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高手過招—停看聽不可少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彰銀喬治亞表示,想要讓媽媽們輕鬆面對生活瑣事,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人生,與其漫無目的的節省,導致生活的品質變差,不如規劃好理財的計劃,有效管理家中的資產,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如何成功達成家庭理財的目標呢?
第一步:先瞭解家庭收支的狀況 世界上有二種人,約95%的人是賺到了錢先拿去花,若有剩餘才儲蓄起來,結果常是沒有任何的積蓄,更不用說是理財了。另外5%的人則是賺到錢先把一部份存起來,剩下的才拿來花,而社會上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是屬於這5%,因此通常是95%的人都是為這5%的人工作。在廣告與促銷活動倡行的到處垂手可得的資訊生活裡,常會讓人有不理性消費的舉動,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女性平常省吃儉用,卻往往因為廣告或促銷活動的吸引,購置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賺錢容易,懂得花錢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徹底做好「量入為出」的不二法門就是養成記帳的習慣。記帳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比照一般專業會計的流水帳,大都會落於麻煩而難以持續,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先將每月必要開支加以分類,對家中開銷的情況加以了解,花一點時間徹底審視收支的結構,再扣除必要的開銷之後,其餘的收入是否都做了有效的利用,有沒有花了不必要的錢或是浪費的傾向,這樣才可以進一步矯正消費習慣,真正做到「量入為出」。
第二步:訂定理財的計劃 了解可以進行規劃的資金之後,就可以進行理財或儲蓄的規劃。一般家庭可分為三個階段,新婚期、成長期、成熟期;每一階段都有其希望達到的目標,不論是籌措購屋資金、教育基金或是退休基金都應該有明確的計劃,比如說希望在三年之內可以存到一筆房子的頭期款或是準備五年之後供應子女留學深造的資金。家族的成員朝向相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就更有意義了!
第三步,選擇合宜的投資工具 分析台灣家庭主要的理財工具(如表一),銀行存款占最大宗(約70~80%),標會(50%)與股票(30%)為第二。銀行存款是屬於最基本的理財工具,有風險較低與方便應急的特性,但缺點是報酬率較差,相當不合適做為主要的理財工具;而標會與股票雖然報酬率較佳,但同樣必需付出較高的風險,標會在現在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信用風險大增,若是將家中積蓄均投入標會,一旦倒會,家中經濟馬上陷入困境;投資股票卻又必需花較多的時間來研究,光聽市場消息常常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而遭到套牢的命運,因此上述兩者對一般家庭來說,並不算是一個合宜的理財工具,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簡單又方便的「共同基金」來做為主要的理財工具(由83年4.5%~近年的10%),把投資的事交給專家處理,所以共同基金已成為近年來熱門的投資工具之一。基金的投資分定期定額及單筆投資,可以針對不同的投資需求進行彈性的規劃,聰明的媽媽與太太們,是否也開始對基金理財有興趣了呢?
台灣家庭常用的理財工具一覽表
|
共同基金 |
銀行存款 |
股票 |
標會 |
主要獲利來源 |
|
固定利息 |
買賣價差
配息 |
不固定利息
|
風險性 |
中 |
低 |
高 |
最高 |
對抗通膨 |
佳 |
不佳 |
佳 |
可 |
變現性 |
佳 |
很好 |
佳 |
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