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6-26 12:27:32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鴻海(2317)今年股東會順利通過發行「限制員工權利股」,共計3.55億股,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附圖站立者)表示,面對未來的科技競爭,留住人才是最重要的,台灣為何留不住人才,是因為很多的留才好辦法都被撤掉,為留住好人才,因此要把員工績效和股票綁在一起。他感謝股東們今年的支持,也盼政府對相關的留才法令有所突破。
鴻海去年股東會即提出發行「限制員工權利股」(限制型股票),惟胎死腹中,今年度股東會再次提出,則受股東支持通過。
對此,郭台銘感謝小股東的支持,他並親自說明發行「限制型股票」的必要性,他表示,台灣很多留住員工的好辦法都被撤掉了,這就是台灣為何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因為現在員工股票分紅必須費用化,而且員工仍容易流失;在大陸也一樣,好不容易爭取了3 年、5年,讓大陸員工可以領股票,但人才早已走了,像現在大陸申請專利辦法的人才,幾乎有5成都是鴻海「富士康大學」訓練的。
所以為了留住人才,獎勵員工留下來是很重要的,郭台銘說,這部份法令一定要有突破。他分析,若給員工薪水很高,這直接反應在當期費用高;第二是盈餘分配給員工股票,一旦公司做得好,很多員工拿了股票就想退休;唯有限制型股票,可以把員工和股票綁在一起。
根據鴻海的設計,「限制型股票」將針對成功發展相關技術的關鍵人員、個人表現對公司具相當值、以及核心新進員工等人才,才具發放資格。同時,「限制型股票」有2年的閉鎖期,且從閉鎖期屆滿起,分3年行發放,符合資格的員工仍在者,才會發放。
郭台銘因此表示,「限制型股票」的設計是把員工績效和股票掛勾一起,這和一般股票是不同的,透過閉鎖2年、分3年發放,可以把留才效果可以達到5年,這才能讓鴻海去面對未來的競爭。
郭台銘指出,台灣廠商要走國際化,不論是面對大陸也好、日本也好、美國也好,想要面對科技戰爭,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限制型股票」可以用在培養人才、留住高階人員,獎勵核心員工,都是的工具。
他也批評,法令應該有些突破,租稅的主管機關應放在經濟部而非財政部,經濟部才會把稅和經濟指標掛勾,而非財政部為思考政府財源、殺雞取卵,一個出發點是興利、一個是除弊,這是很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