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呈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對於通膨升溫、經濟放緩的擔憂,但從最近陸續出爐的數據來看,問題似乎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嚴重:通膨與勞動市場保持穩定,民眾的消費能力強得不可思議,就像一場經濟奇蹟。
6月零售銷售額月增0.6% 遠高於市場預期
台灣時間週四(17日)晚間8時30分,美國商務部公布素有「恐怖數據」之稱的6月零售銷售額月增0.6%,創下今年3月以來新高,不僅從5月的-0.9%反彈,甚至遠高於市場預期的0.1%。黃金價格聞訊急墜,日內下跌超過1%。
與此同時,截至7月12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22.1萬人,已經連續第五週下降,創下4月12日當週以來新低,也低於市場預期的23.5萬人,回落至疫情前的低點,顯示就業市場維持韌性。
可能是因為關稅推升物價 而非銷售量增加
市場分析指出,由於關稅可能加劇這幾年來的生活成本緊縮,美國民眾今年對於經濟和財政狀況抱持悲觀,但6月零售銷售額反彈強於預期,可能有助於緩解投資人對消費者支出緊縮的憂慮,接下來仍將密切關注,民眾是否會在關稅推升物價後繼續消費,畢竟,消費者支出是驅動美國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然而,6月零售銷售額已經過季節性波動調整,但仍未經通膨調整,因此也有分析師認為,這次數據超乎預期火熱的原因,可能是關稅導致價格上漲,而非銷售量真的大幅增加。
根據本週稍早公佈的通膨數據顯示,包括家居用品、電器、體育用品和玩具這些對於關稅敏感的商品,6月價格穩定上漲。扣除汽車、汽油、建築材料及食品服務的零售銷售6月成長0.5%,5月下修後為0.2%。
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am Bullard據此解讀,家庭部門似乎還在支撐,但消費者支出力道正在放緩。
持續申領失業金人數居高不下 失業率恐上升
另一方面,雖然初請失業金人數持續減少,但持續申領人數接近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似乎說明了,由於招聘速度放緩,美國失業者仍難找到新工作。
經濟學家認為,下週公布的持續申領人數數據,可能會更清楚反映7月勞動市場的真實情況,如果持續申領人數居高不下,意味著失業率可能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