估計,韓系兩大廠2011年在大尺寸面板市佔率,可能會較2010年持續提高、達到51%-53%,台灣面板業2011年在全球大尺寸面板市場之佔有率,則可能較2010年下降,來到37%-40%。至於中國大陸高世代面板產線因2011年大多還在建廠、設備導入、試產階段,因此對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應還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根據MIC預估,台灣液晶面板業2011年在液晶監視器面板和液晶電視面板之出貨量,均可望較2010年持續成長。但在中小尺寸面板之出貨量,可能會較2010年衰退12%。主因是中小尺寸面板在2011年就會開始面臨來自中國大陸5代線、6代線新產能開出搶市的競爭壓力。
因應變局,台灣中小尺寸面板供應商正持續投入觸控面板、AMOLED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電子紙等領域之發展。
其中,AMOLED在2010年仍由Samsung獨家供應,主要應用市場以智慧型手機為主。但目前已成為各大面板廠積極搶進的市場。因為AMOLED可透過模擬方式提高解析度,並可改善開口率、提高發光效率,進而提升材料壽命,同時還可將材料利用率提升10%、降低材料成本。
包括LGD、友達光電(2409)、奇美電子(3481)都已明確規劃投入,預計新產能將於2011年陸續量產,MIC預期,此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品牌廠商和應用商品導入,並推動AMOLED面板之生產朝更高世代產線移動。
依據公司規劃,友達旗下3.5代線AMOLED產線已於2010年第四季投產,月投片量約7000片,另1條4.5代AMOLED產線預計將於2011年第二季投產,月投片量估達1.5萬片。Samsung旗下4.5代及5.5代AMOLED產線也將分別於2010年第四季、2011年第二季投產,8代AMOLED產線更計劃將於2012年開出。LGD的4.5代AMOLED產線亦於2010年第四季投產。
電子紙2010年則係由台灣廠商(元太E-Ink(8069))以電泳式顯示技術寡占,但MIC評估,隨著電子紙產品朝向彩色化發展,越來越多廠商和技術進入彩色化電子紙量產階段,例如Fujitsu膽固醇液晶顯示技術、Bridgestone電子粉流體顯示技術、高通Mirasol共振顯示技術(預計2011年上半年上市)、Liquavista電濕潤顯示技術(預計2011年下半年量產)等等,這將使電子紙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台灣電子紙廠商的市佔率可能也將逐漸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