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1-03 10:38:43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在最新一期的產業觀察報告中指出,貨櫃海運業在2011年掀起的亞歐線運價大戰(rate war)延燒到2012年,對貨櫃航商而言可謂是「新年不快樂」。Alphaliner強調,航商在亞歐線上結盟的趨勢,不僅沒能為這條主要幹線帶來更穩定的結構,反而讓競爭態勢越演越烈,航商唯一可行之路就是撤除運能,否則價格大戰導致無利可圖的狀況,恐怕還會變得更糟。
Alphaliner直指,各家貨櫃航商為回應MAERSK推出的「天天馬士基(Daily MAERSK)」服務,紛紛攜手合作結盟,包括MSC(地中海航運)、CMA CGM(達飛航運)聯營部分航線,G6聯盟的成形,以及長榮海運(2603)和CKYH聯盟的航線聯營等措施,都將讓2012年的亞歐線競爭更形慘烈。
以MSC和CMA CGM的合作來看,Alphaliner認為,這2家在世界排名第2與第3的貨櫃航商,將旗下的萬TEU以上超大型貨櫃船隊做最有效運用,在單位運輸成本優勢之下,擠壓其他航商的生存空間;而這也讓大聯盟(Grand Alliance)和新世界聯盟(New World Alliance)成員航商不得不做出回應組成G6聯盟,以及向來在市場上單打獨鬥的長榮海運,也決定與陽明海運(2609)所屬的CKYH聯盟在亞歐線上締結合作關係。
Alphaliner指出,航商結盟升高的競爭態勢,看似讓業界產生一個更高層級的合作架構,卻也意味著沒有航商願意壓低運能、甚至退出市場,且無論是MSC+CMA CGM、G6、或長榮+CKYH,都宣稱「結盟是追求營運優化,而非為了降低運能」,運能升壓仍是一觸即發。
Alphaliner認為,策略聯盟雖讓航商得以將營運效益最大化,卻也表示在亞歐線上各主要航線、航點的競爭,將在聯盟架構的推波助瀾之下,更形同貼身肉搏。且航商為了爭奪主要航線的市佔率,訂造中的大型船舶,更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根據上海航交所的運價報告,2011年開始的時候,亞歐線運價約在1400美元/TEU位置,不過到了年底,亞歐線運價僅勉強維持在700美元/TEU位置,而在9月至12月間,運價更是連續數個月位於500美元/TEU以下,居於損平運價下方。
展望2012年航市,Alphaliner表示,只要航商一日不脫離「爭奪市佔率」的思維,運價大戰就一日不會終止。且在中國製造業出口量成長率鬆動、運能仍持續增加的背景之下,航商即使祭出旺季附加費、燃油附加費等措施來催升運價,這些手段也都將只能維持相當短暫的時間,2012年已幾乎註定又要是眾貨櫃航商「不快樂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