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1-08-31 10:29:1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隨著各國政府對新興產業的獎勵措施陸續出籠,車用電池製造商也開始大舉投資,預料將導致產業在2015年面臨供給過剩的窘境,進而引發整併潮,甚至會有部分廠商被迫休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市場研究顧問公司適華庫寶顧問(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PwC)合夥人兼全球電子行動業務部主管Oliver Hazimeh指出,若拿汽車生產計畫來預估車用電池的需求量,可以想見2014-2015年電池市場將供過於求,屆時勢必會出現產業整併、部分業者退出市場的狀況。三星SDI(Samsung SDI Co., Ltd)與德國Robert Bosch GmbH的鋰電池合資企業SB LiMotive Co. (SBL)發言人Udo Rugheimer也認為,預期2015-2020年間車用電池廠商數量將由目前的約20家縮減至個位數字。
雖然當今已安裝的電池產能仍遠低於2020年的需求水準,但廠商宣布的產能投資計畫卻已大幅超越了汽車製造商的預估需求。市調機構PRTM的數據顯示,到了2020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總值將達3,000億美元,而車用電池商機可能將達到500億美元。相較之下,Hazimeh預估電池製造商至2020年為止將投資約200-300億美元。
在車用電池業者提升產能的帶動下,原材料鋰礦恐怕會陷入短缺的窘境。彭博社報導,加拿大鋰礦開採商Canada Lithium Corp. (CLQ)執行長Peter Secker 6月30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受大陸需要更多車用電池的影響,預期全球鋰礦產業將在2015-2016年呈現短缺。
Secker表示,該公司可望因中國大陸預定在2015年生產100萬輛電動車而受惠。此外,大陸也預定在2015年生產500萬輛電動車,屆時所需要的鋰礦將是目前產能的三倍之多。Secker指出,今(2011)年以來鋰礦成本已上升約20%至每噸6,000美元左右,為2008年以來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