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評析-力挺川普政策!黃仁勳接受CNN專訪,直言「不應單一依賴台灣」,力挺美國製造回流
(2025/07/15)
•作 者:風傳媒

作者:《風傳媒》國際中心

全球AI晶片巨頭Nvidia(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近日接受CNN《札卡利亞GPS》(Fareed Zakaria GPS)節目專訪時,發表了對全球科技產業格局的深刻見解。他不僅公開支持美國政府推動的製造業回流政策,更直言美國應「降低」對台灣晶片製造的「單一依賴」。黃仁勳同時對AI取代就業的擔憂提出反駁,並預言AI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大規模應用於實體機器人,徹底改變世界。 

在全球目光聚焦於人工智慧(AI)發展的浪潮之巔,輝達市值一度衝破4兆美元大關,成為史上第一個4兆企業。創辦人黃仁勳的每一句話,都足以牽動全球科技業的神經。在2025年7月13日播出的CNN專訪中,這位身穿招牌皮衣的科技領袖,向世界描繪了一幅關於未來製造、AI倫理與人類福祉的宏大藍圖。 

力挺美國製造!黃仁勳:降低對台依賴是「明智之舉」 

近年來,從川普政府到現任政府,美國持續推動一系列旨在「再工業化」、重振本土製造業的政策,其中最核心的目標,便是將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生產線移回美國本土。對此,黃仁勳在專訪中給予了明確且強力的支持,稱這是「完全正確的方向」。 

「我們過去錯失了整個製造業的環節,」黃仁勳對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表示:「那種製造事物的熱情、技藝與工藝以及製造的能力,對於經濟成長至關重要。它能為社會穩定創造價值,讓沒有物理學博士學位的人,也能開創美好的人生與事業。」 

更引人注目的是,黃仁勳直接點出此舉對地緣政治的影響。他認為,強化美國本土的製造能力,將能有效減輕全球對台灣的「單一依賴」(sole dependency)。台灣的台積電(TSMC)是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生產了全球絕大多數的高階AI晶片,包括Nvidia設計的GPU。 

「建立一個豐富的產業與製造生態系,一方面能讓美國變得更好,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單一依賴,這是一個明智之舉。」黃仁勳說道。 

AI不會摧毀工作!黃仁勳:生產力提升將「拉抬整個社會」 

隨著AI技術的爆炸性成長,關於「AI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焦慮也日益加深。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4年1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41%的雇主計劃在2030年前因AI自動化而縮減人力。然而,黃仁勳對此抱持著截然不同的樂觀看法。 

黃仁勳坦言:「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一些工作會消失,但更多的工作將被創造出來。」他堅信,AI帶來的巨大生產力增益,最終將「拉抬整個社會」(lift society)。他以Nvidia內部為例,表示公司內每一位軟體工程師和晶片設計師都在使用AI,他甚至「強制要求」員工擁抱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與創新能力。這不僅是口號,更是Nvidia能持續保持領先的內部文化。  

從虛擬到實體:AI機器人將在「三到五年內」普及 

黃仁勳進一步預測,AI的下一波革命將是從數位世界走向物理世界。目前像Google的Veo 3等生成式AI模型,已經可以根據文字指令生成逼真的影片。黃仁勳指出,下一步就是讓實體機器人能夠理解指令並完成物理任務,例如拿起一個杯子。這種技術被稱為「視覺-語言-行動」(Vision-Language-Action, VLA)模型,它結合了電腦視覺、大型語言模型和機器人行動控制,比單純的語言模型(LLM)更為複雜。 

「這項技術今天已經存在,而且是可行的,」黃仁勳斷言,「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你將會看到大量的這類技術應用。」這意味著,能夠理解人類語言並在現實世界中執行任務的自主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從科幻電影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於AI如何協助藥物與醫學的進展,黃仁勳說:「我們不僅能加速藥物研發,還能增進我們對疾病的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擁有虛擬助理研究人員和科學家,來幫助我們治癒所有疾病」、「我認為那一天即將到來。」? 

AI倫理與安全:黃仁勳坦承「會有傷害」,但世界終將受益 

對於馬斯克旗下xAI的聊天機器人Grok最近出現反猶太言論,以及AI模型產生不實資訊的「幻覺」(hallucinations)問題,黃仁勳認為,Grok的問題可能源於其模型「比較年輕」,需要時間進行微調和建立護欄,否則這些問題會讓不了解AI技術的人感到恐慌。  

黃仁強調,確保AI安全的技術其實比外界想像的更為成熟,許多AI系統會利用其他的AI工具進行事實查核與資源驗證,形成一個相互制衡的網路。儘管如此,黃仁勳也承認AI發展的潛在風險。「它(AI)將會是壓倒性的正面力量。但一些傷害會發生,當它發生時,世界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應對。」黃仁勳總結道,「但總體而言,它將是極其強大、令人難以置信的正面力量。」

本文由風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