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10-24 17:39:28 記者 劉佳惠 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24)日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低階3D印表機銷售量快速成長,有助於帶動3D印表機(3D Printer)市場規模,預料該市場規模將從2012年的21.5億美元攀升至2016年的44.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0.4%。資策會認為,低階3D印表機成長動能強勁,將帶動3D列印服務興起,目前國內已經有15至20家的業者投入此領域。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吳顯東表示,目前全球3D列印的應用領域,主要分佈在消費性產品(29%)、汽車(19%)、醫療(13%)、教育(10%)、太空(8%)及工業機械(7%)等領域。
吳顯東認為,5,000美元以下的3D印表機,屬於個人工作室或玩家的使用機型,主要以初階模型製作為主要的應用範疇。面對此類機型的銷售量快速成長,吳顯東看好低階3D印表機相關建模、編修、列印等3D數據庫的列印服務商機。
至於高階3D印表機,吳顯東表示,銷售量同樣也有逐漸增加趨勢,相信未來「3D物件編輯軟體」及「3D列印服務」將成為主要的應用服務發展方向。
他進一步表示,3D物件編輯軟體將朝向M型化發展,區分為支援專業生產製造的高階應用軟體,適用於醫療、軍事、航空、工程及教育等領域,以及低階機型的入門軟體,而3D列印服務則是提供3D建模、編修、列印及代售等服務。
吳顯東透露,針對3D列印服務,目前國內已經有15至20家的業者投入;展望後市,他相信2至3年內3D列印發展趨勢,將朝向低價化趨勢邁進,預期廠商將紛紛迎合個人工作室及玩家需求,推出金屬、陶瓷、樹脂、塑膠、尼龍、ABS、鑄造用臘等複合造型材料,不僅如此,透過網路服務愈來愈便利等條件的推波助瀾下,3D列印風潮仍將會持續延燒。
另外,他認為,由於低價3D列印機型,擁有少量多樣、快速生產的特性,未來將與主流量產技術產生區隔化,除客製化消費性商品的獨特性外,個人的創意構想可以先透過低階機型列印生產,不但可縮短產品開發週期,更可以作為大量生產業的市場先探性商品,預期未來3D創意工廠的創業風潮,將可能創造新興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