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4-04-18 09:00:55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觸控面板大廠F-TPK宸鴻(3673)近期股價彈升一波,引發外資圈對於F-TPK宸鴻今明兩年營運轉機大臆測。從iPad/iPad mini觸控模組從口字貼合改為全貼合可能助長營收暴增、TOL(Touch on Lens)已打入各大品牌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帶動產能利用率拉高、即將上市的iWatch可能採用F-TPK宸鴻的觸控感測器且未來每年出貨量上看6000萬支,到最近甚至推測F-TPK宸鴻或許2015年就會重返新一代iPhone懷抱等等。來自各方的利多訊息可說使盡渾身解數。
不過,仔細觀察後卻發現,近期各項利多訊息幾乎都是半信半疑或憂喜參半。例如iPad/iPad mini觸控模組全貼合據傳營收雖大但毛利率不高;最可靠的iWatch觸控感測器訂單螢幕又太小只有1.3吋和1.6-1.7吋兩個機種;iPhone觸控模組供應鏈的夢想雖遠大但短期內看來似還難實現。加上F-TPK宸鴻本身還有平潭5.5代廠新產能待命中,就實際面來看,與其期待面積超小的iWatch或尚未成形的iPhone夢,不如冀望觸控筆記型電腦新機快推、滲透率趕緊拉升。
以iPad/iPad mini改採全貼合製程來說,其實主要係對營收增長比較有利,因為增加了1片TFT面板的價格,整個觸控模組出貨金額可能從原本的30-40美元、一口氣急增至100美元以上。然而到底全貼合製程能夠為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帶來多少正面貢獻?還算不清楚。
不僅如此,iPad/iPad mini目前主要面板供應商包括三星、LG Display都傳出有意以內部產能自己吃下全貼合訂單,而另一家面板供應商Sharp又與鴻海旗下GIS合作。因此,即便iPad/iPad mini觸控模組果真改採全貼合製程,F-TPK宸鴻到底能取得多少訂單?也很難說。
再來看看TOL觸控技術,F-TPK宸鴻的TOL觸控面板目前雖已陸續打入數家品牌大廠某幾支智慧型手機產品,但整體而言還沒有震撼市場的代表作出現(例如重量級大廠以旗艦機種導入),推測目前TOL對於F-TPK宸鴻實質貢獻仍有限。
至於訊息比較明確的蘋果Apple全新穿戴式裝置iWatch,原本傳出可能在今年8-9月推出,亦即供應鏈零組件廠商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底前量產出貨。但因最新消息傳出iWatch主要AMOLED面板供應商LG Display試產不順、恐將延緩iWatch上市時點到今年第四季,一來一往可能就會使iWatch今年對F-TPK宸鴻今年業績貢獻大幅降低。至少iWatch今年底前的出貨量預估值已經從原本的樂觀目標2000萬支、瞬間縮水到數百萬支(最低估到200-300萬支)。
重返蘋果iPhone觸控供應鏈懷抱則是近期F-TPK宸鴻最大轉機利多。但不確定性也最高。以今年傳出將會推出的iPhone 6來說,各家研究機構對於iPhone 6面板沿用in cell內嵌觸控技術都很有信心,而且即使iPhone 6同時推出4.7吋與5.5吋兩款機型,面板廠對於貼合製程亦抓得很緊(外包不易),很大的可能是:F-TPK今年在iPhone 6供應鏈依然沾不上邊。
於是有外資分析師把F-TPK宸鴻重掌iPhone觸控訂單的希望寄託到2015年的新機種、換言之就是把希望寄託到更新一代的iPhone 7了。只是說現在畢竟連iPhone 6都還沒上市,iPhone 7的產品規格和設計到底會如何發展?現在談似乎又太早了。遑論尚未定案的新機種,任何廠商都有送樣的權利,關鍵在於最後到底哪些廠商的零組件被採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