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用鋰電池,目前毛利率不易提升
精實新聞 2012-11-05 10:38:51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因為半導體製程進步帶動終端處理器製造技術提升,高階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處理器(CPU)效能同步提高,代表鋰電池的容量擴大到一定極限之後,容量與電池芯數目增加的必要性已減低,因此在未來的一年內除非有新型態的電子產品興起,否則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的鋰電池之毛利率不容易提高。
高功率與結合大量電池芯的車用電池市場,尚未完全打開。包含新普(6121)、順達(3211)等業者紛紛表明,在全球政策與電動車環境還沒成熟之前,車用電池對營運的貢獻極低之下,短期內高單價、高毛利率的車用電池市場,還沒有辦法真正替電池模組廠帶來商機。此外,儲能電池市場也還在發展初期,目前的業績貢獻度也很少。
因為日本、歐美與亞洲地區的無線寬頻網路環境日益成熟、處理器的效能也大幅提升、體積卻大幅縮小,讓螢幕在10吋以下的行動終端之銷售往上成長。
這些小尺吋的行動終端產品,除了功能手機轉換到智慧型手機仍延續單顆電池芯的設計之外,在電腦產品上已由過去12~16吋的筆記型電腦,逐漸轉變到了7~10吋的平板電腦成為新興的主流;這讓電腦用鋰電池,由過往單台的5~6顆電池芯,降為1~2顆電池芯;因為產品設計簡化,所以,新的1~2顆電池芯的電池模組產品單價走跌。
其實,平板的1~2顆電池芯設計的模組電池容量,雖然仍輸給了筆記型電腦,但是因為平板需要處理器運算的效能比不上筆電所需的多工效能、LCD背光所需的電力亦較小,因此對鋰電池的需求,自然會比筆電要來得少。
因此,在未來一年時間內,若是平板的銷售與筆電相比,平板的成長力道仍高於筆電的話,鋰電池模組需求仍以1~2顆鋰高分子電池芯為主,而傳統筆電應用的5~6顆電池芯的的圓筒型電池模組則呈現持平、或是緩跌的態勢。
此外,超薄筆電應用的鋰電池,約是4顆鋰高分子電池芯的設計,整體電池模組單價,較5~6顆的圓筒型電池模組要高。不過,今年超薄筆電的銷售未如預期強勁,今年底Windows 8新平台上市之後,微軟的超薄筆電市場接受度,亦至少要等到明(2013)年才會正式發酵,因此,超薄筆電可以帶動的鋰電池模組成長性,仍比不上平板來得明顯。
平板今年全球的銷售量約在1.1億台左右,年成長力道約90%。而今年的各品牌超薄筆電在整體NB的滲透率約在7.3~7.5%之間,以全年全球筆電約1.8億台計算,今年超薄筆電全球銷售量約在1,400萬台左右,跟平板的銷售量差距很大,所以,國內的鋰電池業者如新普、順達、加百裕(3323)、新盛力(4931)等,都重視平板客戶帶來的接單貢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