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1-12-01 10:57:31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韓系與中系電池芯廠(cell maker)近年朝下游模組封裝業務走的趨勢,擴張速度以三洋與LGC最快,但是鋰電池最終採購的筆電品牌廠還是怕成品有失火等意外發生;一旦發生意外,保護消費者而追究責任時,筆電廠商將向上游電池芯、電池模組廠追查,所以筆電廠還是希望電池芯、電池模組的製程能夠分流,由不同廠商來完成,更易釐清責任。
近幾年日系與韓系鋰電池芯廠商三洋(SANYO)、LG Chem(LGC)擴大下游電池模組業務最為積極;據估算,三洋有90%的電池芯產量拿來作成鋰電池模組,LG Chem有70%電池芯轉為自己的電池模組。也迫使三星Samsung-SDI、日系投資ATL也跟進逐漸朝向下游電池模組封裝產業切入。只是Samsung-SDI仍有大部份電池芯供應給其他客戶,自用為電池模組不到5成,ATL轉作電池模組比重更低、約不到2成。至於另一家日系電池芯廠索尼則因策略考量,近年轉向鋰高分子(Lithium Polyme)電池芯業務。
這些電池芯廠專注的產品別也不太相同,三洋是以圓筒型、方型電池為主,而Samsung-SDI、ATL、SONY近期以鋰高分子電池芯為主。
台系鋰電池業者以上游正負極材料以及下游封裝模組,所以在電池芯製造上,台系廠多跟包括Samsung-SDI等等韓、日電池芯廠合作。所以,當Samsung-SDI與有日系色彩的ATL也想擴大下游電池封裝產業時,對於台系鋰電池廠商營運空間相對有一些壓力。
即將在12月19日掛牌上櫃的天宇工業(8171)總經理吳祖璋就表示,他不覺得日系、韓系電池芯廠商會跨入電池模組業務太深,因為筆電品牌大廠,還是希望鋰電池製造過程中,能夠有不同階段的區分,所以台廠不用過於憂心。據天宇表示,該公司有投保5,000萬美元的業務保險,可將意外究責風險降低。
而台廠則認為,台灣電池模組廠在成本競爭上,比電池芯供應商優勢,而且台廠對筆電品牌的配合度高,製造上很有彈性,這也是這些日、韓電池芯廠不同。
就筆電品牌廠角度來看,電池芯廠商負責是電池芯製造供應鏈,如果從上游到下游都由一手包辦,將降低其議價能力,所以也不樂見電池芯廠的業務範圍擴大。而且台廠在訂單配合度,向來比這些電池芯廠要來得好,所以,也願意扶植國內電池廠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