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評析-美國經濟衰退又是虛驚一場?敲響警鐘的三大風險已然浮現
(2025/06/27)
•作 者:風傳媒

作者:金牛幫幫忙

在2023年、2024年兩度擺脫經濟衰退的預言後,美國再次踏入一個令人不安的夏季。過去一年內,失業率維持在4%至4.2%的窄幅區間,乍看之下平靜無波,實際上卻已開始出現裂痕。

來自企業界的聲音愈來愈清楚:政策朝令夕改,使得商業規劃寸步難行,投資、招聘雙雙踩煞車。聯準會(Fed)也因為通膨風險再起,對於降息時機愈來愈猶豫。

在搞清楚關稅問題之前,企業可能什麼都不做,既不投資,也不徵才,一切就此停滯。

經營肉品加工設備進口與製造商 UltraSource 的第三代企業主John Starr說,他眼下最關心的,是在4月9日實施10%新關稅之前向歐洲供應商簽下的2000萬美元訂單,一旦稅率不變,意味著必須支付200萬美元的額外關稅成本。「我要怎麼付?那可能會把一整年的獲利都吃光。」

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 關鍵在於消費者

Starr的無奈是這場不確定性的縮影,美國經濟究竟能否「彎而不折」,端看美國消費者如何撐過這波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重塑」攻勢,他近期接連推出大規模關稅調整,節奏忽快忽慢、立場反覆不定,市場無所適從。

「接下來的走勢全看川普的下一步。老實說,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洛杉磯Beacon Economics創辦人Christopher Thornberg 坦言,幾乎無法預測事態將如何發展。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是否陷入衰退,關鍵在於消費者是否動搖。

「只要消費者撐得住,我們的世界就不會變。」總部位於休士頓、擁有5.8萬間公寓的開發商Camden Property Trust執行長Ric Campo如此認為。

三大風險已經浮現

《華爾街日報》指出,目前已經有三大風險浮上檯面。首先,美國勞動力市場一直處於不安的平衡狀態,企業既不新增招聘,卻也不願輕易裁員,畢竟這些都是過去幾年辛苦招來的人,就像一顆被壓在水下的沙灘球,只要企業認為需求疲軟到不再需要留住員工,失業率可能會迅速上升。

「只要一間大型企業開第一槍,競爭對手就會說『我們也得跟進』。」安永(EY)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 分析。

其次,消費者消費者開始吃不消,最終可能會抵制不斷上漲的成本,迫使企業「節衣縮食」。

隨著物價持續噴漲,個人債務違約率已經連續一年走高,低收入族群財務壓力攀升,恐導致消費力下滑。

對於美國房地產市場來說,春季銷售旺季早已宣告落空。根據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的賣家比買家多出近50萬人,這是自2013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差距。

Redfin經濟學家Chen Zhao預計,今年房價可能下跌1%,「過去兩年半,房市已在谷底,我們原本以為今年會反彈,但實際結果比想像中的更糟。」

第三,是金融市場的變數。聯準會去年將短期利率調降了1個百分點,這為借款人帶來些許喘息空間,但今年以來又因通膨升溫風險而驟然喊卡,降息之路遙遙無期,川普甚至譏諷聯準會主席鮑爾是「Mr. Too Late」。

中長期借款利率雖然並非由聯準會設定,但會影響住房抵押貸款等許多借貸成本,隨著全球投資人更加關注各國政府未來幾年將如何為日益增長的赤字融資,中長期利率已經上升。

借貸成本持續上漲,可能損害企業獲利,並且降低股票吸引力,對於股市造成衝擊,進一步抑制民眾消費支出。

企業未必反對關稅 只希望不要朝令夕改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宛如驟雨,讓企業無法長期規劃。UltraSource的Starr嘆道,公司訂購的設備,交貨周期都是以月計算,而且是根據每個客戶的規格量身訂造,如果客戶拒絕承擔關稅成本,他們也無法轉售這些產品,「我們會極度保守,任何現金支出都得三思,因為這筆錢可能用來繳稅。」

白宮官員則認為,這些策略終將換來更有利的貿易關係。「我們要讓其他國家相信,美國真的會將供應鏈移出他們的邊境,這需要時間。」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表示。

Miran雖然無法提供今年通膨預測,僅稱政策細節尚未定案,但強調企業終將受惠於減稅法案。

只不過,對於已經因為關稅額外支出30萬美元的Starr來說,減稅聽起來就像一張空頭支票,「如果我的獲利都被吃光了,那還減什麼稅?」他強調自己並非反對關稅,只是想要確定在他和客戶、供應商談妥訂單後,關稅稅率不會突然改變。

這一次 總統不是局外人

聯準會曾在2022年、2023年大舉升息遏止通膨,所幸美國企業與家庭多在疫情期間以超低利率融資,之後又有AI帶動資本支出暴增,也是經濟暫不翻船的主因之一。

但資本熱潮可能轉瞬即逝,私募巨頭Carlyle Group首席經濟學家Jason Thomas示警,這類科技投資熱潮,很難不出現過度建設,許多企業仍在觀望,是否要將成本轉嫁給客戶。

「他們寧願先忍住,也不想因為兩個月後可能取消的政策,傷了客戶或供應商關係。」但Thomas預期,企業遲早會調漲價格轉嫁部分成本,因為他們以關稅前價格購入的庫存總會耗盡。

人們往往會把美國經濟的好壞,不恰當地歸功或歸咎於總統,但這一次可能例外。

分析師指出,倘若川普願意收手,在關稅問題上冷靜下來,我們還會看到這輪經濟擴張再撐個兩、三年,但如果他繼續興風作浪,那麼很可能會搞砸,明年初恐怕就會出事。

本文由風傳媒提供